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雲南唯一蒙古族鄉舉辦那達慕+傳承蒙古族文化

雲南唯一蒙古族鄉舉辦那達慕 傳承蒙古族文化

  小編15日在此間召開的新聞釋出上獲悉,2011興蒙那達慕大會將於12月13日至15日在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興蒙鄉舉行。此次大會將秉承“綠色、和諧、吉祥”的理念,展示雲南特有的高原蒙古文化風情,將興蒙打造成全國聞名的民族文化旅遊名鄉。

  興濛濛古族鄉是雲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鄉,位於雲南中南部的通海壩區,杞麓湖西岸。全鄉共有蒙古族5379人,佔總人口的95.9%。興濛濛古族是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南征後落籍雲南的蒙古騎兵後裔,歷經“牧民——漁民——農民”的轉變,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風民俗,語言、服飾具有鮮明特徵。截止目前,興蒙鄉已成功舉辦了11屆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語,漢語意為“遊戲、娛樂、聚會”。作為蒙古族傳統體育競技和娛樂活動,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2011年12月13日至15日,第12屆興蒙那達慕大會將如期舉行。

  此次大會將以“興蒙那達慕,高原狂歡節”為載體,內容涵蓋文化、體育、旅遊、商貿等多個領域。大會開展的活動包括開幕式、祭祖、祭火、迎賓、草原歌曲大賽、篝火晚會、傳統體育競技比賽、閉幕式暨頒獎晚會、招商引資專案推介會、商貿美食廣場等。

  2011興蒙那達慕大會總導演達來表示,與北方蒙古族的那達慕不同,雲南興蒙的那達慕在傳承蒙古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多融入了自己的地方民族特色。達來說,“今年的興蒙那達慕大會開幕式將一改往昔,引入蒙古族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表演。同時,雲南興蒙獨特的蒙古服飾也將融入其中,成為一大亮點。”

  興蒙鄉黨委書記李福林則表示,“此次大會將充分展示雲南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擴大興蒙的對外影響力,使更多的人瞭解興蒙,瞭解雲南蒙古族,從而打造雲南特有的蒙古族風情文化旅遊品牌。”

那達慕:蒙古族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濃郁地區特點的傳統活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也是蒙古族人民歡樂的節日。它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專案和遊藝、體育專案。那達慕具有廣泛群眾性和娛樂性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廣泛、深刻的文化內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那達慕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七、八月,或以嘎查(村屯)、蘇木(區鄉)為單位,或以旗縣為單位舉行。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早在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戰敗花刺子模後,就在布哈蘇齊海地方,舉行過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那以後,多少個世紀以來,每逢慶祝戰功、祭旗點將、軍民歡聚、盟旗聚會以及敖包祭祀等都舉辦那達慕活動。蒙古族是個尚武的民族。成吉思汗非常看重培養人的勇敢、機智、頑強,於是把騎馬、射箭、摔跤統稱為“男兒三藝”,作為士兵和民眾素質訓練的內容。在那達慕大會上,這“男兒三藝”也就成為民族體育的主要專案。

  那達慕大會十分隆重,過去,每當舉辦草原那達慕大會時,方圓一二百里的牧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帶著蒙古包和日常用品,乘車騎馬,從四面八方趕來赴會。遠近的商貿小販也趕來擺上店鋪,出售日用品,收購畜產品。解放後,城裡的那達慕大會雖比過去草原那達慕的韻味顯得不足,但現代文化的進入,卻使那達慕更壯觀,更紅火,更豐富多彩。

  摔跤比賽是那達慕大會最引人注目的專案。摔跤手,蒙古語叫“布赫沁”。他們多是身材魁梧的小夥子(有時會特請女摔跤手、小摔跤手比賽)。布赫沁上身穿鑲有銅釘的“卓鐸格”,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褲,足蹬傳統的布利阿耳靴,頭纏紅、藍、黃三色頭巾。穿上這種摔跤服,無論腳力怎麼激烈,任憑撕、抓、揪、勾、絆,都不會傷人或扯壞衣服。

  比賽開始,幾名有威望的長者帶領摔跤健兒舉行入場式。此時,場上開始唱起渾厚、雄壯的摔跤歌,為即將出戰的布赫沁壯懷。這時,布赫沁模仿雄鷹的動作,跳著鷹舞,腰胸稍直,兩臂上下襬動,做出雄鷹展翅的姿態,象徵鷹一樣威武,躍入場內。

  兩個布赫沁相遇了,象放出來角鬥的公牛一樣,慢慢地相互接近,俯身前視,斜兒著眼,射著令人害怕的目光,沿著摔跤場轉動著,十分警惕地尋覓著戰機,迫不及待地撮著手,忽而向前進攻,忽而有躲閃一旁,等待時機,突然間一下扭鬥起來。只要一招得手,這次摔跤,瞬間便可結束。不過,也有不盡一樣的。兩名布赫沁相互扭摔,身高力大的抓住矮小身輕的腰帶,掄起來不停的旋轉,想轉得對方失去平衡、失去控制時,猛一下把對方摔倒。豈料到,這矮小身輕的任憑你怎麼掄轉,怎麼舉過頭轉,待你往地上一摔,他立即腳下生根,站得結結實實,甚至等對方轉的筋疲力盡時,他輕輕用腳一絆,就將身強力大的對手摔倒。蒙古族摔跤,不分等級,採取依次淘汰的方法,最後決出布盔(即冠軍)、二布盔(亞軍)等。

