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嵇康阮籍與山濤

關於嵇康阮籍與山濤

  嵇康、阮籍與山濤都是竹林七賢之一。

  嵇康,字叔夜,漢族,譙國銍縣人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鍾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

  阮籍,字嗣宗,陳留人今屬河南尉氏人。三國時期魏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山濤,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人今河南武陟西人。三

解讀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1、"越名教而任自然",“名教”即名分教化,也就是古代的禮樂制度和道德規範,也可以把它看成儒教的權威思想。“自然”則是佛學和道家中常提及的事物都有它本身的發展規律,即應順應天時自然行事;

  2、以道家觀點來說,則名教屬有為,自然屬無為,兩者是對立的。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實際上就是綱常禮法與自然無為的關係;

  3、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不亞於春秋戰國的亂世,思想動盪不安變幻複雜。思想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統治武器。魏晉的名士們,就推崇老莊,尤其是莊子的無為思想。如嵇康、阮籍,更是個中代表,這時候主張無為而治就不只是個人的修養問題,更代表著處事原則和政治立場。

阮籍與古琴曲《酒狂》

  酒狂

  曹魏末期,在司馬氏的恐怖統治下,名人學士很難保全自己。“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嘆“道之不行,與時不合”,只好“託興於酒”,藉以掩飾自己。傳說《酒狂》是他的作品。

  傳說阮籍為人正直,號稱“青白眼”,對勢利之人,投以白眼;對志同道合的人,報以青眼。據說統治者司馬昭派人向阮籍的兒子求婚,阮籍曾一連六十天喝得酩酊大醉,避而不見。《酒狂》這首樂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

  《酒狂》這首樂曲採用了八分之三拍這個特定的節拍,音樂形象非常鮮明,比較準確地表現了一種醉意恍惚的神態和蹣跚行進、步履踉蹌的醉酒者的形象。最後的標題是“仙人吐酒氣”,使人感到雖然滿腹的酒氣徐徐吐出,但是除此之外依舊如此,反映了這位嗜酒者苦悶的內心世界和佯醉的心態。

  阮籍是當時反對黑暗統治的有名之士,他為免遭統治者的迫害,以酒醉佯狂表示對統治者的批判和不合作。這一點在楊掄《太古遺音》(1606)的樂曲解題中說得更為透徹:“蓋啟典午之世,君暗後兇”、“一時垣士大夫若言行稍危,往往罹夫奇禍’、“是以阮氏諸賢”、“鎮日酩酊”、“庶不為人所忌”。 樂曲透過醉酒的神態,描繪混沌的情態,抒發了內心憤懣不安的情緒。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

  短小的樂句,徘徊不前,加之嘆息的音調和同音的反覆,傾訴了作者懷才不遇、空有報國之志的痛苦憤怒。傳統的琴曲中素以清和恬雅為其風格特點,著意表現的是文人雅士的心境情懷,一般不表現世俗生活中“不雅”的情態。琴樂史上唯獨有一首表現醉酒這種不雅的情態為內容的,就是《酒狂》。從題材內容來說,醉酒是假借,懷憂才是真意。

  樂曲起伏跌宕的旋律,正反映出亂世文人的消極避世酗酒佯狂的悲憤。前短後長的逆分節奏,不同音色音區的頻繁更迭,四個樂句構成的基本曲調貫穿全曲,隨著樂曲的發展在不同高度上變化重複。每小節強拍上的固定低音,低音後面緊跟著的大跳,其幅度一次比一次大,非常鮮明地感受到企求衝出牢籠的力量。第二段音樂旋律有些變化,卻依然保持著強拍的低音與大跳的衝擊力。第三段開始的兩個樂句音區提高了,色調更濃郁,情緒抒發各個內強烈。然後,後兩個樂句的旋律突然一落千丈跌到低音區,似無限的惆悵與難言的愁苦在心間瀰漫。第四段開始的兩個樂句是第一段一、二樂句的再現,後面的旋律則孕育著更激昂的情緒向更高的音域跳躍,連續的十五度的大跳,使情感達到激化。旋律緩緩下行的尾聲,節奏亦趨於自然。

