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漢中宴請待客風俗

漢中宴請待客風俗

  漢中地區人好客,待人厚道,在過生日、滿月、結婚、喪葬等事上,都要設宴待客。但又因事情不同,宴席內容也不一樣。辦喪葬宴席,不僅飯菜從簡,還不備酒。他們認為,家有喪事為不幸,不宜飲酒。辦生日、過滿月的宴席,雖飲酒,不行令,讓老人安安靜靜過個生日,不讓高聲行令嚇著嬰兒。辦“迎親宴”大不一樣,不但菜多、酒多,還讓賓客開懷暢飲,大有一醉方休之勢。

  迎親宴很講究。客人入座後,先上四盤色鮮味美的冷盤,四盤乾果,一盤瓜籽,表示“四時春色”和“瓜果豐登”。這段飲酒時間拉得較長,為的是讓親朋借酒談心。

  正式開席的第一道菜必是“紅肉”,不管是什麼肉,怎樣做法,只要帶紅,就有“鴻宴滿堂”之意。跟著上“全家福”,取“閤家團聚”和“有福同享”之意。第三道菜是“大八寶飯”或“八寶羹”。其作料是糯米、百合、白果、紅棗、蓮籽、水晶等,八種原料,各有含意。如紅棗、蓮籽,取意“早生貴子”,百合取“百年合好”,白果取“白頭偕老”等意。前三道菜忌上炒菜,因炒和吵諧意,過此三道菜之後,就可隨便上菜。但最後一道必須是魚。沒有魚時,可做“假魚”代之,取“吉慶有餘”這美意。這種宴席上,每道菜還有“唱禮先生”報菜名,說四言八句,如端菜的報:“紅肉上席”!唱禮先生便接唱道:

  掛紅燈,披紅彩,

  紅喜門中紅宴開;

  親戚朋友賀紅喜,

  滿堂喜氣紅運來。

鄂爾多斯待客風俗

  純樸、豪爽、好客,是鄂爾多斯蒙古族古樸的民風;每有過路客人,牧人皆以上賓之禮款待食宿,他們認為,在太陽落了以後放走了客人,那簡直是自己的莫大恥辱,也會被鄉鄰小瞧。過去牧區之家無院落,蒙古包從不鎖門,客人來了,若家中無人,欲吃欲喝盡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揚長而去。對於此事,主人絕不會認為是無禮之舉,反而覺得你能以誠相待而由衷地高興。

  牧民對於來客,不論是否相識,總是一面熱情問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禮,請客人先行進入家中。如果您到鄂爾多斯蒙古人家裡作客,會受到盛情款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蒙古族十分注重禮貌,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禮,溫文兼恭讓,令外來遊客感到親密無間。

  蒙古人迎接貴賓,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禮節就是放五茶。蒙古人認為:“沒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飛翔;沒有禮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恥笑。”五茶的含義是:獻哈達,喝奶茶,嚐鮮奶,擺羊背子,敬美酒。

  獻哈達:主人迎送客人,晚輩謁見尊長,都要奉獻哈達,這是表示對客人或長輩的崇高敬意和親切的問候。當主人手捧哈達,躬身把它舉過頭,恭恭敬敬地遞給客人後,便虔誠地下跪磕頭。客人接到哈達,表示了謝意,恭敬地向主人奉還哈達後,主人又非常有禮貌地向客人磕頭致意。傳說,成吉思汗在世時,常以哈達為紐帶,結交了很多朋友,對鞏固政權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哈達的質料有布的,有絲織品的。有白色的、有藍色的、有黃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客人被邀請進蒙古包,主人先在紅漆小桌上擺上黃澄澄的酥油、珊瑚狀的乳酪、似餅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紅糖、油炸食品。然後就拿著瓷質精細、圖案豔麗的小碗,用小木勺舀進少量炒米,沏上滾燙噴香的奶茶,敬讓客人暢飲。蒙古人用磚茶、牛奶或羊奶、食鹽熬製的奶茶鹹香可口,初次品嚐它的人,也都會感到滿意。

  嚐鮮奶:嚐鮮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把潔白的鮮奶倒入銀碗中,用雙手遞給客人後,客人即用右手無名指伸到銀碗裡蘸三次。第一次彈向天空,以示謝天;第二次彈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則自己品嚐。嚐鮮奶表達了蒙古人祈求平安,祝願牧業豐收的美好心願。

  擺羊背子:擺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講究,最壯觀的專案。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頭、羊身、肩骨、四條腿拼湊在一起,並按照一定地規格,擺放在長方形的木製紅漆托盤裡。進餐時,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塊肉切成小塊,用手拿著吃。羊背子肥嫩,肉鮮味美。

  敬美酒:當羊背子端上餐桌後,主人便先從長輩或職務高的人開始依次敬酒,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斟酒時,有時斟一銀碗酒;有時不使用銀碗,而用酒盅敬酒,但是,均要求客人一飲而盡。喝酒時,主人還要為客人唱祝頌歌。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酒歌既是一種勸酒活動,又是對待客人的一種盛情。

