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坐月子中,如果換了鞋子,將來嬰孩就會“認人”__不要陌生人抱他。
未滿月的嬰孩,如果放在桌上睡了,有人在吃飯時用筷子指了他,那麼,以後每逢吃飯時候,他都要大便的。
嬰孩產下第三日,俗雲“洗三”。敬供送子娘娘的熟公雞,閉著嘴的,主下次生男;開著嘴的,主下次生女。
嬰孩初生未滿一月時,不可翻動所睡的床,否則,嬰孩以後呼吸要發出“呼呼”的聲音。
產婦房內忌穿有皮毛或帶有金屬品的人進去,因為他會把嬰孩吃的產婦的乳帶走。
兩嬰孩出生均未滿百日,如會了面,其一要夭亡。
兩嬰孩不可對嘴(口對口),否則,將來都要變成啞子的。
嬰兒的“衣胞”,倒裝了在罐內,是要吐乳的。
嬰兒“洗三”的艾葉水中煮有滾嬰兒頭部的雞蛋,俗名“滾臉蛋”,不生育的婦人就能生。
小孩初學走路時,在其兩足的中間,用刀在地上割三刀,讓他將來走路穩,俗名“割拌腳繩”。
兩個小孩比了誰高誰矮後,要互相離開跳跳,不跳將來長不高。
小孩在屋內打傘,將來長不高。
小孩在睡夢中磨牙作聲,男孩是恨家不興起;女孩是恨父母不早死。
小孩齧指甲,於本身或父母有不利。
男孩吃飯碗內剩飯,將來娶的妻子是麻子。
小孩吃飯掉了筷子,是要被責打的預兆。俗雲“筷子落地要捱打。”拾起的時候,要唱“筷子落地,買田買地,伸手去撿,一本萬利。”
用燃著的香在紙上燒起圓洞,將來死了是要去鑽那些洞。
用手指了月亮,耳要被月亮割一條裂紋。如果這樣,每夜月出時,對著夜作一揖,不要被別人看見,慢慢就會好的。
在屋內踢毽,招鼠進屋。
吃飯不可用碟盛吃,將來做事會不大方的。
小孩吃了豬蹄,要踏脫媒人(即無人做媒)。
小孩吃了豬血,臉容易紅暈害羞。
小孩看了母雞生蛋,容易害羞臉紅。
小孩坐著前後搖動雙足,晚上睡眠有惡夢。
兩小孩分了桃李,要害瘧疾的。
未滿十二歲的小孩,不可以吃未見過天的蛋(在腹內形成而尚未生出者)和腦髓,吃了沒有“記憶力”。
小孩吃了雞爪,將來會找錢;女孩吃了雞爪,要“抓心”(就是心不靜閒)。女孩吃了雞翅,會梳頭。
小孩如被有孕的婦女懷抱,要患腹瀉。其治法,偷用孕婦之衣角揩拭小孩之肛門;或在小孩所用之尿布上補一小塊布,可愈。
小孩缺唇,是他母親未分娩的時候,用刀砍了門檻。
洗三之日,用線絞小孩之尾脊骨,可免傷風。
小孩出生嘴大,欲令其小,可用稻草一根,比與嘴一般長,欲其大小如何,即截稻草長,再比小孩的嘴即得。俗雲:“男子嘴大吃四方,女子嘴大賣田莊。”
小兒初生不大小便,將房內壁上釘拔出,並通鼠穴即愈。
小兒初生不哭不出聲,可令人足踏房門口,喊小兒父乳名,即出聲。
小兒背上汗毛漩渦狀,系牛變的。
小兒洗三之日,用鎖把門扣鎖住,鎖到滿月,則以後不會他人帶走。
孕婦突然乳止,在煮雞時,俟水開,暗中掏一碗,潑在孕婦床下,即有乳。或向鄰居七家討米煮粥吃,亦可。
新婦嫁前一日梳頭,所用頭油,系由男方家用小壺盛去。嫁後三日,女家即將壺內頭油傾出。盛入洗米之水送至男家。放在新婦床下,以後生小孩可免無乳。
重慶黔江婚戀習俗
黔江的婚戀帶著對歌傳情的自由戀愛色彩。
同時也包含了媒人求婚,討庚,送期,哭嫁,娶親,對歌及搶新等莊重的傳統習慣。婚戀流程一環扣一環,既嚴謹又自然。
而喪葬則帶有濃濃的封建迷信色彩,從送終,報喪,入棺,辦“道場”,唱孝歌,招魂到跳喪,發喪,下葬無不體現超度亡魂的民間習俗。古時曾有懸棺葬的習慣,如今大都實行土葬。
重慶是一個地處中國西部的多民族直轄市。全市現有49個少數民族成份,在175萬少數民族人口中,土家族達113萬人,苗族有 萬人,主要分佈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和黔江、酉陽、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及萬盛區、綦江縣等地。
1、 土家族、苗族風情在中國西南部重慶東南的大山中,穿行著兩條清幽的河流——烏江、酉水河,她宛 如閃亮的玉帶鑲嵌在這塊熱土地上,也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聚居著勤勞純樸的土家兒女。土家族是中國古代巴人的後裔,由於大山阻隔,這裡不象別的民族那樣保留原始,她已經於漢族融合,但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土家風俗。他們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唱土家山歌、跳擺手舞,哭嫁、跳喪等。2、 土家哭嫁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新娘對家中每位親人要唱一首,來一位親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來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哭嫁,源於婦女婚姻之不自由。昔日,土家人的這樣幾種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種"。"無論處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長十餘歲,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quot;。"兄亡收嫂,稱為'坐床'"。二是純男性選擇式。無論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買一串鞭炮去她家門口放了即為定親,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對。