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鄭氏發源地

鄭氏發源地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鄭縣。在戰國時因為韓國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主要地區。

  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臺灣,始於鄭成功;播遷至海外,始於清朝,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鄭氏族譜

  鄭氏歷史起源資料

  一、鄭姓流源

  鄭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十三大姓,在臺灣是第十二大姓。

  鄭姓出自姬姓,發祥地為鄭國,是黃帝的後裔。在中國的早期歷史上,鄭姓曾經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五千多年前,軒轅皇帝以姬水為姓,建都有熊,後來春秋時期的鄭武公、鄭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國都。黃帝的第五世孫后稷是鄭姓的血緣始祖。黃帝的第19代孫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兒子姬發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為周武王。所以鄭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後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靜封他的異母兄弟姬友于鄭(今陝西華縣)為三等諸侯國的國君,國號"鄭",鄭國誕生。姬友因此被稱為鄭桓公。到周幽王的時候,鄭桓公擔任司徒的職務,掌管教化。因為見到周幽王昏庸無道,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預感將要發生變亂,鄭桓公就向太史伯請教自保的辦法,太史伯認為洛水以東,黃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饒,交通方便。桓公聽了太史公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了那裡。後來,鄭桓公死於“犬戎之亂”,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生了"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其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功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他的國人就用國名作為姓氏,子孫播於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鄭氏。

  二、鄭姓始祖世系

  鄭姓始祖世系如下: 黃帝→玄囂→嶠極→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俞→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 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發→成王誦→康王釗→昭王瑕→穆王滿→共王醫扈→懿王燮→夷王燮→厲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靜→封姬友(鄭桓公)於鄭。 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鄭國滅亡後,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 制(今滎陽西) 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 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相繼改姓為鄭,自此,鄭姓誕生。

  三、遷徙分佈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滎陽市後到新鄭市。在戰國時因為韓國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臺灣,始於鄭成功;播遷至海外,始於清朝,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

  四、郡望堂號

  1、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2、郡望

  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

  洛陽: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裡。

  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雍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五、家乘譜牒

  江蘇:鄭氏宗譜一卷、雲陽鄭氏宗譜二十卷、扶風鄭氏宗譜四卷、蘭陵鄭氏宗譜三十卷、東山鄭氏世譜八卷首一卷、蕭山鄭氏宗譜十二卷

  浙江:鎮北龍山鄭氏宗譜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視重修宗譜二十四卷、慈溪灌東鄭氏宗譜十卷、蘭溪鄭氏宗譜十九卷

  安徽:峰陽鄭氏家譜不分卷、祁門奇峰鄭氏本宗譜四卷、鄭氏宗譜十三卷、桐城鄭氏宗譜、桐西鄭氏宗譜、禮儀堂鄭氏宗譜、鄭氏宗譜一卷

  福建:南湖鄭氏宗譜、石井本鄭氏宗族譜、石井本宗族譜、鄭氏世代譜、桃源鄭氏族譜二卷、桃源鄭氏族譜、四城鄭氏家譜、滎陽堂鄭氏家譜、滎陽鄭氏宗譜、巖鎮鄭氏遷出宗譜一卷、鄭氏傳家譜、續修白華鄭氏宗譜、鄭氏族譜、鄭氏宗譜不分卷、鄭氏宗譜一卷

  六、歷史名人

  鄭板橋:清朝書畫家,善畫蘭竹,秀麗蒼勁,亦工書法,所創"板橋體"獨具風格,號稱"三絕",是"揚州八怪"之一。

  鄭成功:明末名將,唐王賜姓朱名成功,授總統使、詔討大將軍,時人稱"國姓爺"。

  鄭和:明航海家,本姓馬,小字三寶,回族。明入宮為宦官,後從燕王起兵,有功,賜姓鄭,曾奉命率艦隊七下西洋,途經三十餘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聖地麥加。

