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待客風俗
鄂爾多斯待客風俗
純樸、豪爽、好客,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古樸的民風;每有過路客人,牧人皆以上賓之禮款待食宿,他們認為,在太陽落了以後放走了客人,那簡直是自己的莫大恥辱,也會被鄉鄰小瞧。過去牧區之家無院落,蒙古包從不鎖門,客人來了,若家中無人,欲吃欲喝盡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揚長而去。對於此事,主人絕不會認為是無禮之舉,反而覺得你能以誠相待而由衷地高興。
牧民對於來客,不論是否相識,總是一面熱情問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禮,請客人先行進入家中。如果您到鄂爾多斯蒙古人家裡作客,會受到盛情款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蒙古族十分注重禮貌,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禮,溫文兼恭讓,令外來遊客感到親密無間。
蒙古人迎接貴賓,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禮節就是放五茶。蒙古人認為:“沒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飛翔;沒有禮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恥笑。”五茶的含義是:獻哈達,喝奶茶,嚐鮮奶,擺羊背子,敬美酒。
獻哈達:主人迎送客人,晚輩謁見尊長,都要奉獻哈達,這是表示對客人或長輩的崇高敬意和親切的問候。當主人手捧哈達,躬身把它舉過頭,恭恭敬敬地遞給客人後,便虔誠地下跪磕頭。客人接到哈達,表示了謝意,恭敬地向主人奉還哈達後,主人又非常有禮貌地向客人磕頭致意。傳說,成吉思汗在世時,常以哈達為紐帶,結交了很多朋友,對鞏固政權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哈達的質料有布的,有絲織品的。有白色的、有藍色的、有黃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客人被邀請進蒙古包,主人先在紅漆小桌上擺上黃澄澄的酥油、珊瑚狀的乳酪、似餅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紅糖、油炸食品。然後就拿著瓷質精細、圖案豔麗的小碗,用小木勺舀進少量炒米,沏上滾燙噴香的奶茶,敬讓客人暢飲。蒙古人用磚茶、牛奶或羊奶、食鹽熬製的奶茶鹹香可口,初次品嚐它的人,也都會感到滿意。
嚐鮮奶:嚐鮮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把潔白的鮮奶倒入銀碗中,用雙手遞給客人後,客人即用右手無名指伸到銀碗裡蘸三次。第一次彈向天空,以示謝天;第二次彈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則自己品嚐。嚐鮮奶表達了蒙古人祈求平安,祝願牧業豐收的美好心願。
擺羊背子:擺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講究,最壯觀的專案。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頭、羊身、肩骨、四條腿拼湊在一起,並按照一定地規格,擺放在長方形的木製紅漆托盤裡。進餐時,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塊肉切成小塊,用手拿著吃。羊背子肥嫩,肉鮮味美。
敬美酒:當羊背子端上餐桌後,主人便先從長輩或職務高的人開始依次敬酒,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斟酒時,有時斟一銀碗酒;有時不使用銀碗,而用酒盅敬酒,但是,均要求客人一飲而盡。喝酒時,主人還要為客人唱祝頌歌。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酒歌既是一種勸酒活動,又是對待客人的一種盛情。
酒足飯飽,客人臨別時,主人還要用歌聲祝福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順風,請別忘記以後再到鄂爾多斯做客。
鄂爾多斯蒙古族風俗習慣――禁忌
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對增進民族間的相互瞭解、加深友誼,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民族的禁忌也是他們的風俗習慣之一。蒙古族的禁忌主要有哪些呢?騎馬或坐車到牧民家作客時,不能從人家的門口或“馬尼宏”杆子中間穿過去,也不能跨越套馬杆。接近主人房舍時,要輕走慢行,早點下馬下車,一為尊敬主人,二不驚動畜群。馬絆子要大頭朝上掛在馬鞍上,馬鞭子不能帶進屋裡去。進入蒙古包前要把馬靴放在門外。入包時,不能踩門檻。進包後坐在包邊。
蒙古族牧民喜雙不喜單,所以,若給主人贈送禮品,每類物品最好是成雙成對的。到牧民家,請先向主人問好,然後再問天氣和牲畜情況,即使當時有什麼不愉快的事,你也要說吉利的話。不要一進門就坐到炕桌的正面位置上,假若主人謙讓,當然也不必過分客氣。不過入座一定要雙腿盤起,儘管這種坐式對你來說很不舒服。切記不可坐鍋臺,即使天冷,也不要到火爐或灶火上暖腳。主人敬酒時,要用雙手接過。不要用左手給主人遞東西。酒宴上,不論接酒還是敬酒都要把挽起的袖子放下來。
