search

鄂溫克族吉祥物:象徵吉祥幸福的馴鹿

鄂溫克族吉祥物:象徵吉祥幸福的馴鹿

  鄂溫克族,是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我國的分佈主要在內蒙古和黑龍江兩省區。鄂溫克族自稱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他們從遊牧發展到定居,也不斷在大山林中遷徙,當然,這也和鄂溫克族的吉祥物有關。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鄂溫克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

  鄂溫克人飼養馴鹿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很早以前,他們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獵,捉住了6只野生鹿仔帶回飼養,久而久之發展成了今天人工飼養的馴鹿。

  據有關專家考證,鄂溫克人飼養鹿可追溯到漢朝以前,《梁書》中關於“養鹿如養牛”的記載指的就是這裡飼養馴鹿的北方民族。由於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馴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後消失,惟獨在鄂溫克獵民中得以延續。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將它們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富有代表性。同時,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馴鹿簡介:

  鄂溫克獵民在長期的馴鹿過程中和它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對待馴鹿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不但給它們取好聽的名字,還給予百般呵護。每到節日,便像打扮自己的女兒一樣為馴鹿梳妝,披紅掛綵,還要掛上亮晶晶的銅鎖;如果偶有一頭鹿不幸死去,他們都會難過得失聲痛哭。

  按照古老的風俗,馴鹿還是鄂溫克人嫁娶的聘禮,男方求婚時,首先要帶來若干頭高大美麗的馴鹿;結婚時新娘也要帶回數目相等的馴鹿,有的甚至還要多一些;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要牽著馴鹿在新搭的帳篷周圍轉幾圈,表示人丁興旺、馴鹿健壯。

  “逐草而居”的遷徙是鄂溫克獵民遊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們生活在大興安嶺中最壯麗的篇章,因獵民點周圍的食物只夠吃10至15天,這就決定了遷徙的頻繁(若拖的時間太長,馴鹿覓食越走越遠,不但會加重尋找馴鹿的難度,還容易出現丟失)。林中遷徙,異常艱難。他們在這茫茫林海中得以生存、延續和發展,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遷徙前,獵民們先將馴鹿集中在一起,並將部分能夠乘騎和馱物的馴鹿繫上籠頭,拴在附近樹上,一般較老實的馴鹿用來馱人,較生性的馴鹿用來馱物。

  這時獵民們開始整理什物,主要是拆卸“撮羅子”(“撮羅子”在鄂溫克語中為房子之意)上的覆蓋物。遷徙前的最後一項工作,是獵民們要將獵民點的所有用火撲滅。獵民的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火,一般要在“撮羅子”內外各設一個火堂,用來做飯和取暖,還要點幾堆火為馴鹿燻煙趕蚊蟲。

  遷徙開始了,隊伍正中是年輕婦女牽著馱物馴鹿走在前面,一戶接一戶,隊伍後面是騎在馴鹿上的老人和兒童,隊伍兩側是擔負追趕馴鹿的大人和孩子,獵民的幾條獵狗也加入了遷徙隊伍。

畲族吉祥物:畲族綵帶

  畲族綵帶是傳統的手工藝品,它既能美化衣著,又能充當腰帶,在畲族還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時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綵帶還是畲族文化“活”著的文物。畲族綵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稱的畲族綵帶。

  傳說: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報曉雞留給畲家小妹,讓報曉雞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後來,報曉雞與小妹訣別時說,在封金山,我喝過千年露水,嘗過萬種花草,內臟被露水花草染花了。我死後,你將我的腸子取出,就成為一條綵帶,將胰子取出,就成為一隻香袋,當你定親時,把綵帶和香袋當作定情物,會祝福庇佑你們夫妻恩愛,白頭到老的。

  小妹照辦了,生活果然美滿。於是,畲族婦女就照這式樣織起綵帶了。殊不知,這樣的一個開始,這樣一種對自然、對感情、對生命原始意味的本原表達竟然成一個民族延續千年的人文接力。或許,對於一個民族,對於一個四處遷移、漂泊的少數民族,這不得不算是個偉大的慶幸和壯舉。