  鄭國:戰國時代的水利家,韓國人。出任關中史官,開鑿灌溉渠,稱為"鄭國渠"。

  鄭光祖:元朝著名劇作家,他和關漢卿、馬致遠、白樸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鄭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字"鄭虔三絕"。

  鄭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鄭旦即西施,經過訓練,送到吳國作內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歷史上的鄭氏望族

  魏 晉 南北朝時期是鄭姓歷史上的顯赫年代。東晉漢學家鄭眾的玄孫鄭泰 鄭渾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鄭泰,字公業。鄭泰所處的年代正值天下大亂,當時董卓篡權,各地起義軍蜂起討伐董卓。董卓想要出兵鎮壓,鄭泰以"為政在德而不在眾"等10條理由勸阻,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被董任命為議郎。後因鄭泰反對董卓之事敗露,棄官返鄉,被袁術封為揚州刺史,去任途中病逝。

  鄭泰的次子鄭袤被曹操選為尚書郎,出任黎陽(今河南浚縣)縣令。因政績顯著升任濟陰(今山東定陶)太守。又被調補為大將軍,拜為散騎常侍。後來成為安遠侯,食邑千戶。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鄭袤進位密陵侯。鄭袤生了6個兒子,長子鄭默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被晉武帝任命為東郡(今河南滑縣)太守。

  鄭渾,字文公,是鄭泰的弟弟,鄭渾起先是在曹操手下當官。後來得到曹操的信任,被調到曹操身邊當幕僚。曹操的兒子曹丕即位後,拜鄭渾為侍御史,加封駙馬都尉。鄭渾非常重視農業生產,任職期間,親自率領百姓開坡修田 植樹造林,受到百姓的愛戴並得到皇帝的表彰。他去世後,他的兒子鄭崇當了郎中,官致荊州刺史。鄭崇的孫子叫鄭隨,當過扶鳳太守。鄭隨之子叫鄭 ,鄭 生了六個兒子:鄭翳 鄭豁 鄭淵 鄭靜 鄭悅 鄭楚。鄭豁之子叫鄭溫,鄭溫生了四個兒子:鄭濤 鄭曄 鄭簡 鄭恬。鄭濤隨魏武帝到了甘肅,並定居在那裡,成為"西祖";鄭曄定居在古滎陽(今古滎鎮),成為"北祖";當過北魏的建武將軍,封南洋公,鄭簡定居京縣(今京襄城),成為"南祖";鄭恬定居大索(今滎陽城),成為"中祖"。後來北祖的子孫官位顯赫,人丁興旺。

  大唐盛世 到了唐朝,鄭姓在中國北方的滎陽已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有多人在朝中官至宰相,家族地位和聲望十分顯赫。北祖 南祖 中祖3支鄭姓發展壯大,特別是鄭姓在朝中的強大勢力更是其他豪門望族所無法比擬的。鄭姓家族出現了22名進士 6名狀元 8位駙馬 9個宰相。人稱"鄭半朝"。這一時期鄭姓的主要代表是北祖鄭曄的四世孫鄭幼儒一支。鄭幼儒生了兩個兒子,長子鄭敬道,當過開州(今四川開縣)刺史;次子鄭敬德,當過青州刺史,封爵陽伯。到了鄭幼儒的五世孫鄭曾,開始興盛起來。

  鄭曾,字景秀,當過右慈州刺史,懷州刺史,加朝散大夫,去世後被贈光祿少卿。長子鄭長裕有6個兒子,26個孫子,曾孫以下難計其數。鄭長裕的5個世孫中,出了7位宰相,10多位御史 大夫等朝官,10多位刺史 節度史。7位宰相是:鄭詢瑜 鄭餘慶 鄭覃 鄭朗 鄭涯 鄭從讜 鄭延昌。此外,唐朝鄭姓還有2位宰相:鄭畋 鄭綮等。

