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鎣華山香會

鎣華山香會

  鎣華山有新、老之分,均為岷山山脈九頂山系的一支。山勢巍峨,峰巒秀麗。“鎣”、“鎣”字其意相通,指峰頂常積瑞雪,晶瑩閃耀於天際,如瓊華怒放,鎣華山亦因此得名。傳說大禹生於刳兒坪,出洛水遇阻,有鎣華夫人相助,故名鎣華;咖說,明代高僧明本禪師成道坐化此山,稱鎣華祖師。每年六月六日為會期,本縣和外地來朝香會者絡繹不絕。

  老鎣華山較低。在白雲山北、八步坎西有老鎣華廟,又稱高寺。(在治北六十餘里)山門匾題為:“天公禪院”,系明代德巖禪師坐化處。遠近皈依,香火亦盛。

  新鎣華在縣治西北一百二十里處。從高橋(今鎣華)至山頂,沿途有寺廟二十八處,傳為“鎣華祖廟子孫所建”(今已毀),便於朝山人棲息。朝香會的過竹溪橋(一側為白雲山,可去老鎣華)經刺梨溝,抵接引殿,到東山堂、香林寺。再上,一孤峰兀立,為萬年寺所在。其間,在白鹿寺可小歇,再登鐵瓦殿,爬上山頂,是為觀音堂。過此段要擇時間,約夥伴,小心屏息過溜沙坡,路極艱險,稍一不慎,即有隨流沙滾下懸巖的可能,有不少善男信女們,仍鼓勇而上,由此達南天門。左邊系彭縣屬大、小海子諸山,白鹿、天台、九峰均歷歷在目,至龍神廟再小歇,右側青龍諸山壁立。再上,是鎣華祖廟,又稱茅棚,即達新鎣華的絕頂。佇立高峰四望,黃龍山平肩,元包山昂首天外,還有火焰山、九頂山在夕陽餘輝照映下,晶瑩璀燦,氣象萬千。其下即禹母池,中隔三峽口,相傳為呂禹隆生地。赴鎣華香會的人們既為祝福,還可看到“神燈、佛光、雲海、日出”四大可奇景,今已闢為新旅遊區。

長空棧道 華山第一天險

  長空棧道位於華山南峰東側山腰,是華山派第一代宗師元代高道賀志真為遠離塵世靜修成仙,在萬仞絕壁上鑲嵌石釘搭木椽而築。棧道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成尺許路面,下由石柱固定,遊人至此,面壁貼腹,屏氣挪步,被喻為“華山第一天險”。

  長空棧道,位於華山極頂南峰東側南天門外的山腰間,經燕子叼表、朝元洞,踩崖隙凌空懸梯下10餘米,沿附懸崖而搭寬不盈尺的方木棧道至全真巖下,道路全長約百餘米。棧道上下皆是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成尺許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於棧道險峻,故當地人有“小心九釐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之說。這裡只是探險之道,並非登山必由之路,膽小人就在升表臺看看也就行了。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語:“懸崖勒馬”等。

  長空棧道在華山南峰西巖下面,築在光溜溜的千仞絕壁上,真正接近90度,上望崖壁好幾十米,下望至少二、三百米不見谷底,棧道寬僅三十多公分,一邊空懸並無欄杆,一邊崖上釘有鐵索可供抓手。

  棧道路棧分三段,出南天門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鑿出,長20米,寬二尺許,是為上段;折而下,崖隙橫貫鐵棍,形如凌空懸梯,遊人須挽索逐級而下,稱之“雞下架”,是為中段;西折為下段,築路者在峭壁上鑿出石孔,楔進石樁,石樁之間架木椽三根,遊人至此,面壁貼腹,腳踏木椽橫向移動前行。勇者如履長空,心曠神怡,怯者膽戰心驚,屏氣挪步。由於長空棧道貼崖懸空,對探險獵奇者極具誘惑性和挑戰性,且棧道盡頭有道教神龕賀老石室、華山十大字謎之首“全真巖”及華山臥龍松等勝景。

  長空棧道有700餘年的歷史,是華山險道的險中之險。古往今來,歷險探勝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文士名流,多有記述傳世。明代“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太華山記》記述:“出南天門向西就是棧道,棧雖有銅柱鐵索攔護,然闊不盈尺。行二十餘丈方至盡頭。下折為井,高約三丈,旁出復為棧……”《說鈴》也有記述說:“長空棧在半壁,廣八寸,長十丈餘,背空虛行。”吳同春《太華雙遊記》把棧道的體態記述得更為形象:“垂雙索下墜,行則面壁,臂緣索,足橫移,踵常落板外……”

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它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大西北進出中原的門戶。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的,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云臺、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此外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華山觀日處位於華山東峰,朝陽臺為最佳地點。華山還是道教勝地,為“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最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名稱來源

