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意思是經歷過“滄海”、“巫山”,對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實則是用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五首》中的其四。
原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翻譯: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創作背景: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組詩。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意思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2、《離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朝代】唐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1、翻譯: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2、這句話出自《離思五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組悼亡絕句。
3、原文: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4、譯文:曾經領略過蒼茫的大海,就覺得別處的水相形見絀;曾經領略過巫山的雲靄,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即使身處萬花叢中,我也懶於回頭一望,這也許是因為修道,也許是因為你的緣故吧。
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
古人認為天下以滄海之水為最多,以巫山之云為最美,到過滄海的人,再見到其他的水域就會不以為然,不放在心上。見過巫山上的雲的人,再看到其他地方的雲時,就會覺得也不過如此,遠不如巫山上的雲那麼美麗。現在此句多用在愛情上,表示愛上一個人後,就以之為最好,不再欣賞他 ...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離思五首》的第四首,這首詩是悼念亡妻韋叢之作,也有說是懷念少時戀人崔鶯鶯的。
2、全詩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3、曾經滄海難為水,這一句化用《孟子》中的典故。《孟子?盡心章句上》:「孟子曰 ...
1、意譯: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顧了。後人引用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2、寓意: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
3、前兩句以極致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面,“懶回顧”“半 ...
1、意譯: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屑一顧了。後人引用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2、出處:“曾經滄海難為水”語出《孟子 盡心上》:“觀於海者難為水”。
3、此為悼念亡妻韋叢之作。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韋叢的忠貞與懷 ...
下一句是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這是唐代元稹所作的《離思五首·其四》,全詩原文如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白話文意思是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 ...
曾經滄海難為水出自《孟子?盡心上》,意譯:曾經到過滄海,看到別處的河流也就不足為顧了。後人引用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寓意;曾經滄海難為水,元稹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前兩句以極至的比喻寫懷舊悼亡之情,“滄海”、“巫山”,詞意豪壯,有悲歌傳響、江河奔騰之勢。後 ...
1、除去巫山不是雲的前一句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2、出自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3、離思五首·其四一般指離思五首。《離思五首》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組悼亡絕句。詩人運用“索物以託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讚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