  滎陽鄭姓出仕的除了這9位宰相外,還有尚書 侍郎 郎中 常侍 大夫 御史等朝中官員60多人;刺史 節度史 廉訪史等地方官員50多人;將軍 司馬 別駕 府率 參軍 長史 縣令等其他官員300多人。還有"六狀元":鄭益 鄭全濟 鄭解 鄭言 鄭弘業 鄭中貽;八駙馬:鄭敬言 鄭孝義 鄭萬鈞 鄭潛曜 鄭巽 鄭沛 鄭河 鄭顥。

盧氏發源地

  盧氏發源地在盧邑。盧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春秋時期的高傒為盧姓始祖。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

  主要源流:1、源於姜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文公子名高,食採於盧邑(今山東長清縣) ,其後人以盧為氏。其先世出於神農氏,暨周尚父太公封齊,嗣子伋有子七人,第三子食邑於盧,子孫為盧氏。

  2、源於姬姓,以封邑名稱為氏。東周時期,舅犯助晉文公姬重耳戰勝楚國,因功封邑於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崗),舅犯之子賈季封邑於五鹿(今河南清豐),舅犯後人以盧為氏。

  3、以國為氏。春秋時期,有廬子國(今安徽省合肥市),盧氏為廬子國戢黎之後。


發源地

  河南商丘。秦漢時期主要繁衍於北方地區。隋代以前,宋氏分佈於今河南、湖北、河北、山西、陝西、江西、山東、甘肅、安徽、浙江等省。唐初,有河南宋氏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漳,在福建安家落戶。此外,宋氏已擴充套件至今四川、廣西及北京市的一些地方。宋高宗趙構南逃,有中原宋氏隨之徙居今浙江、江蘇、湖南,後來有的又遷至 ...

康熙為什麼攻打政權

  因為當時的臺灣是由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過來的,而在中原則是清王朝入關奪了明朝的政權。鄭成功不投降,又打不過清軍,便想臺灣始終是中國的地方,被荷蘭人搶走了,乾脆將臺灣奪回來。就出兵將臺灣奪了回來,就此安家。康熙對待臺灣的問題,實質上無非是為了消滅敵對勢力,鞏固滿清政權. 許多史籍均載明,清軍奉詔遷界,到處摧 ...

三公是指誰

  鄭氏三公:指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他們是鄭國開國後的三代君王,分別被鄭氏後裔稱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   1、鄭桓公:姬姓,鄭氏,名友,周厲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靜異母弟,周朝諸侯國鄭國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至前771年在位;   2、鄭武公:姬姓,鄭氏,名掘突,周厲王姬胡之孫,鄭桓公姬友之子, ...

發源地

  出自媯姓,發源於河南,為古帝王虞舜之後。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墟而得姚姓,曾住在媯汭河後代又有媯姓。以媯為姓的後裔,被周武王滅商後封為陳侯的陳胡滿,陳胡公媯滿的11世孫諸,字伯爰,其孫濤塗,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爰氏,當時爰和袁、轅等字音同,後來的子孫就以這個字為姓。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 ...

發源地

  黃氏起源於中國北方。黃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後遷至中原地區並建立黃國。兩宋之後,黃姓廣佈到湖北、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   漢姓改為黃姓:上古時候,黃、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巫姓、吳姓、金姓改黃姓等。   回 ...

發源地

  江蘇無錫。   古代吳姓郡望分佈於:陳留郡,濮陽郡,延陵郡,現代吳姓主要分佈於廣東、福建、廣西、貴州、江蘇五省,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東、江西、安徽八省。   吳氏宗族的族譜,從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及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吳姓家譜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 ...

發源地

  熊氏發源地在楚國貴族。熊姓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時期,為楚貴族姓氏。熊姓歷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個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得姓始祖為鬻熊,為祝融氏的後代。   熊姓具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得姓較早,源遠流長;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國,到處都有熊氏族人;三是人才輩出,不可勝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