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開封猶太人對儒家文化的認同

開封猶太人對儒家文化的認同

  開封猶太社團的消失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而開封猶太文化的儒化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內在因素。雖然在17世紀以前從整體上保持了猶太教信仰,但猶太教的儒化傾向早已肇始。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中,猶太人對儒家文化從區域性適應發展到整體認同,猶太教的核心思想逐漸被儒教所涵化,也正是伴隨著猶太教儒化程序的完成,不可阻擋的同化潮流最終改寫了開封猶太人的歷史。開封猶太教的儒化程序體現在宗教觀念、宗教禮俗、宗教行為及宗教體驗等方面。用儒家思想詮釋猶太教教義。開封猶太人用儒家觀念中的“天”來稱呼猶太教所崇拜的亞衛(Yahweh)。在他們遺留下來的碑刻文獻中都以“天”、“真天”、“皇天”、“昊天”、“敬天”、“上天”、“重天”、“天道”、“天命”等來稱呼萬物之主。開封猶太人把猶太教的精髓歸結為儒家思想中的三綱五常,開封猶太古碑尤其是“康熙二年碑”中多次直接引用儒家經典《禮》、《詩》、《易》上的話語,其宗旨無非是宣傳“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夫妻之別”的儒家倫理。開封猶太會堂的建築結構及室內佈局體現了濃厚的儒學風格。開封猶太會堂從建築風格上看不同於西方式的猶太會堂,而是典型的中國廟宇式建築(主要以院落、亭臺、殿堂、門庭等為標誌)。整個建築為長方形東西向院落(中間廟宇為南北向),東西長約107米,南北寬約76.6米,面積約8196平方米。前、後殿的命名也頗有中國色彩,前殿為“至清殿”,後殿為“至教堂”。從歷史上看,開封猶太會堂每重建一次,漢化的色彩就濃厚了幾分。如明永樂十九年第二次重建時,寺中立起了大明皇帝的牌位,清代又改設了“大清萬歲龍樓”,供奉“皇帝萬萬歲”的牌位,其目的無非是為了表達“受君之恩,食君之祿,惟盡禮拜告天之誠,抱國忠君之意”。康熙年間,開封猶太會堂裡還懸掛了24方匾額(一說為23方),很多內容要麼是直接取自儒學,要麼是把儒家倫理與猶太教糅合在一起。猶太知識分子中形成了普遍的習儒入科之風。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科舉考試是知識分子的一條最重要的終南捷徑。開封猶太人最早在什麼時候參加科舉考試,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明代已有不少人確立了功名,進入官宦階層。眾所周知,科舉考試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儒家思想,《四書》、《五經》是最基本的命題範圍,凡能考取功名的人從小就要學習孔孟之道,熟諳中國文化。1605年,艾田在會晤利瑪竇的時候就說過,他從小因全力攻讀中國文學,所以放棄了希伯來語的學習。猶太知識分子的儒化從他們給子女所起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改換姓名一向是猶太人同化於主流社會的重要標誌。猶太人入住開封之時,採用的是希伯來語(或波斯語)名字,如掌教利味·五思達、主持工程的俺都剌等。明朝時,開封猶太人已經普遍採用儒學味很濃的名字。最典型的是明末清初的張氏家族給6個兒子取名為:三德、希召、希孔、希禮、希孟、九德,其寓意要麼是援引聖人孔孟之名,要麼是取自儒家經典。猶太教的儒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程序。開封猶太社團在歷史學意義上的邊緣性以及民族學意義上的悖論性決定了猶太教儒化原因的複雜性。首先,儒家思想的多元化與相容性為猶太教的儒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在條件。其次,對本民族傳統教育的疏忽,是猶太教埋沒於儒教的內在原因。此外,儒學自身的宗教特質成為猶太教儒化的理論前提,開封猶太人在希伯來語失傳、漢語文字缺乏、出現信仰困頓與迷茫的情況下,恰恰是從儒教中找到了缺失的宗教觀念。正是在模仿、吸取儒家文化的過程中,開封猶太人的民族認同感消失了,雖然那些帶頭儒化的猶太知識分子為恢復傳統、振興社團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已經無力迴天,開封猶太人已無法逃脫被同化的歷史命運。開封猶太社團為後人研究族群認同、集體記憶與文化交融提供了耐人尋味的歷史啟示,也因此而成為延續數百年仍經久不衰的學術個案。

對儒家思想文化的名言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志當存高遠。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儒家文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儒家認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天命”成了人之外而又主宰人的主體。人的經濟活動被認為是不屑一顧,不知天命。孔子說,富裕如果是可以追求的,那麼為人趕車他也不在乎;如果不能追求,還是我行我素,任其自然吧。言外之意,富貴在天,並非人為。 儒家這種經濟主體天命觀,不可避免地導致國民經濟發展停滯。在這種觀念支配下,人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都埋沒了。儒家的禁慾思想不鼓勵人們去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對發財致富欲在輿論上持否定態度;其次儒家的禁慾並不表現對現有財富的愛惜,結果並不促進資本積累,因為節餘下來的財物,總會在某種冠冕堂皇的藉口下花掉。因此儒家的禁慾,實質上是對經濟動力的絕棄。儒家文化不注重經濟效益。即沒有投入產出概念,也沒有機會成本概念,純以道義為標準來衡量經濟活動的合理性。積極方面,儒家文化促進了中國小農經濟的發展。


儒家文化後世的影響有哪些

  儒家文化對後世的影響有:   1.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   2.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

儒家文化韓國的影響

  在韓國,信奉各種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倫理道德上卻以儒家為主。孔子在他們那的影響力也十分的巨大,特別是他們在教育中也深化了儒家思想。本期的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1、和衷共濟的團隊精神   儒家思想注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群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認為人類社會靠的是有社會組織的群體力量,認為個人的命 ...

儒家文化日本的影響

  儒家文化是由春秋時期的聖人孔子創造的,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對中國文化影響頗深。它儲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在東南亞各國也有著廣泛的影響。那麼它對日本有什麼影響呢?本期的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一、儒家文化在日本傳播的源頭。   公元285年即日本應神天皇16年,百濟人王仁帶著十卷 ...

中秋性質與文化認同

  我國四大傳統佳節——春節、中秋、清明、端午,中秋居二。全國56個民族,除漢族外,尚有壯、黎、仡佬、傈僳、土族、畲、拉祜、侗、苗、彝、瑤、朝鮮、鄂倫春、阿昌、錫伯、仫佬、土家、傣、高山、白、哈尼、京、納西、布朗、布依、毛難、達斡爾等二三十個兄弟民族,異彩紛呈共中秋。   “中秋”如此博得“廣泛認同”,乃其“ ...

挖人祖墳是傳統文化最大的破壞

  11月16日,國家對《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進行修改,新規定刪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部分。自明年1月1日起,違規土葬、亂建墳墓將不再允許民政部門強制平毀。而在此之前,河南省周口市從今年年中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平墳復耕”運動,據當地政府部門披露,截至目前“已平遷200多萬墳墓,複種耕地近3萬畝”。 ...

開封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盤鼓

  盤鼓:過春節,逢節慶,打盤鼓,是開封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開封盤鼓節奏性強,套路多變,氣勢恢宏,深受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的喜愛。目前,開封有盤鼓隊30餘支,每逢元旦、春節、國慶和文化節、菊花花會、廟會都要舉行盤鼓表演和比賽。那隆隆的盤鼓聲,豪放的擊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奮。開封盤鼓隊曾赴日本、香港表演,廣受讚譽。 ...

儒家文化以什麼為核心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說被歷代統治者推崇,以及孔子後學的發展和傳承,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