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醉花間馮延巳原文

醉花間馮延巳原文

  原文:

  獨立階前星又月,簾櫳偏皎潔。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夜深寒不寐,疑恨何曾歇。憑闌干欲折,兩條玉箸為君垂,此宵情,誰共說。

  月落霜繁深院閉,洞房人正睡。桐樹倚雕簷,金井臨瑤砌。曉風寒不啻,獨立成憔悴。閒愁渾未已,離人心緒自無端,莫思量,休退悔。

馮延巳醉花間原文及翻譯賞析

  1、《醉花間》

  南唐·馮延巳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盃,別離多,歡會少。

  2、譯文:

  雪後天晴,春天的腳步尚未踏進小園,池水清澈,池畔的梅花感受到春的氣息,提前開放。高高的樹木之巔,烏鵲含枝而至,精心建築小巢,一輪斜月映照著園子裡新生的芽草。風景秀麗的山巒河川,就在自古聞名的金陵道。看起來,年輕人也已經不再年輕。大家相逢,開懷痛飲莫辭醉,要知道,人生在世,離別時多,歡聚時少。

  3、這是一首春詞,主題是詠春惜別,傷年華之易逝,嘆良會之難得。正由於金陵道上風光明媚,而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嘉會無常,故人們應珍惜這大好時光,利用這短暫的相聚,杯酒聯歡,暢敘衷情。

宋代著名詞人馮延巳的簡介

  馮延巳出生於903年,960年去世,又作馮延己、馮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人。五代十國時的著名詞人,仕於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諡忠肅,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

  代表作有《陽春錄》。李璟登基的第二年,任命馮延巳為翰林學士承旨。保大四年,馮延巳出任宰相。保大五年,陳覺、馮延魯舉兵進攻福州,結果死傷數萬,損失慘重。李璟大怒,準備將陳覺、馮延魯軍法處死,馮延巳為救兩人性命,引咎辭職,改任太子太傅。

  保大六年,馮延巳出任撫州節度使。保大十年,馮延巳再次擔任宰相。馮延巳當政期間,先是進攻湖南,大敗而歸。顯德五年,馮延巳被迫再次罷相。罷相兩年後,即建隆元年五月,馮延巳因病去世,終年五十八歲,諡號“忠肅”。


怎麼讀

  馮(féng)、延(yán)、巳(sì)。馮延巳,字正中,一字仲傑,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頵之長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亂南渡,其祖父遷居於歙州(新安)休寧馮村(今安徽省休寧縣馮村)。其父令頵追隨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國後出任吏部尚書,安家於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故史書稱其為廣陵人。   馮延巳是五代十國時期著名 ...

採桑子

  原文:花前失卻遊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縱有笙歌亦斷腸。林間戲蝶簾間燕,各自雙雙。忍更思量,綠樹青苔半夕陽。   賞析:正當春花怒放,攜手觀賞時,失卻了“遊春侶”!獨自尋芳的心情,縱有笙歌,也不免愁腸欲斷。眼前蝶戲林間,燕穿簾櫳,更使人不堪思量。詞中用“各自雙雙”反襯人物的孤寂。“綠樹青苔半夕陽”韻味無 ...

怎麼讀

  1、馮延巳讀音為:féng yán sì。   2、馮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傑,南唐吏部尚書馮令頵之長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亂南渡,其祖父遷居於歙州(新安)休寧馮村(今安徽省休寧縣馮村)。其父令頵追隨南唐烈祖李昪,南唐建國後出任吏部尚書,安家於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故史書稱其為廣陵人 ...

李清照原文及翻譯

  1、原文: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2、譯文: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涎香在金獸香爐中繚嫋。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 ...

提壺方大廚類似的電視劇

  1、美人私房菜。由馬天宇和鄭爽主演,該劇講述了宋朝時期擁有皇家血統的宋玉蝶流落民間,跟著五嫂在民間長大,並得五嫂祖傳御廚技藝,成為聞名江南的名廚的故事。這部劇中做菜的鏡頭不是很多,主要是以主演的家世和情感線來展開!造型和服飾上都還不錯!特別是爽妹子的古裝造型是真心漂亮。   2、萌妻食神。由種丹妮,徐志賢 ...

麗江的堂總共有那幾家店呢

  麗江的花間堂一共有七家店如下:   1、麗江古城區獅子山公園萬古樓旁的光義街忠義巷64號。   2、青塵院麗江古城區五一街文治巷97號。   3、怡池院麗江古城區五一街文華巷55號。   4、隱泉院麗江古城區新華街翠文段36號。   5、編織院麗江古城區七一街興文巷17號。   6、聽荷院麗江古城區光義街 ...

集收錄了一部分南唐詞對嗎

  花間集收錄了一部分南唐詞是錯誤的,因為該書收錄了唐文宗開成元年到後晉高祖天福五年間溫庭筠、韋莊等18位花間詞派詩人的經典作品,共500首。   《花間集》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編纂的一部詞集,也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詞選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取向、審美情趣、體貌風格和藝術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