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陸河人“過秋”

陸河人“過秋”

  立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名。在每年公曆8月8日前後。陸河人習慣稱“立秋”為“過秋”。它是陸河民間的小節日。

  過秋這一天,陸河人也叫“秋日”,是三伏天氣中的一個日子,是一年裡最熱的時侯。

  自古以來,陸河人就有“過秋”的習俗。以前,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踏層子粄”(用大米碎成粉,蒸成分層的粄)吃,或做餈耙吃,很多人在親友間互相贈送。農民們要放下手中的農活在家休息,或幹些輕活。這是為什麼呢?農諺說:“立秋處暑,便(靠)牆著褲”。這意思是說,農民們已經“翻了一個早”(做三夏工作),連穿褲都站不穩,疲勞極了;又因糧食困難,長期沒有吃飽或吃好;這時天氣又酷熱,田基本插完,恰好有個節氣,便放下農活休息休息,做些粄讓肚子吃個飽福。這叫做“田圓(完)”。

  以前,在過秋這一天,很多地方要祭拜“社爺”,當年添了新丁的人要出一隻雞做為祭品,祭完後煮成粥給大家吃。這叫吃“社煤(粥)”。

  過秋這天,人們也不給耕牛下田勞作,這叫做“避秋”。因為此時正值酷暑,烈日炎炎似火燒,連稻田裡的泥鰍都被燙死。農民們稱這種現象叫“煎秋”。農民是靠耕牛吃飯的,牛是家民的寶貝。所以農民非常愛護耕牛。牛到這個時節也非常疲勞,有的連“蹄殼”都脫落;據傳說,這一天還是牛的生日。因此,農民們無論如何,也要讓牛休息一天,恢復元氣。有些地方至今仍保持著這種習俗。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門路的增多,有些人對“過秋”的興趣已不那麼濃了,但,大多數陸河人仍保持著這一習俗。

蘇州人過冬至-吃混沌憶西施-各地冬至的習俗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鍊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餘”(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區盛產稻米,用糯米粉製成各種糕團更是當地頗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圓圓的冬至團更是席間的必備點心,據說在蘇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撐腰糕,三月青糰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餡糰子,六月二十四謝灶團,七月豇豆糕,八月餈團,九月初九重陽糕,十月蘿蔔團,十一月冬至團,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點心,新一年又來臨。

  據說,蘇州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是廣泛流傳於吳地的民間俗語。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秋後食羊肉的最高峰。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興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書羊肉店的老闆透露,冬至裡他的羊肉店可賣出八隻羊,對食者而言,無論是燒、燜、燉、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補身體,實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泉州人過冬至有哪些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32: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

  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冬至作為一個重要節氣,有關的諺語也不少。如“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節過後,氣溫繼續下降,農活也很少,成了農閒季節,稱“上冬天”。而到了清明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農業生產上多忙於春耕春種,是農民最勞累階段,所以謂之“入苦坑”。

  但農閒不忘農忙,諺語又及時提醒農民:“冬至百日六是清明。”冬至過後106天就是清明,應該及早準備農耕之事。此外,還有“幹冬節,溼年兜”。“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等等。

  泉州部分山區的風俗是冬至掃墓

  清明是眾所周知的掃墓時節,但奇特的是,泉州山區部分地方並不是清明掃墓的,而是在冬至。這一風俗究竟流傳了多久,這裡有什麼樣的謎團呢?


福建冬至有哪些習俗?

  http://www.tech-food.com 2012-12-9 16:37:00 中國食品科技網 福建:“冬至暝”搓丸      “冬至霜,月娘光;柏葉紅,丸子捧。”這是冬至一首兒歌。   《八閩通志·興化府風俗·冬至》載:“前期糯米為丸,是日早熟,而薦之於祖考。”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 ...

蘇州冬至--吃混沌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 ...

陸河“三十日”洗“石姜湖”趣談

  陸河人自古以來,就有在農曆大年三十(除夕)洗“石姜湖水”的習慣,且有洗了“石姜湖水”就表示增加了一歲的說法。這種習俗究竟始於何時,已很難考究。   “石姜湖”又名“石姜蒲”,書名“石菖蒲”,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多產於水邊石縫中。它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生青葉。其葉如蒲,先端漸尖,而面均光無毛,暗 ...

浠水中秋節的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秋高氣爽,此時的月亮特別圓滿特別明亮,人們以此作為團圓的象徵。月光下,人們品酒飲茶,邊食月餅邊賞月,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暢談秋收豐收的經驗,表達家人團聚的喜悅心情。   端午節、中秋節時,分家的兒子及出嫁的女兒均要向父母送禮問安。   上述三個主要傳統節 ...

河南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作為我國的農曆新年,在河南民間習俗中是一個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過了“臘八節”就可以聞到“年”的氣息了,進入臘月二十三統稱“小年”,也是送灶神的“祭灶日”。人們都要趕集買灶糖,晚上祭灶。之後,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一邊忙於購置年貨,一邊要清理灶臺几案,打掃屋宇積塵,這種被群眾稱作“去穢”的活動,既 ...

因為心定而想要跟一輩子的星座女

  人是這世界上最複雜的感情動物,兩個陌生人在一起,久而久之有可能擦出愛情的火花,相知相守一輩子。愛情是神聖的,也是偉大的,兩個人能安穩的過一輩子,要麼是因為愛情,要麼是因為彼此各方面的條件適合。在十二星座中,有些星座女因為心定而想跟人過一輩子。      巨蟹女:細心關愛   巨蟹女是十二星座中位居第四宮的 ...

屬蛇了30會轉運嗎

  屬蛇人30歲後運氣如何。19在天干地支紀年法中,為農曆己巳年,天干為己,地支為巳,五行納音“大林木”。   屬蛇之人,其為人精明,聰明伶俐,性情溫和,多柔少暴,自幼父母有餘蔭,可奮鬥成功,一生事業宜流動性,衣食無憂,夫妻幫助有力,兒女聰明,一雙可靠。春、夏生人急智過人,秋、冬出世松柏心堅,日生福壽雙全,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