  古琴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譜》的《酒狂》譜為蘭本,又參照《西麓堂琴統》譜整理打譜,把樂曲處理成在古琴樂曲中罕見的6/8拍子。由於弱拍常出現沉重的低音或長音,造成音樂的不穩定感,表現了人在酒醉後步伐踉蹌的神態。同時他不著重表現表面的狂態,而是透過描繪混沌的情態,以洩發內心積鬱的不平之氣,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

  樂曲採用基本曲調的變化重複,曲首兩小節的節奏型通貫全曲。另外,第一、二、三段出現兩小節的固定終止型。樂曲結束段有“仙人吐酒”的文字提示。“長鎖”指法演奏的一連串同音反覆,音樂流動如注,滿腔怒火盡洩,表現了外形酒醉佯狂,內心疾惡如仇的意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優秀古琴曲目。

  此曲內涵豐富,形象鮮明,筆法精練,表現了外形酒醉佯狂,內心疾惡如仇的意境,是古琴曲中的精品。


絕交書誰有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寫給朋友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也是一篇名傳千古的著名散文。這封信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職的訊息後寫的。信中拒絕了山濤的薦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他強調 ...

  嵇康和阮籍都是漢末晉初時代的人,並列於竹林七賢之中。那個時代玄學大熱,人們尚清談,講究放達,文學創作上可能比較清湯寡水,但是行為舉止上可以說是行為藝術的黃金時代。在這個年代,竹林七賢可謂是名士中最炙手可熱的人物,自然是符合了這個時代的品評標準——放達。後人推崇嵇康和阮籍,這絕對是原因之一。當然,因為行為舉 ...

的異同點

  相同點:   1、反對司馬氏的篡權;   2、誹毀禮法,放浪形骸;   3、文風上:師心遣論、使氣命才。   相異點:   1、處世態度:阮籍敷衍世事,應變順和;嵇康卻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2、文章風格:阮籍的散文富於文采,但總的說來,在指斥現實、介入政治鬥爭方面隱而不顯;嵇康的散文觀點鮮明,詞鋒犀利 ...

廣陵散的故事

  1、在東漢的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聶政的父親奉命為韓王鑄劍,不過過了交工的日期,寶劍還沒有鑄造好,生性殘暴的韓王就怒而殺了聶政的父親。此時,聶政還沒出生,等他出生長大後,立下誓言要為父親報仇,有一次,他在山中遇到了一位神仙,這個神仙知道他的境遇之後,就教他奏琴和易容術。學成之後,聶政就到了韓國的 ...

廣陵散的故事

  嵇康臨刑演奏《廣陵散》:在蔡邕死後半個世紀之後,三國曹魏時期的名士嵇康深惡痛絕那些烏煙瘴氣、爾諛我詐的官場仕途。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華和逍遙的處世風格,最終招來了禍端。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張,深深刺痛了當權者的要害,在當權者看來嵇康藐視聖人經典、痛恨官場仕途,豈不危害太 ...

有關的詞語

  1、廣陵散絕:《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廣陵散》已失傳。常比喻優良傳統斷絕或後繼無人。   2、長林豐草:長林豐草,原指林深草密的禽獸棲居之地。嵇康用以比喻隱居生活。晉興後,他不願接受山濤的推薦,以事司馬氏政權,情願歸隱山野。後以長林豐草比喻隱居之處。   3、濁酒一杯:濁:渾濁 ...

的豪傑之志

  阮籍   炎光延萬里,洪川蕩瑞瀨。彎弓掛扶桑,長劍倚天外。   泰山成砥礪,黃河為裳帶。視彼莊周子,榮枯何足賴。   捐身棄中野,烏鳶作患害。豈若雄傑士,功名從此大。   這首《詠懷詩》其三十八對了解詩人阮籍的思想與為人關係很大,非常值得注意。    在一般的印象裡,阮籍大約總是一副放誕不羈、往往喝得爛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