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聖人也。
2、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句話的出處是《論語.憲問》,是第三十八章最後一句,原文中沒有“明”字。
沒有下句。
出處:《論語·憲問》:子露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與?”
註釋:1、石門:地名。魯國都城的外門。 2、晨門:早上看守城門的人。
譯文:子路夜裡住在石門,看門的人問:“從哪裡來?”子路說:“從孔子那裡來。”看門的人說:“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評析: “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
朽木不折。出自先秦荀子的《勸學》。
原文: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裡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
賞析: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等方面,有條理、有層次地加以闡述。大量運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是這篇文章的特色。
1、鍥而舍之下一句是朽木不折。
2、出處:《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 ...
1、鄉為身死而不受的為:為了的意思。
2、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的意思:先前(有人為了大義)寧肯死也不願接受(一簞食一豆羹),現在(有人)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萬鍾俸祿)。 ...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下一句是“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出自明代的湯顯祖的《牡丹亭》題記,意思是他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
3、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 ...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離騷》第97句。
2、結合上下文可理解為:道路又窄又長無邊無際,我要努力尋找心中的太陽。
3、表達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積極求進心態。
4、現在一般引申為:不失時機地去尋求正確方法以解決面臨的問題。 ...
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 ...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原意是指優秀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的地方,比喻優秀的人才應該選擇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好單位和善用自己的好領導,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回:“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肅笑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
不焚林而獵上一句是不涸澤而漁。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出自《淮南子·主術訓》。涸澤:枯竭、水乾。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把池裡的水汲幹了捕魚,不把樹林焚燒了來獵獸。比喻做事要從長遠來考慮,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
涸澤而漁:涸澤:將湖泊的水排幹。漁:捕魚。意思是排盡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魚。比喻獲取利益只顧眼前,不作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