  酒足飯飽,客人臨別時,主人還要用歌聲祝福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順風,請別忘記以後再到鄂爾多斯做客。

陝西面條待客風俗

  陝西關中及關中以北吃麵食較多,因此麵條的花樣百出,如剪面、扯麵、乾麵、喜面等,其中陝西八大怪裡有一條是“扯麵寬得像褲帶”,一根麵條寬達二三寸,一碗麵就兩根麵條。陝西關中及關中以北面食的一些做法、地代表禮儀,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一種風俗。

  團面:在家人如丈夫或兒子出遠門時,全家人一齊吃這種面,表示給外出的人祝福。

  做法:將煮好的長麵條,盛入碗內。再加入調料、蔬菜之類,香氣四溢,熱浪滾滾。

  壽麵:在家中為老輩過生日祝壽時吃的麵食。

  做法:麵條要做得細長,煮好盛入碗中,灑上香菜葉,加入調好的鮮湯進食。

  紅面:表示吉祥如意,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紅火興旺。一般都在年最後一天吃這種麵食。

  做法:把面擀好切成粗均勻的長面,煮熟盛進碗裡後,調進蔥花、蛋花、香油、紅辣子油,其味香,面呈紅色。

  蛋面:一般為丈母孃對新婚女婿煮這種面,表示喜歡女婿。

  做法:把麵條煮熟後,再往鍋裡打若干個雞蛋,調好一起出來吃。

  粥面:一般為每年臘八吃,俗稱“臘八粥”,表示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一定會豐衣足食。

  做法:首先把綠豆、黃豆、蘿蔔、花生、雜豆煮成八成熟,再把面擀好切細,放入鍋裡一起煮,熟後加入佐料。

  冷麵:表示不動煙火,用於紀念不求榮華富貴、不謀職的晉國著名人物介子推,一般在清明前後吃,人稱“寒食”。但在炎熱的夏季,吃這種面也羅普遍。

  做法:將面擀好切細,煮熟後放在冷水中冷卻,然後撈出控乾冷水,盛碗加調料進食。


南鄭宴請待客

  南鄭人好客,待人厚道,在過生日、滿月、結婚、喪葬等事上,都要設宴待客。但又因事情不同,宴席內容也不一樣。辦喪葬宴席,不僅飯菜從簡,還不備酒。他們認為,家有喪事為不幸,不宜飲酒。辦生日、過滿月的宴席,雖飲酒,不行令,讓老人安安靜靜過個生日,不讓高聲行令嚇著嚶兒。辦“迎親宴”大不一樣,不但菜多、酒多,還讓賓客 ...

漢中生育風俗

  催生禮   產期臨近,孃家要送“快使肉”,謂孕婦吃後可順利分娩。從前生第一胎,向多子女人家討嬰兒衣服,對方給單衣、夾衣各一,叫“利市衣”,以保小兒健康成長。   分娩   舊時穩婆接生,嬰兒死亡率高,現均新法接生。產後,休息一月,稱“做月裡”。產婦房關閉窗戶,拉下窗簾遮陽,以防損目。   產婦穿長袖衣服、 ...

漢中婚嫁風俗

  討歡彩   結婚求吉利,討好兆,稱紅喜事,庚貼用紅紙,禮品中必有紅喜蛋,蛋呈圓形,諧為“狀元”,並與紅棗(早)、花生(生)、桂(貴) 、蓮子(子);合成“早生貴子狀元郎”彩話。婚後,將此蛋果連同喜糖分送親鄰。嫁妝、重盛、門窗均貼上紅雙喜或吉祥圖案剪紙。   請庚幟   舊時,媒婆奔走於男女網家之間說合,並 ...

漢中春節風俗

  門開(店)的大炮首次一黎明,哪個家也放掉雙聲音戰爭和一百個孩子的大炮破裂,祈願新年萬事可喜地順利的事,繁榮發達。   吃持(有)的 早飯大量地吃持(有)。說"高(貴)"的近似聲音,"1高齡的1年"“扔掉們"。   新年做寒暄的 早起的年輕人馬上對父母等的年長者向新年 ...

漢中喪葬風俗

  送終    親人病危,晚輩日夜侍候在側,直至親人呼吸停止,謂之“送終”。如因故不能見老人最後一面,常以為憾。   出殯   人死後,沐身,更衣,移遺體,報喪,入棺,落釘。家人牽手繞棺三圈,稱 “圍喪”。出殯隊伍中有六角香亭,供香爐、木主,容轎是懸圖或放大照片。棺木四周素繡白圍,上置紙紮,男龍女風,兒子喪冠 ...

國外中秋節的風俗習慣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中秋節相知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 ...

什麼叫除夕?除夕風俗民情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