離包時走原路。告別主人時,主人返回蒙古包後,再上車或上馬。主人獻茶,客人應欠身用雙手去接。睡覺時,腳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裡有病人,門外右側則縛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菸袋或手指指人,蒙古族忌諱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婦女坐月子,滿月前不能進家串門,他們在門口做的標記是:生男孩的,門的右邊掛著由哈達或棉布包裹的樹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門的左邊掛的是紅布。嚴禁客人打罵狗。對拴有紅布的牲畜,絕對禁止使用。參觀宗教儀式時應注意:不要魯莽介入;參觀時不妄加評論,不喧譁;不模仿;不吸菸,不走動。
陝西面條待客風俗
陝西關中及關中以北吃麵食較多,因此麵條的花樣百出,如剪面、扯麵、乾麵、喜面等,其中陝西八大怪裡有一條是“扯麵寬得像褲帶”,一根麵條寬達二三寸,一碗麵就兩根麵條。陝西關中及關中以北面食的一些做法、地代表禮儀,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一種風俗。
團面:在家人如丈夫或兒子出遠門時,全家人一齊吃這種面,表示給外出的人祝福。
做法:將煮好的長麵條,盛入碗內。再加入調料、蔬菜之類,香氣四溢,熱浪滾滾。
壽麵:在家中為老輩過生日祝壽時吃的麵食。
做法:麵條要做得細長,煮好盛入碗中,灑上香菜葉,加入調好的鮮湯進食。
紅面:表示吉祥如意,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紅火興旺。一般都在年最後一天吃這種麵食。
做法:把面擀好切成粗均勻的長面,煮熟盛進碗裡後,調進蔥花、蛋花、香油、紅辣子油,其味香,面呈紅色。
蛋面:一般為丈母孃對新婚女婿煮這種面,表示喜歡女婿。
做法:把麵條煮熟後,再往鍋裡打若干個雞蛋,調好一起出來吃。
粥面:一般為每年臘八吃,俗稱“臘八粥”,表示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一定會豐衣足食。
做法:首先把綠豆、黃豆、蘿蔔、花生、雜豆煮成八成熟,再把面擀好切細,放入鍋裡一起煮,熟後加入佐料。
冷麵:表示不動煙火,用於紀念不求榮華富貴、不謀職的晉國著名人物介子推,一般在清明前後吃,人稱“寒食”。但在炎熱的夏季,吃這種面也羅普遍。
做法:將面擀好切細,煮熟後放在冷水中冷卻,然後撈出控乾冷水,盛碗加調料進食。
漢中宴請待客風俗
漢中地區人好客,待人厚道,在過生日、滿月、結婚、喪葬等事上,都要設宴待客。但又因事情不同,宴席內容也不一樣。辦喪葬宴席,不僅飯菜從簡,還不備酒。他們認為,家有喪事為不幸,不宜飲酒。辦生日、過滿月的宴席,雖飲酒,不行令,讓老人安安靜靜過個生日,不讓高聲行令嚇著嬰兒。辦“迎親宴”大不一樣,不但菜多、酒多,還讓 ...
鄂爾多斯風俗喝奶茶
客人被邀請進蒙古包,主人先在紅漆小桌上擺上黃澄澄的酥油、珊瑚狀的乳酪、似餅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紅糖、油炸 食品。然後就拿著瓷質精細、圖案豔麗的小碗,用小木勺舀進少量炒米,沏上滾燙噴香的奶茶,敬讓客人暢飲。蒙古人用磚茶、 牛奶或羊奶、食鹽熬製的奶茶鹹香可口,初次品嚐它的人,也都會感到滿意。 嚐鮮奶: 嚐 ...
國外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中秋節相知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 ...
什麼叫除夕?除夕風俗民情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 ...
祭灶的風俗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 ...
臘八節民情風俗
相傳“臘八節”起源於遠古時的“臘祭”,傳說每年臘日,古人要舉行祭祖,祭諸神活動。另據宗教界所傳,農曆十二月初八又是佛祖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最初稱為“成道節”。自周代將農曆十二月定為臘月,南北朝時此月要舉行重大祭祀活動,以祈求五穀豐登,吉祥平安。據說“臘祭”有八種神,於是便將初八確定為固定祭日,後來相沿 ...
元旦相關的有趣風俗
杯盤碎片送朋友
丹麥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戶戶都要將平時打碎的杯盤碎片收集起來,待夜深人靜時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門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誰家門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則說明他家的朋友越多,新年一定很幸運。
婦女坐上市長椅
西德人過元旦,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許多地方的婦女成群結隊地衝進市政府大廳,闖入市長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