  “那達慕”大會上,賽馬也是一項很吸引人的活動。蒙古族人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對馬有著特殊的感情。賽馬不僅需要平日把馬馴得十分熟練、十分得心應手,而且要有嫻熟、高超的騎術和頑強勇猛的精神。比賽時,騎手們身著蒙古袍,足蹬高筒蒙古靴,頭扎彩巾,腰束綵帶,生氣勃勃,英姿颯爽。數十匹馬站在起跑線上,令槍一響,如同離弦的箭,你追我趕,向前飛奔。賽場頓時沸騰起來。第一匹馬衝到終點,人們立刻唱起優美的讚歌。

  那達慕,推動著民族體育的發展,也培育著頑強拼搏的精神。那達慕大會1992年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國友好觀光年專案。草原盛會那達慕,以“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為主旋律,向世界展示草原風光魅力,民俗風情的魅力。

蒙古族搏克的傳承意義是什麼?你造嗎

  “如果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如果沒有出發,你不會發現人生其實還有各種可能。”是的,我們就該不斷在拓展我們的視野,我們才不會已成不變。那麼,這期蒙古族文化帶來的是搏克的傳承意義是什麼?

  傳承意義

  搏克自始至終努力確立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友愛、和諧的平等關係:對人體而言,搏克追求無比強壯和健美;對社會生活而言,搏克追求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和平團結、和諧友愛、持久永恆的平等和無限博愛的美好關係。這種文化內涵始終貫穿著搏克的整個發展過程。搏克運動體現了對生活的大徹大悟、超凡灑脫。

  搏克內涵非常豐富,涵蓋蒙古族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哲學思想方方面面,它不但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也是聰明和智慧的結晶;搏克歷來提倡人人平等、不畏強暴、不欺凌弱小,重在參與;經過參與、交流、拼搏、競爭,達到消除隔閡、忘記仇恨、增進友誼、加強團結,最終達到所有的人高興、歡樂,皆大歡喜之目的。

  全國著名體育社會學家、世界體育社會學學會執委、解放軍體育學院教授劉德佩先生指出"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就有多少摔跤。其中蒙古族搏克的競爭意識符合奧林匹克運動競爭意識,又保持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人們的日常生產勞動相結合,十分貼近生活等三個特點"。"搏克是一個孕育著深邃哲理和豐富民族文化積澱的中華民族體育運動專案,將這樣一個優秀的民族體育專案介紹給國際體育大家庭,是我們全民族的光榮。


蒙古族為什麼忌食狗肉 蒙古族不能吃狗肉的原因

  蒙古族為什麼忌食狗肉   在蒙古族,連打狗幾下都犯了蒙古人的大忌,何況屠狗吃狗肉。到牧民家作客時,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並看住狗後再下馬,千萬不能打狗、罵狗,在蒙古族中認為狗是人類的朋友。   蒙古族忌食馬肉與狗肉   蒙古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與其生產生活有密切聯絡的飲食禁忌習俗。 ...

蒙古族的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新年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的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新年節日是什麼   蒙古族節日一: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 ...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蒙古族的民族文化介紹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白節、成吉思汗紀念節、那達慕大會、敖包節、麥德爾節、馬奶節等。蒙古族人過各種節日的時候都會穿上傳統的民族服裝,戴上各種裝飾品,或載歌載舞,或比賽騎馬、射箭、摔跤,還會製作各種美食,如手把肉、烤全羊、包餃子、烙餅,還有奶幹、乳酪、奶豆腐等各種奶製品。   蒙古族年 ...

蒙古族忌食什麼食物 蒙古族有什麼忌口的東西

  蒙古族忌食什麼食物 蒙古族有什麼忌口的東西   蒙古族忌食驢肉、狗肉、白馬肉、蝦、蟹、魚、海味等。此外,蒙古族也不能獵取懷孕、體瘦幼小和正在哺乳的動物,不破損飛禽蛋。蒙古族人不忌食豬肉。但卻很少吃豬肉,以牛、羊的肉與牛、馬的奶和奶製品為主要的食物。   蒙古族四大飲食禁忌   蒙古民族飲食禁忌之俗不僅反映 ...

蒙古族特色美食有些什麼 蒙古族有哪些特色美食

  中國是著名的吃貨國家,每個城市或者是每個地區,都會有一些當地特色小食。那麼關於蒙古族的特色小吃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蒙古族有哪些特色小吃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蒙古族特色美食有些什麼?   “烤羊”是內蒙古宴會菜餚的傳統獨特風味。作為“烤全羊”加工方式的特殊和講究,以前只為蒙古王子享 ...

雲南水果之在哪裡

  雲南水果之鄉在大理賓川。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大理州東部,地處金沙江南岸乾熱河谷地帶,全縣國土總面積2563平方公里,轄8鎮2鄉、90個村(居)委會,總人口35.8萬人。賓川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水果產業是賓川縣六大高原特色產業之一,也是賓川的主導產業。2018年,賓川水果面積30萬畝,產量60萬噸, ...

2020雲南潑水節在哪裡舉辦

  雲南潑水節多在西雙版納及德宏地區舉行,但是潑水節並不只是雲南才有。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時間在公曆的4月13日—4月16日,一般持續3至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