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繩子的兩個頭圍成一圈,設定在左手拇指和手指上。
2、右手拉下一條毛線帶。
3、然後再把上面的毛線帶拉下來。
4、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扣並拉下來。
5、然後把拉下來的線帶翻過來,拉到後面。
6、掌心還有一條直線要拉下來。
7、最後,把繩子拉下來行程降落傘,即可完成。
1、把繩子的兩個頭圍成一圈,設定在左手拇指和手指上。
2、右手拉下一條毛線帶。
3、然後再把上面的毛線帶拉下來。
4、右手以拇指和食指扣並拉下來。
5、然後把拉下來的線帶翻過來,拉到後面。
6、掌心還有一條直線要拉下來。
7、最後,把繩子拉下來行程降落傘,即可完成。
翻繩身為50後的我,童年時期經歷的雖是一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但那個年代卻慷慨地給了我一個快活的童年。童年的快活,緣於我曾經享受過一席豐盛的娛樂大餐———童年遊戲。那些遊戲所隱含的競爭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滿足了我作為一個兒童的精神追求,幫助我實現了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順利過渡。大半生已經過去了,貧窮與飢餓不堪回首,成長的煩惱早已淡漠,唯有那些遊戲場面,記憶特別深刻,讓我特別樂於回味,每當跟別人談起這些遊戲時,也總是那麼陶醉、那麼津津樂道。
小孩子游戲本來沒有性別界限,只是因為某些專案被不同性別的人玩的多了,就自然而然地被賦予了某種程度的性別色彩。比如踢毽子、拾博果、翻繩、跳房等遊戲專案,因其特點是不發生碰撞,運動量比較小,無需太強的爆發力,幾乎沒有危險,所以對女孩子們有著特別大的吸引力。
要說最女性化的遊戲專案,在我看來當數“翻繩”了。
翻繩需要AB兩個人來操作。其中A方先把手中的線繩挽成雙股,再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把雙股的線繩撐起來,送到B方的面前;B方伸出雙手,用拇指和食指從A方雙手的兩側,分別捏住其中的一股線繩,然後把捏著線繩的雙手向上、向外翻,或者向下、向內翻,有時候還需要同時用兩個小拇指先鉤住其中的某個環節再翻,能分別翻出若干個花樣來,有的是琪子塊兒式,有的是平行的線條,有的像一個長方形的容器,不一而足。這時,玩遊戲的孩子就會根據其所像之形隨口說出“琪子”、“麵條”、“麻花”、“驢槽”……
經常會看到兩個少女,挽弄著靈巧的小手,變戲法似的翻著手中的線繩,輕鬆愉快,嘻嘻哈哈,而且還不耽誤說閒話。很顯然,這是個最省氣力的遊戲,兩個人動動手指頭就行了;這又是個道具最簡單的遊戲,有幾尺長的一根細繩就夠了;這還是個很從容的遊戲,玩的時候無需奔走呼喊,更無需大動干戈,兩個人可以隨時隨地地玩,你一下我一下地輪流下手,在誰那裡停住玩不下去了誰就算輸。但這個看似最輕鬆最和氣的小遊戲,其實暗藏著無數的機關與謀算:怎麼翻、翻成什麼樣,才能讓對方難以接招、才能形成一副“死局”、才能逼得對方俯首———有時候我不禁想,女孩子們打小就慣使的小心眼兒和小伎倆是不是從這些兒時遊戲中“培養”出來的?臉上都還笑語盈盈的,手底下卻在暗暗使絆子較勁———真真應了興兒對王熙鳳的那句評語:“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1、火烤繩子,趁熱抽絲捏細,能使其穿過孔。
2、繩端一起穿過掛件孔。
3、視個人愛好留下適當長度的綁紮長度如1cm。
4、將繩端開啟,繞到另一邊打一個結。
5、再繞到另一邊打一個結。
6、再次反向打結。
7、如此一正一反打結,直到留下的繩頭長度。
8、末端用打火機處理,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