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雲南會講5種語言的世居族群

雲南會講5種語言的世居族群

  

  在中國西南流入金沙江的臘普河畔,17歲的姑娘和春豔在河邊一邊洗衣服一邊唱歌,歌聲婉轉悠長。讓人稱奇的是,她的吟唱在白族、納西族、藏族、漢族等民族歌曲間轉換自如,遊刃有餘。

  這個笑起來帶著幾分靦腆的圓臉小姑娘,對她堪比語言學家的才能感到很不以為然,因為“我是維西的瑪麗瑪薩人”。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也是從雲南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之一,生活著傈僳族、藏族、納西族、彝族和漢族等多個民族。因為交流的需要,可能有些人會講兩三種語言,但距離縣城約兩個小時車程的“瑪麗瑪薩人”更為與眾不同——這是一個大部分人能講5種語言的世居族群。

  和春豔會說漢語、藏語、納西語、傈僳語和“瑪麗瑪薩語”。她說:“我也沒有特意去學,我們瑪麗瑪薩人和很多民族住在一起,大部分人都是很小的時候就會這些語言了。”

  自稱“瑪麗瑪薩人”的村民們集中居住在維西塔城鎮海尼村、柯那村和川達等村寨,人口有2000左右。

  到過這些村寨的人印象最深的是:“瑪麗瑪薩人”和傈僳族人在一起說話時聽起來就像傈僳族的,和納西族人在一起說話就像納西族的,而他們之間講話用的又是“瑪麗瑪薩語”,其他民族的人聽不懂。

  “瑪麗瑪薩人”的淵源至今仍是個謎。有學者認為,因語言、習俗等相近,他們屬於納西族支系,而且他們多數都姓納西族的一個大姓——“和”,官方戶籍統計資料也將他們列入納西族;有人認為他們是摩梭人後裔;還有人認為他們是羌族後裔,是從四川遷徙過來的。

  柯那村的“瑪麗瑪薩”老年協會專門研究過自身的起源,還根據民間傳說整理了材料。今年71歲的協會成員和文華老人說,傳說中,“瑪麗瑪薩人”的祖先是北極壽星的孫子,來維西打獵,居住在臘普河旁懸崖的“猿人洞”裡。

  那個“猿人洞”被考古學界稱為戈登遺址,證明在新石器時期迪慶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對研究三江並流流域的新石器文化與中國其他地區同一時期文化的聯絡具有重要價值。

  “瑪麗瑪薩人”不僅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了自己的語言、服飾,還有自己的原始宗教和自然崇拜,他們每年都要祭山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們還有自己的“瑪薩節”,分別在農曆的正月和六月,穿上綜合了藏族和納西族服飾特色的衣服,跳舞、驅鬼,祭獻藥材、魚、米和牛奶做成的食物,以求健康、長壽和五穀豐登。

  和文華說,“瑪麗瑪薩人”的節慶和祭祀活動之多是其他民族少有的。藏傳佛教、納西族的東巴教與“瑪麗瑪薩人”的原始宗教在這裡和諧共處:藏傳佛教的經幡迎風飄揚,“瑪麗瑪薩人”在瑪尼堆前燒香祈福;納西族的“色恩”“衝把別”等宗教活動,以及彝族的“火把節”,他們也同樣開展。

  汝柯村村民小組的村民寶六是村子裡為數不多的漢族人,入鄉隨俗的他說,“瑪麗瑪薩人”勤勞而熱情,尊重其他民族,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民族節慶的原因。他7歲的女兒和任嬌說,她也要學會像“瑪麗瑪薩”的小孩那樣能說幾種話。

  目前,“瑪麗瑪薩人”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植玉米和稻穀,一些青壯年也外出打工。此外,村民們從山上挖來的野蘭花遠近聞名,有的蘭花可以賣到幾萬元一株。近年來,他們的生活水平在政府的幫助下有了很大提高,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都得到改善,享受農村合作醫療、養老金、免費義務教育和高原農牧民補貼政策等。

  住在山裡的“瑪麗瑪薩人”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在交通和通訊更加便利的今天,“瑪麗瑪薩人”期待向外界一展風采。前不久,和春豔演唱的白族、“瑪麗瑪薩”、納西族、藏族民歌被收入維西職業學校製作的民族歌舞專輯。她還有更遠大的理想:到北京讀大學,學藝術類專業,學成後發揚民族歌舞,讓更多的人認識“瑪麗瑪薩人”。

魯迅會說幾種語言

  魯迅會說德、英、日、俄、漢五種語言。

  魯迅原名周樟壽,1898年改為周樹人,筆名魯迅,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20世紀中國重要作家,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魯迅的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新加坡講哪種語言

  新加坡政府承認四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以及泰米爾語。這些官方語言,連同多種其他語言,反映出新加坡多元種族、多元文化以及多語言的性質。

  2009年,新加坡存在著超過20種語言。新加坡殖民時期身為貿易港口,現今是著名的國際化貿易之中心點,長期以來吸引了來自亞洲和其他地區的外國人。他們所帶來的語言極大地影響了新加坡的語言。

  新加坡語言,顧名思義就是新加坡這個城市人們交流所以使用的一種語言,一種交流方式,等同於我們的漢語。


南方入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南方入伏當天吃這5食物

  南方入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1、湯麵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餛飩,廣州是吃湯麵。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來會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2、雞   民諺雲:“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南昌“頭 ...

海倫凱勒語言

  海倫凱勒會5種語言,她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海倫凱勒是美國盲聾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 ...

世界盃5官方語言是哪5

  在往屆世界盃中,每場比賽的三名裁判來自同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情況特別少見,這便造成了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從而影響比賽的流暢性和判罰的公正性。新規則的確立將很大程度上改善溝通不暢的問題。   英語被確認為世界盃賽場上裁判之間交流的官方語言。國際足聯的官方語言有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但是後三種語言在世界盃的賽 ...

張海迪多少語言

  張海迪會4個國家的語言,分別是:日語、德語、英語、世界語。世界語(Esperanto)是猶太人波蘭籍眼科醫生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博士(LudwigLazarusZamenhof)於1887年發明創立的一種人造語言,旨在消除人類國際交往語言溝通障礙。   張海迪,漢族,山東省文登市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 ...

楊絳語言

  楊絳會五種語言,包括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   具體原因解釋如下:   1、楊絳在英法留過學,並且翻譯過這三門語言的作品,比如法國小說《吉爾·布拉斯》、西班牙語小說《堂·吉訶德》、《小癩子》和英文翻譯的《斐多》。   2、楊絳在晚年還學會了說德語,德國漢學家莫芝宜佳曾說: “她和我一般都說中文 ...

錢鍾書語言

  錢鍾書會中文、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拉丁文、義大利語共七種語言,詳見楊絳的《錢鍾書的讀書筆記》。   錢鍾書,1910年生,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錢鍾書享有“文化崑崙”的美譽。他以數學15分,而中英文全優 ...

瑞士這個國家的是哪語言

  截止2018年4月1日,瑞士聯邦共有四種國語,具體如下:   1、德語:是目前瑞士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瑞士聯邦26個州中,有17個是德語州;   2、法語:瑞士西部地區主要使用法語,例如日內瓦、汝拉、納沙泰爾及沃州等;   3、義大利語:使用義大利語的瑞士州,主要是提挈諾州。此外,在格勞賓登州南部的四個山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