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賈誼的文章

關於賈誼的文章

  賈誼的作品:《新書》、《賈長沙集》、《賈誼集》、《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吊屈原賦》、《鵩鳥賦》等。

  簡介:賈誼,漢族,洛陽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

  人物評價: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

思想碎片:賈誼與晁錯

  

  賈誼

  賈誼曾言“舉賢而民化善”、“吏賢使民治”就是如何“御民”的一個方面了。其實“法治”與“仁政”在賈誼、晁錯看來也是可以並行不悖的。

  早期商鞅的“法治精神”就突出了在律法面前,不論王公貴族、平民百姓一律平等的原則,打破了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制度。後來這些都為賈晁二人全盤吸收。與商鞅時代奴隸制剛剛開始瓦解的社會現實不同的是,漢初是專制制度基本成熟時期,國民 絕大多數是擺脫了奴役的自由人,教育慢慢走向民間。商鞅雖然主張“律法的平等待人”,但他的律法還是比較嚴苛的,韓非更是以“治亂”為名提倡重刑罰。因而 賈誼晁錯再提出刑罰時,就並不一味強調重罰,而是能夠考慮到民眾的接受能力與心理。賈誼認為,秦始皇為了結束春秋戰國以來兵革不休的局面,用暴力平息了戰 亂,以酷刑穩定了天下,是可取的,“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威之本,在於此矣。”但秦二世卻不明白“先詐力後仁義”的取守之道,仍行以始皇之法,這就是秦 很快滅亡的原因了。賈誼打了個比方說:“故欲以刑罰慈民,闢其猶以鞭狎狗,雖久弗親矣。”

  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中寫,晁錯以“刻深”之術輔成太子啟,而後又被啟(即後來的景 帝)遷怒所殺,使錯始為天下笑矣。後來李贄卻讚揚晁錯是不避禍害、公而忘私。司馬遷說的是一個事實,但在理解上就有點偏頗了。顯然,在政治立場上晁錯隸屬 於鷹派,比較看重刑罰的作用。但在很多時候他也曾向文帝講過“除苛解嬈,寬大愛人”的道理,講過秦“法令煩憯,刑罰暴酷,輕絕人命”而最終導致“天下寒 心,莫安其處”的歷史教訓。晁錯具體還建議文帝“除去陰刑”,倘若真廢止了宮刑,太史公又何致遭此禍端呢?

  關於如何“御民”的第三個方面,賈誼晁錯在經濟上作了一定的考慮。與商鞅“重農抑商”的思想 一樣,他們也相信發展農業可以治天下,更可以安天下民。由於漢朝開國伊始,國力薄弱,而商人的投機行為又嚴重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一些農民破產被迫又 失去了自由。經濟基礎性質的進退,關係到了政治制度上的前進與後退,賈誼及時地上疏,認為現在“商重農輕”的現實是本末的倒置。“今驅民而歸之農,皆著於 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如此這樣,不僅可以富國,又能夠安民,安民則國治。晁錯假以“人情說”,指出人在本能上都是想長壽、富足、安逸的。假使民眾長期為 生計而感到無著落,那麼國家社稷就穩定不了了,面對叛亂“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所以只有政府透過宏觀調控的辦法,既“貴五穀而賤金玉”、“廣蓄積,以實倉廩” ,才能使國家的經濟發展走上良性迴圈。

  此外,民富可以安內也可以攘外。晁錯認為,如果說:“塞下之民,祿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難之 地。”而倘若他們擁有優厚的財產,待外族侵擾時,他們自然會為自己的財產而去與入侵者作戰的。在經濟上賈誼另外還強調要中央政權對經濟的絕對控制,特別是要大力 禁除“奸錢”和私鹽,控制通貨的發行和流通也是加強中央集權的一個重要舉措。

  賈誼和晁錯基本秉承了先秦法家唯物求實、切合時世的原則精神。法家自始不言“古法”,所以他們在繼承的基礎上,又發展和豐富了法家理論,其中個別觀點還直接啟迪了後世,包括對現在的社會現實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賈誼簡介

  1、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三十三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2、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3、賈誼故居又名賈太傅故宅、賈太傅祠,位於長沙市解放西路與太平街口交匯處,始建於西漢文帝年間。漢武帝時期,由皇帝敕命修繕賈誼故居,從明朝成化元年始,形成祠宅合一之格局。湖湘人民極重視對故居保護,歷代毀建相繼,均以賈誼井為中心,原址不變。現賈誼故居為1998年重修,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有:門樓、賈誼井、賈太傅祠、太傅殿、尋秋草堂、古碑亭、碑廊等,有《賈誼生平事蹟陳列》。


為什麼又叫

  賈生的稱呼最早出自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生”是一種古代稱謂,是古代對讀書人的通稱。此外《賈生》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賈誼,漢族,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 ...

簡介人物述評

  賈誼公出生於元前200,公元前168年逝世。又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人,漢族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 ...

的生平漢朝的

  賈誼,前200~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後,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 ...

過秦論原文

  1、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 ...

好過秦論中齊國的貴族是

  孟嘗君,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闢疆之侄。因封襲其父爵於薛,又稱薛公,號孟嘗君。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為丞相,不久逃歸。後為齊 ...

和屈原並稱什麼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 ...

散文分幾類

  1、賈誼散文分三類:專題政論文、疏牘文和雜文化。   2、賈誼散文共58篇,收錄於《新書》。其作品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專題政論文,如《過秦論》;一類是就具體問題所寫的疏牘文,如《陳政事疏》;還有一些是雜論。   3、賈誼的政論文,主要是一些陳政事的疏奏,為數不多,但成就巨大。一方面,他吸取戰國儒道法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