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太湖寺香會

太湖寺香會

  太湖寺香會:農曆正月初九,俗稱上九”,為太湖寺香會日期,沿習已久。屆時,前往敬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和遊覽者,絡繹不絕,龍燈、獅燈也赴會助興。解放後消失。

浦城古剎挖出千年"書架" 禪寂寺"轉輪藏"見天日

  

  閩北邊陲的浦城縣有一座千年古剎——輪藏寺,寺廟裡有一座被譽為佛門瑰寶的古建築——轉輪藏。遺憾的是,這一瑰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毀,其基座遺址也隨著歲月的流逝淹沒在廢墟中。

  而近日,由於當地修路,終於使“轉輪藏”基座遺址得以重見天日。

  專家表示,“轉輪藏”基座的發現填補了福建省佛教建築的一個空白,具有很高的調研價值。此外,當地村民已成立寺廟理事會,轉輪藏有望獲得重修。

  “轉輪藏”久負盛名,卻不見蹤影

  

  浦城縣水北街鎮觀前村是一座歷史文化名村,村西北深山裡,有一座千年古寺——禪寂寺。該寺始建於唐至德年間(756-758)。史料記載,該寺最珍貴的建築就是寺內建有輪藏殿,殿中建有轉輪藏,故寺廟又名“輪藏寺”。

  在《浦城縣誌》中對於“轉輪藏”也有記載:“轉輪藏,高二丈,共三層。下層八大金剛浮雕;中層諸尊佛浮雕;上層小龕諸佛。藏中空,內八向。每向一十六層,每層放經書八箱,每箱二十卷,共藏經書二萬餘卷。底座為鐵圓盤,直徑丈許,盤中有鐵柱。藏體外圍立四個巨柱,手推可旋轉。”

  “轉輪藏”雖久負盛名,但在半個世紀以來,卻無人見得其真面目。

  近期的一次清理,讓遺址重見天日

  然而近日,當地的村民在近期的一次修路清理中,偶然挖出了“轉輪藏”的基座。這讓當地的民宗局,博物館領導,以及文人志士們欣喜不已。

  經博物館人員確認,發現的遺址正是被埋沒在廢墟長達半個世紀的“轉輪藏”基座。基座由幾十塊方石環鋪而成,是一個直徑5.5米寬的圓面,圓心位置,則是一個直徑1.4米寬的井坑。整體看去,砌工講究。但是整個真身的模樣還是隻能憑空想象。

  觀前村古稀老人葉鐵釘說,這個轉輪藏1964年前還在,但是後來被拆毀了,千年古剎之名折戟一時。如今能復出,村民感慨萬千。

  什麼是“轉輪藏”,有著怎樣的故事

  寺廟的負責人周理堂介紹,轉輪藏是佛教寺廟中一種藏置佛經的書架,可以迴轉。即將書架作成八角形的書棚,中心立軸,使書棚得以旋轉,俾能撿出所需經卷,與民間的走馬燈相似。據傳,國內只有西藏等幾個大寺廟才有。而觀前村卻有“天下三藏半,觀前佔其一”的說法。

  據瞭解,宋時期進士、觀前籍“南京光祿大夫”張巨偕妻重修輪藏寺為。在現存《張氏宗譜》內,確有兩張“輪藏圖”,一張類似於軸測圖的總圖,另一張類似於正立面的大殿圖。從大殿圖中可以看到,輪藏寺的“輪藏殿”是一座五開間重簷歇山頂建築,明間室內露出兩棵盤龍柱,柱間有平面為六角形的轉輪藏。

  “輪藏寺的經藏是非常浩瀚的。”周先生說,他的一位同鄉筆友謝先生曾在撰寫的《觀前的廟宇》一文中曾寫道,“建國初期進行過一次搶救性清理,絕大多數經書讓福州大學借走了,福州大學圖書館1954年立的一份借單顯示,數目為‘經卷四箱’。”1956年,福建師範大學徐宗元、黃壽祺兩教授到輪藏寺考察,仍發現有一些藏經殘卷。

  寺廟理事會成立,“轉輪藏”有望重建

  據瞭解,今年當地村民已經成立寺廟理事會,準備將募緣重修轉輪藏這一計劃制訂在冊。

  浦城縣博物館工作人員趙先生表示,“轉輪藏”基座確實是古物,很珍稀,一定要將其保護好。此外,目前博物館方面正在論證這座寺廟是否達到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

  福州市民宗局政研室主任李林洲先生表示,“轉輪藏”在全省都還沒有發現過,在全國範圍內都屬罕見,這次發現填補了福建省佛教建築的一個空白,由此可以窺見到當時的一段歷史,具有很高的調研價值。比較遺憾的是,只有一個基座而沒有全型。如果能復原,重現當時模樣,必然是佛教不可多得的一個勝景。

大金湖:“南方懸空寺”的甘露寺

  

  大金湖“水上佛寺”的美稱,說的就是被譽為“南方懸空寺”的甘露寺。如果說大金湖是一個文秀雋美的女子,那麼這甘露寺就是她燦若明星的深邃眼眸。既然是“水上佛寺”,自然是登船前往。從水上看去,山從水出,水託山浮,是島非島。好一派世外仙境的清新悠然。上岸之後,抬眼望去,似有還無的煙靄,幽靜深淵的青山,潺緩急流的溪水,蜿蜒蹣跚的小徑,都隱隱襯出甘露寺的神秘。峰迴路轉,前邊豁然開朗,丹崖絕壁間露出一個天然石洞,洞頂巨巖橫空而出,一群氣勢巍然肅穆的絳紅色的古建築物深掩其間,巧妙地躲避過了百千年來風風雨雨的侵襲。

  

  提起甘露寺,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起三國時期劉備招親的那個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蘇鎮江的北固山,離泰寧有千里之遙;金湖的甘露寺,始建於宋紹興16年(公元1146年),距今有850多年的歷史,由於甘露寺的巖穴上方有塊鐘乳石,形狀像龍頭,一年四季間隔滴泉,水質清甜甘冽似甘露,故名“甘露寺”。站在寺下的石拱橋上仰望甘露寺,左右各有一座形態酷似“鍾”與“鼓”的丹色奇石,人們用“右鼓左鍾,廟(妙)在其中”來形容其地理位置之美.

