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範圍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1、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鄭和下西洋揭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序幕;鄭和下西洋嘗試建立和平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鄭和下西洋是一場播撒文化理念的“香料之旅”;鄭和下西洋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2、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所謂“西洋” ),故名。
3、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4、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然而,關於鄭和船隊的航海目的、航行範圍等史實以及對七次航行的評價,仍存在爭議。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範圍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明朝國威,還有一說法是,明成祖為了尋找可能流亡海外的建文帝(軍事目的)。
意義: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絡。
範圍: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享、真蠟、古裡、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
鄭和下西洋簡介:
從1405年到1433年,劉家港出發,鄭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員組成的遠航船隊,訪問了許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聯絡。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勞累過度過逝。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1、建立政治秩序,在外交及軍事方面,鄭和下西洋頗有建樹。在總體保持和平的同時,鄭和船隊使用武力,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的統治。
消滅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海盜陳祖義,並在東南亞扶植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
2、開拓海外貿易,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鄭和下西洋包括朝貢貿易、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等形式。朝貢貿易以奢侈品為大宗。
3、改進國內生產,鄭和下西洋為中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例如,性堅質細的海外硬木因鄭和下西洋而進入中國,使中國匠師們對於硬木操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陶瓷生產方面,明朝工匠們使用由鄭和下西洋而進口的蘇麻離青為呈色劑,形成了永、宣青花顏色濃重、暈散的風格、又吸收伊斯蘭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產生了新器型和新紋樣。
4、宗教文化,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其他地區的傳播,《三寶壟華人編年史》被認為是這方面的一項證據。
在伊斯蘭教的輸入方面,鄭和船隊的分船隊曾經到達天方國,帶回了該國大清真寺的寫真畫本,加強了中國和伊斯蘭教文化區的聯絡。
鄭和船隊也在海外傳播佛教,《佈施錫蘭山佛寺碑》就是這方面的例證。還有推測稱,以天妃信仰為代表的道教也隨鄭和船隊在海外傳播。
5、拓展朝貢體系,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之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充套件,這種朝貢體系是非霸權的強國國際政治體系。鄭和也被視為明朝的和平使者。
鄭和下西洋時間
1、第一次: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三寶太監鄭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 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鄭和船隊攜諸國使者、押陳祖義等俘虜還朝。
2、第二次:鄭和回國後,立即進行第二次遠航準備,這次遠航的主要是送外國使節回國,規模較小。鄭和船隊在永樂五年(1407年)奉命 ...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哪裡
1、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紅海沿岸與非洲東海岸。
2、1407年7月也就是永樂三年,明成祖命令鄭和率領大部隊乘坐海船出海遠航。他們的陣勢非常龐大,大約有二百四十多條官船,跟隨的人員大致就有兩萬多名。訪問的國家也有三十多個,這些國家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
3、鄭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國與東南亞、東 ...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揚明朝國威(政治目的);擴充套件朝貢貿易(經濟目的);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出海目的是為迎佛牙。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
2、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
鄭和下西洋的鄭和是不是太監
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 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
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立下 ...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什麼地方
1、訪問的國家也有三十多個。1407年7月也就是永樂三年,明成祖命令鄭和率領大部隊乘坐海船出海遠航。他們的陣勢非常龐大,大約有二百四十多條官船,跟隨的人員大致就有兩萬多名。訪問的國家也有三十多個,這些國家分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
2、鄭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國與東南亞、東非之間的交流。幾次下西洋的經歷讓鄭 ...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1、規模大,船隊數和人數多;次數多,前後達7次;航海技術先進,應用了指南針等發明製造;以炫耀國力為目的。
2、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麵(即明代 ...
鄭和下西洋起錨地是哪裡
1、鄭和下西洋起錨地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打通了大明朝在海洋方面與世界溝通的渠道,使得明帝國威播四海。萬邦來朝。鄭和每次下西洋的起錨地都選擇太倉,返航回來收泊地也放在太倉。太倉當時海帆千重”盛極一時。
2、劉家港地處長江入海口,港內風平浪靜。《太倉縣誌》記載,劉家港南宋成港。因為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