若一女子被幾個男子舉行放炮定親儀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則千方百計斥取婚姻,甚至殲滅婚敵,因此而有殃及女賓安全的。三是搶親,所謂"搶來的"。四是童養媳,所謂"引來的。3、趕 年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是年節;節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舍巴日"舍巴",意為"擺手";"日",即"做"。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禱的一種活動,一般在年節舉行,並發展為祭祀、祈禱、歌舞、社交、體育競賽、物資交流等綜合性的民俗活動。"擺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的叫"大擺手"。"大擺手"規模大、套數多、時間長,歷時七、八天,與集市貿易、文藝體育活動一起,在"擺手堂"前舉行。"擺手堂",在土王祠。"小擺手"規模小,套數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舉行。趕年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4、跳 喪與"哭嫁"不同,土家人的喪事卻辦得十分熱鬧。"熱熱鬧鬧送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充分表現了土家人豁達的生死觀。土家人跳喪,一為死者歌功頌德,二為安慰死者家屬,誰都把"跳喪"當做情誼的象徵,說:"把不起耙把送不起情,跳一夜喪鼓送人情"。"跳喪"與巴人樂舞有著淵源關係。《夔府圖經》載:"巴人尚武,擊鼓跳歌以興哀。……父母初喪,鼙鼓以道哀,其歌必狂,其眾必跳。"《巴東縣誌》卷二十曰:"喪葬,歿之夕,其傢俱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呼達旦,或一夕至三夕,至十餘夕不等。
燻臘肉、灌香腸、掃屋、貼春聯、賞臘梅、守歲團年等。
1、燻臘肉、灌香腸:殺好的年豬很大一部分都被拿來做臘肉、香腸了。炕臘肉的時候,一堆人圍著火坑,守著燻肉,很有過年的感覺。香腸製作完成後還要一邊灌肉一邊用針扎香腸放氣。
2、掃屋: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 ...
一、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舊稱“過年”,子時過後,在院壩設香案,擺供果,焚香燭,家家朝天叩拜,放鞭炮,以示辭舊迎新(舊稱“出天行”)。送財神的人送來“財神圖”或“木柴”、“金銀水”、賀年帖,主人要給吉利錢。早晨起床,人們穿戴一新,小輩給長輩叩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贈吉利話,並給小孩“壓歲錢”。早餐 ...
桑蠶又稱家蠶起源於中國。我國最早的農事曆書《夏小正》中,就記載了夏末殷初長江淮河一代養蠶的情況:三月“攝桑、委楊”,“妾子始蠶”,指出,夏曆三月,要修剪桑樹雜亂遠揚的枝條,婦女開始養蠶。到了周代,養蠶織絲已經成為婦女的主要生產活動。《詩經》中就有許多關於桑蠶的詩篇。
到了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以長安 ...
重慶在中國有山城和霧都的稱號,在那裡過春節,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
報道稱,當地人喜歡春節在家裡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其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重慶南山盛產臘梅花,從臘月開始,不論你到花市還是在普通街道,到處都能看到來自近郊的農民身背背籠,裡面裝滿含苞待放的蠟梅花。在街上,你經常能碰到手持 ...
婦女生子(女)稱“坐月”。
舊時,在產期一月內,產婦到別家走動,視為犯禁,要給去家“打醮”悔過。婦生第一胎,其夫要煮紅蛋送到岳家報喜。岳家即準備食品和嬰兒穿戴之物,約定日期送到婿家(稱“送飯”或“送茶”),女客一般留宿一夜,岳母、嫂子等至親得多留住幾日。至今,農村仍流行此俗。 ...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是年節;節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土家人在擺手活動中,追憶祖先創業的艱辛,緬懷祖先的功績,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場景,整個活動都著濃厚的祖先崇拜痕跡。
過年:土家族非常崇拜祖先,將祖先祭祀日稱為“過年”。但“過年”的時間,則因姓氏、宗支、地域而異。如:酉水河西 ...
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是年節;節日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
舍巴日“舍巴”,意為“擺手”;“日”,即“做”。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禱的一種活動,一般在年節舉行,並發展為祭祀、祈禱、歌舞、社交、體育競賽、物資交流等綜合性的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