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好學》,又名《板橋誦書》、《板橋善誦》、《板橋好學》等。原文: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鹹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鄭板橋好學》,又名《板橋誦書》、《板橋善誦》、《板橋好學》等。原文: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也。幼時殊無異人之處,少長,雖長大,貌寢陋,人鹹易之。然讀書能自刻苦,自憤激,由淺入深,由卑及高,由邇達遠,以赴古人之奧區,以自暢其性情才力之所不盡。人鹹謂板橋讀書善記,不知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百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箸,或對客不聽其語,並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
1、翻譯:
鄭燮,號是板橋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舉得中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當時的人們稱他為揚州八怪之一。曾經在範縣作縣令,愛護百姓就象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其實可以直接說愛民如子)。為官清廉,不受賄賂,兢兢業業,案件處理的很快,沒有積壓。鄭公空閒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文人們經常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飢餓的吃人。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鄭燮說:“都到什麼時候了,要是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麼活命?要是上邊降罪,我一力承擔。”於是開官倉賑濟災民,上萬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對其的愛戴可見如此。
2、原文: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範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餘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洪江與鄭板橋
――吃虧是福運的開始
吃虧是福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已則利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繼平
且安。福即是矣,
――鄭板橋
在洪江古商城青石板巷塘衝1號的古窨子屋牆壁上,我們看見了清代揚州著名的書法家鄭板橋留下的這段壁聯。
鄭板橋的真跡為什麼刻在洪江古窨子屋的高壁上呢?話說當年,洪江有一位著名的書法家鄭煊,他是鄭板橋的遠親。他早年也隨著家鄉經商的隊伍來到洪江經商,他來到這裡,不禁感嘆在五溪蠻地竟還有這麼一座繁華的商城。他一時興起,把家遷來洪江定居。有一次鄭煊做木材生意,貨運到外地,貨價狂跌,即使賣掉,也是血本無歸。鄭煊以為自己的末日到了,很沮喪。鄭板橋得知便送給鄭煊這幅勉詞。鄭煊帶著這幅勉詞回洪江,沒想到在回來的路上,木材的價格突然昂起,鄭煊意外發了財。回家後鄭煊靜靜地思考著鄭板橋給他的題詞,並從中體會出人生哲理,於是將鄭板橋的
題詞作為家訓,刻在窨子屋的高牆壁上以示後人。由於鄭板橋的名聲在外,久而久之,鄭煊刻在窨子牆壁上的鄭板橋“吃虧是福”,便成了洪江古商城的一道人文景觀。
人不可以永遠成功和發財。滿足於一時的發財則可能丟失更好的機會,會有意想不到的破財和損失;人也不要為一時的損失而沮喪,往往破財或虧損之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盈利和柳暗花明的時候。世上的錢不是一個人能賺得完的。有時吃虧也是一種福。就做人來說,一個人不能滿足於現狀,不能驕傲自滿,滿則溢。人要有一種平常的心態,有時吃虧是福運的開始。(劉芝鳳 旅遊時報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