  畲族綵帶編織技藝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畲族綵帶有圖案帶、符號帶和字帶三大類:

  第一類:圖案帶。畲族人民的崇拜信仰、生活習俗等都在綵帶上以圖案的方式表現出來。根據紋樣內容和表現形式又可分為三種:

  1、寫實紋樣。主要有鳳鳥紋樣、十二生肖、蝴蝶花、蜻蜓紋、蝙蝠紋、水竹花、銅錢花等,紋樣處理手法概括誇張。

  2、會意紋樣。畲族是個有本民族語言而沒有系統文字的民族。畲族在歷史上曾度過漫長的狩獵生活和“刀耕火種”的年代。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形成了一些會意圖形,在他們傳承下來的綵帶紋樣裡就能看到:以象形的麥穗表示穀物,以兩線交叉(即“X”)表示陽光照耀,以弩機的象形畫表示狩獵,以魚的簡筆畫表示魚和漁,以菱形中有一點表示懷孕等。

  3、幾何紋樣。以三角紋、菱形紋、直線紋樣為主,線條樸拙,紋樣大方,用紋樣的反覆出現來表示時間的漫長、空間的廣大。

  第二類:符號帶。畲族綵帶上還有些看似漢字卻又不是漢字的符號,畲民認為那是祖傳的字,是吉祥祈福的。有關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意符文字”,是“活”著的畲族“文物”,它承載著遠古時代畲族先民的祈福資訊。(我國形成原始文字大約在六千年前,而我們今天所能識別的是三千年前已經成熟的甲骨文。在這兩個歷史時期之間有個“意符文字”存在。)

  第三類:字帶。近代以來,隨著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畲村辦起私塾,畲民開始學習漢文化。一些畲族女孩子也認識了漢字,漢字織紋綵帶開始出現。景寧東弄村的一位藍姓女子(即畲族民間藝人藍延蘭的太曾外祖母)首先織出了《皇帝朝紀》字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皇帝朝紀,宋元明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福祿壽喜,龍飛鳳舞,榮華富貴,金玉滿堂。”雙排編制一共104個字,在兩排相同漢字之間還織上50個傳統符號,堪稱一絕。

  織帶是畲族農村婦女必學的手藝,小姑娘五、六歲時就跟媽媽學織帶。綵帶織得粗細,是衡量一個女子是否心靈手巧的標準。畲族民間藝人藍延蘭,出生於綵帶世家,六歲跟外祖母學織綵帶,在祖傳8釐米寬幅的基礎上,創制了10.6cm至12cm的寬幅綵帶。還創制了具有時代感的漢字織紋綵帶,如“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慶賀香港(澳門)迴歸”等。她的綵帶在1999年浙江民間藝術展上獲特別金獎。

馴鹿的民族:鄂溫克族信仰什麼教

  鄂溫克族,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自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對於鄂溫克族來說,他們從遊牧到定居,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那麼,以宗教信仰來說,鄂溫克族信仰什麼教呢?一起到鄂溫克族文化中瞭解看看。

  解放前的鄂溫克族,大部分人信仰薩滿。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們對自然界的敬畏衍生出萬物有靈的觀念。此外,某些鄂溫克人的宗教觀念中,還保留有圖騰崇拜的殘餘。

  如莫爾格河一帶的山林中鄂溫克人的圖騰一般以鳥類為最多,也有以獸類或者山城為圖騰的。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嘎勒布勒”(圖騰)。在額爾古納旗的鄂溫克人的意識中,對熊可能帶有若干圖騰崇拜的因素,因而對於熊的兇猛有著恐懼心理。他們打到熊以後,將熊骨熊頭等進行風葬,並且禁食熊身上的某些部分。