  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一般來說,同華山山峰像一朵蓮是分不開的,古時候“華”與“花”通用,正如《水經注》所說:遠而望之若花狀”,故名。她東臨潼關,西望長安,南依秦嶺,北靠黃渭,古稱太華山,又稱西嶽華山。由中(玉女)、東(朝陽)、西(蓮花)、南(落雁)、北(五雲)五個山峰組成。遠望主峰狀如金元寶,與周邊環繞幾小山遠望形似蓮荷;西峰翠雲宮前又有倒扣蓮花花瓣石,稱“花山”,又因近臨黃河,是華夏發源地,加之人們口音等因素,故稱“華山”。整體為花崗岩斷塊山,最高峰海拔2154.9米。險峻的奇峰峭壁俯瞰渭河平原,有壁立千仞之勢,自古為遊覽勝地。華山多區域性山地形氣候,山水向岩石節理集中,形成沖溝。溝谷堆積有巨大巖塊,著名的“魚石”即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爆發泥石流所形成。華山北坡大斷層近期仍有活動,1556年華縣地震達到芮氏8級。

  民間傳說

  相傳大禹治水,他將黃河引出龍門,來到漳關時,被兩座山擋住了去路。這兩座山南邊的叫華山,北邊的叫中條山。它們緊緊相連,河水不能透過。此時有位叫巨靈的大神來幫忙,將兩山掰開,但是華山卻被掰成一高一低兩山,高的叫太華山,低的叫少華山。這也是李白詩作中“巨靈咆哮劈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的來歷。另外則有“沉香劈山救母”、“吹簫引鳳”等故事廣為流傳。

  據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裡就有有關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蹟;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亦留有了無數名人的足跡,傳說故事和古蹟。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岩石刻多達上千處。自漢楊寶、楊震到明清馮從吾、顧炎武等不少學者,曾隱居華山諸峪,開館授徒,一時蔚為大觀。而建於漢武帝在位時的西嶽廟,有著“陝西故宮”和“五嶽第一廟”之稱譽,這是五嶽中建制最早和麵積最大的廟宇。中國歷史上,曾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巡遊或舉行祭祀活動。


華山被捅遊客質疑嫌犯身份遭頂包 稱被群毆致傷

   受傷的遊客 5日下午4時左右,華陰市公安局官方網站宣佈“華山遊客被傷一案成功告破”,稱兩名嫌犯均是當地農民,兩人與受傷遊客董立文夫婦發生爭吵後持刀傷人。記者隨後聯絡了傷者董立文,董立文否認當時與人有爭吵,並在微博中對華陰市公安局釋出的案件偵破結果有所懷疑。而一位目擊者也表示,當時十幾個人包圍了董立文,衝 ...

瓦屋山香會

  瓦屋山香會:縣人向稱瓦屋山為仙山。每年農曆五另初二至七月初二為辟支佛香會期。縣內外朝山敬香者不絕於途。朝山者自縣城開善寺起香,沿途經廟藁寺、山門寺……,見廟燒香拜沸,至獅子坪夜宿。次日登上山頂,落腳瓦屋山主廟光相寺,翌晨觀賞勝蹟。1940年代,盜匪橫行,社會不安定,香火漸冷,後未再復。 ...

華山祖師廟會

  流行於射洪縣。時間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日到十七日舉行。祖師殿建於金華鎮之金華山上。每到舉行廟會時,眾多信徒和遊人紛紛來此朝拜。人們殺雞燃燭,焚香跪拜,以求神保佑. ...

遂寧觀音香會

  遂寧市自古流傳著“觀音菩薩三姐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行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的傳說,廣德寺、靈泉寺作為觀音的道場,香火興旺,聲名遠播。廣德寺曾主領川、滇、黔三百餘山,獲唐、宋、明朝皇帝十一次敕封,被譽為“西來第一禪林”,有全國罕見、全川唯一的珍貴文物“聖旨坊”和北宋 ...

太湖寺香會

  太湖寺香會:農曆正月初九,俗稱上九”,為太湖寺香會日期,沿習已久。屆時,前往敬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和遊覽者,絡繹不絕,龍燈、獅燈也赴會助興。解放後消失。 ...

臨清廟會 香會

  廟會,亦稱“廟市”,在唐代已經存在。境內廟會一般在寺廟所在地舉辦,以神廟為中心搭臺唱戲,商賈雲集,邑人扶老攜幼前來趕會,熱鬧非凡。更以古歷三月三十日城東南郊歇馬廳廟會最為興盛。歇馬廳廟宇規模宏大,供泰山娘娘,曰“碧霞元君”。是日城鄉群眾雲集廟會,各種民間文藝團體紛紛上街,如高蹺、駕鼓、龍燈、舞獅子、旱船等 ...

金蘭山香會

  金蘭山位於新縣新集鎮金蘭村境內,相傳,是達摩祖師住過的地方。信徒往金蘭山進香始於宋代,清乾隆年間最盛。此活動由民間發起,主事者稱會首。每年農曆二月初開始籌備,張貼布告,登記人數,收繳會費。朝山者行前在家齋戒、沐浴更衣。起行之日,先在市內遊行。遊行隊伍以旗鑼傘扇開道,提爐捧爐者後隨,朝山者手執點燃的條香徐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