  甘露寺建在巨大洞穴之中,洞穴上寬下窄。高約80米,最寬和最深處各為30米。但下部寬只有幾米。當年建造這個寺廟的古人,依憑巖壁。順勢架造。採用:一柱插地,部假片瓦“地設計方案,巧妙利用甘露巖地自己條件,把整個古剎建成由四座樓閣組成重簷歇山式木結構地建築群體。整個建築群全賴:“T”字架下一根大柱支撐著。其建築工藝之奇特,為我國古建築所罕見。

  傳說以前這廟很小,供奉著送子觀音,香火很旺。北宋時葉祖洽的母親特地從城裡趕來求子,並許願道:“如果生了兒子,一定重修這座寺廟,巖有多大,廟蓋多大”。後來果然得子,取名葉祖洽,還高中狀元。為償還母親的夙願,葉狀元調集天下建築高手來此建廟。然而,由於這裡地勢險峻,廟無法建成、一直蓋不起來。皇帝派來的建築師也發愁。有一天,一個名叫周斫頭的建築師看見一壯漢扛著一根又粗又直的大圓木,平穩地放在抬木頭用的“Y”形鐵叉之間,正在樹蔭下休息。他頓受啟發,當眾宣佈:“明日開工,不得有誤!”弄得其他人都莫名其妙。葉家主事聞訊,忙問設計方案,周斫頭便投其所好地說道:“府上狀元姓葉,一木四橫;這巖下窄上寬,呈倒過來的‘品’字,意為當朝一品官啊!就這樣建”。葉家老少聽了,無不歡喜,還提議把這柱叫“狀元柱”或“如意柱”。所以,這廟的香火更旺了,人們來求子,還都愛抱一抱狀元柱,便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尋找“太湖三白”

     在西山島,幾乎每頓飯都能吃到“太湖三白”。所謂“三白”是指銀魚、白魚和白蝦。最常見的是“芙蓉銀魚”,其實就是銀魚炒雞蛋。上來白花花一大盤,喜歡吃的人覺得它潤滑可口,有魚鮮之美而無魚刺之苦;不喜歡它的人覺得沒嚼頭,吃得不帶勁。銀魚在水中時通體透明,但出水即死,化成銀白色。   白魚俗名叫“翹嘴白”。清 ...

晚春品新茶 太湖碧螺“嚇人香”

  【導語】:往年這個時節,島上梅花盛開,站在縹緲峰上向下觀望,應該是一片白中帶粉的梅花。今年卻梅花羞澀,依然含苞。海拔300米的縹緲峰是西山島上最高的山峰,春霧纏繞其間,茶樹、枇杷、桃樹、梅花間雜其中。清晨有農婦採茶,炊煙升起,恍如幾百年前的舊時光。      碧螺春: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地在蘇州吳中區洞 ...

韓國陝川海印 八萬大藏經版存放地

     海印寺在新羅時期是華嚴宗十大道場之一,現為曹溪宗五大叢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禪教大本山之一。因寺內儲存有高麗大藏經版,即所謂的“八萬大藏經”,因而被尊為法寶宗剎。寺內目前有五百多位僧人,是擁有禪院、律院、講院的海東名剎,並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一、海印寺的名稱和建立緣起   海印寺位於韓國 ...

廈門萬石巖天界

     在萬石巖西側的醉仙岩(古人說它山勢猶如仙人醉臥,故稱之為“醉仙岩”。 天界寺頂峰的大岩石,形似一隻蹲著的駱駝,被稱為“駱駝峰”,有一座清初月松和尚募化興建的天界寺。昔日寺僧晨間撞鐘108下,聲聞遐邇,因而有 “天界曉鍾”之稱,為 廈門小八景之一。寺前有一巨石掩覆成洞名“醴泉洞”。洞中有口井,被稱為“ ...

天台山國清 日韓茶種的祖庭

  國清寺創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麓,這裡五峰環抱,雙澗縈流,古木參天,伽藍巍峨,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也是日本和朝鮮半島佛教天台宗的祖庭,與山東長清靈巖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湖北當陽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這裡也是濟公活佛出世的地方。   相傳,陳宣宗太建七年(575年),智顗帶 ...

善權的歷史

  小編們一路走訪得知,原來這善權寺竟有1500年的歷史,歷經如此漫長的歲月,善權寺究竟有著怎麼樣的過去呢?   據史書記載,宜興善權寺是南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祝英臺故宅”所建。過去洞是廟產。儲南強先生當年就是先從和尚手裡買下山洞和山地的產權,再進行整修的。這就給善卷洞罩上了佛都溶洞的光環,善卷寺 ...

善權的地理位置

  小編們初來咋到,就沉醉於宜興的江南美景,在參觀善權寺的遺址之前,當然要先說說善權寺的地理環境,看看這所當年的寶剎究竟“風水”如何。   善權寺位於宜興,而宜興古稱荊邑,春秋時屬吳。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縣,改荊邑為陽羨縣。303-310年(西晉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朝廷為表彰周玘(周處長子)三興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