  在鄂溫克人的生活中,還處處都流露出對自然崇拜的殘餘,特別由於火曾在他們的生產、生活中具有重大意義,對火的崇拜也特別普遍。

  鄂溫克族薩滿教所崇拜的神靈有白那查(山神)、火神、吉雅奇(保護牲畜神)、敖卓勒(祖神)、瑪魯(總神)、奧米(保護嬰兒神)、阿隆(馴鹿保護神)、毛木鐵神等。

  而鄂溫克人多神的信仰,最集中的體現在薩滿身上。解放前,額爾古納旗鄂溫克人的薩滿不僅是氏族的巫師,而且在社會上也有很高的威望,頭上(酋長)一般都由薩滿來擔任,一切鬼、神、吉、兇和疾病的來源都由薩滿解釋。但沒有職業薩滿,跳神趕鬼也沒有什麼報酬,在已進入封建社會的薩滿,雖然沒有特殊的社會地位,但有時利用一部分人對它的信仰,掠取很多的財物。

  此外,鄂溫克人由於受周圍民族的影響,也接受了外來的宗教,如牧區的鄂溫克人同時也信仰喇嘛教(佛教)。而居住在陳巴爾虎旗與額爾古納旗部分鄂溫克人則受到了東正教的影響。現在,隨著文化科學的普及和醫療條件的改善,薩滿教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日漸減少。


中華民族鄂溫克

  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訥河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裡的人們”。大部分鄂溫克人以放牧為生,其餘從事農耕。馴鹿曾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鄂溫克族有自已的語言但無文字。鄂溫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農民則廣泛使用漢文。鄂溫克族信奉薩滿教和喇嘛教,口頭創作有神話、故事 ...

鹿和神像——鄂溫克婚俗

  鄂溫克族男女定親時,要由媒人帶一瓶酒到女方家,先說明來意,然後給女方父親敬酒,如果女方父親將酒喝了,這事就算成了。反之就不成。一般來說,女方都是同意的,只是有時故意不喝,要媒人多費一點口舌,將小夥子的優點反覆介紹,才肯將久喝下去。   訂婚後,男方要送給女方一些馴鹿和酒作為彩禮。到了要結婚時,男方會搬家, ...

黑龍江民族風情鄂溫克的篝火舞

  篝火舞又稱圈舞,是山上鄂溫克族的自娛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圍成圓圈。隨著引唱者高吭的歌聲,大家共起舞。載歌載舞,男女均可參加。   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們牽手成圈圍著燃燒的火堆轉跳,發展到後來,這種舞蹈已經不限於圍繞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於林中空地上轉跳,或者圍繞一棵大樹轉跳等等,因此又 ...

詳解鄂溫克食物都有哪些

  鄂溫克族是中國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他們也是一個注重奶製品的民族,可口的奶茶更是十分講究的,如同其他的少數民族一樣有著自己獨特的飲食方式。本期鄂溫克族文化帶你瞭解鄂溫克族食物都有哪些。   牧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他們講究喝奶茶,早餐和午餐都要喝奶茶,晚飯之後也要喝奶茶,有時也用炒麵做麵茶。牧區 ...

鄂溫克的母語鄂溫克語使用情況

  鄂溫克族,一個跨界民族,自稱為“住再大山林中的人”。其民族中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那麼,鄂溫克語的使用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到鄂溫克族文化中一起了解吧。   鄂溫克語的簡介:   鄂溫克族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分海拉爾、陳巴爾虎、敖魯古雅三 ...

民族服飾欣賞鄂溫克服飾圖片

  《甄嬛傳》風靡全球的氣勢並沒有過去太久,如今的《羋月傳》又即將火爆登場,那些繁瑣漂亮的衣服一直是女生注意的物件,少數民族的衣服更是美不勝收。本期中國傳統服飾帶你瞭解鄂溫克族服飾。   鄂溫克族屬於通古斯人種,其服飾的原料主要為獸皮,滿洲、錫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 ...

民族文化鄂溫克的待客習俗

  俗話說:“來者是客。”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待客之道更為眾所周知。人們對於客人的招待頗為重視。不同的文化,自然有一樣的待客習俗。鄂溫克族文化中的待客之道具體有哪些呢?大家不妨繼續往下看。   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樺皮佔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樺皮文化”。其打獵、捕魚、擠奶用的製品很多都是用樺皮製作的。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