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進補小知識

  每年的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的時候,我們將會迎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霜降。霜降是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它寓意著深秋景象漸濃,氣溫驟降,過了霜降之後,寒冷的冬天就離我們不遠了。

  霜降的來歷

  大家都知道,秋天過後便是冬天,而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天到冬天的過渡。每年的這個時候,氣溫會驟降,晝夜溫差達到最大,部分地區夜晚的地面溫度甚至達到零度以下,植物表面和空氣中的水蒸氣因為低溫的緣故,會結成六邊形的白色霜花,這就是“霜降”名稱的由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的說法是: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意思就是天氣漸冷,使得露水都結成了冰霜。

  霜降的風俗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對於霜降的風俗也不盡相同,比較常見的霜降風俗有以下這些。首先是吃柿子,自古有一種說法是,在霜降這天吃柿子,一整個冬天都不會嘴唇乾裂了,人們也覺得吃柿子可以舒筋骨、禦寒保暖,柿子富含維生素C,而且經過霜打的柿子也特別甜美好吃;其次就是登高賞菊,秋高氣爽,秋天是最適合爬山的季節,沒有多餘的雨水,氣溫適中,秋天的景象也非常美麗,不僅能鍛鍊身體,還能舒緩心情,趕走“秋鬱”。菊花盛開在秋天,是許多文人墨客鍾愛的花卉,同時菊花也有延年益壽的寓意,深受大家的喜歡。

  霜降進補小知識

  最後就是霜降進補了,食材可以選用有“土人參”之稱的蘿蔔,正所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除了蘿蔔之外,鴨子和牛肉也是霜降進補的首選。要注意的是進補一定要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切勿進食過量。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霜降無雨暖到立冬是什麼意思

  導語:霜降來了,秋霜初降大地,晨起鍛鍊賞美景,防寒保暖要注意,健康體魄好運來。有些朋友對霜降的相關知識感興趣,那麼,下面來講講,霜降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霜降無雨暖到立冬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的來歷

  霜降作為秋天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也代表著秋季向冬季靠攏的時刻。從動物中可以看出,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在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這種節氣下植物在空氣中會有水蒸氣會凝結成冰針,細小的,在地上或者植物表面,它的顏色白而且結構特別疏鬆,也因此稱為六角形的霜花。

  霜降的風俗

  1、在霜降飲酒賞菊,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徵。秋季的第一次霜被稱為“早霜”或“菊花霜”,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值賞菊的好時節。我國很多地方為了表達對菊花的愛戴和尊重,在霜降這天會舉辦一些活動比如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

  2、在霜降這天吃柿子,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吃柿子可以禦寒保暖,還能補筋骨。大部分地方對這個習俗的看法是:在霜降這天應該吃柿子,這樣子整個冬天嘴巴才不會乾裂。

  霜降無雨暖到立冬是什麼意思

  “霜降無雨,暖到立冬”的意思是說,在霜降節氣前後,如果都沒有下雨,那麼後面的雨水就比較少。預示著這一年冷得遲,到了立冬節氣的時候還是比較暖和的。

  這句俗語是在北方一帶流傳,並且是有一些道理的。到了霜降節氣就馬上是冬季了,這個期間的雨水是不多。而霜降前後都沒有下雨,表示近期的雨水確實少。因為這個時候冷空氣就已經是主宰天氣變化的主要原因了,而到了南方,冷熱空氣交替,就會使得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了雨。如果霜降沒有下雨,那就說明熱空氣佔據了主導性的地位,這樣短期內不僅不會降雨,而且氣溫也會比較暖和,可能會是一個暖冬。

  霜降這個節氣到來吃啥好

  吃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到了霜降節氣的時候,地裡的蘿蔔也長出來了,正是收穫的季節。而蘿蔔有著“土人參”的美譽,其營養是很豐富的吃蘿蔔不僅能增進人的食慾,幫助消化,而且還有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

  霜降無雨暖到立冬是什麼意思 這個節氣吃啥好

  吃柿子

  在不少地區都有著“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的老說法,說的是在霜降節氣的時候吃柿子,這樣在冬天的時候就不會怕冷了。到了霜降節氣的時候,正是柿子成熟的季節,這個時期的柿子已經完全成熟了,具有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的特點。柿子中所含有的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吃牛肉

  在國內現在還有不少地方有在霜降節氣的時候吃牛肉的習俗。在我國牛肉也是很受歡迎的肉類,其受歡迎程度僅次於豬肉。牛肉所含有的蛋白質是非常高的,而脂肪的含量卻相當低,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所以很受歡迎。說到肉類,有些地方還有在霜降節氣吃鴨子的習俗,每年到了霜降時節,鴨子就會賣得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吃貨朋友們應該很清楚,鴨子渾身是寶,並且全身都是美味,還是秋季潤燥首選。

霜降的來歷和風俗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古代人們根據季節來表示氣候的一個節氣,“霜”是天氣寒冷、晝夜溫差比較大的一種表現,因此就用“霜降”命名這個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大的節氣。霜降的風俗有吃柿子、登高、賞菊、吃鴨子、吃牛肉等。

  霜降來歷和風俗

  霜降之後,菊花盛開,正是賞菊的好時機,在我國古代,這段時間人們會登高山、賞菊花,也是文人比較喜歡的一種雅事,現在我國一些地方在霜降之後都有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的風俗。

  在我國閩南、臺灣等地區,霜降這一天還要吃食物進補,這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貼秋膘”,每到這個時候,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的十分火爆,適當的食用對身體也有很大好處。

  而在我國廣西玉林一帶,人們習慣在霜降的時候吃牛肉,一日三餐變著法吃,例如早餐的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燉牛腩煲進補等,認為這樣會讓身體更為強健,以度過嚴寒的冬天。


立夏的來歷風俗講究 具體解析

  每年一到立夏,氣溫就會上升得非常高,人們在沒有空調的環境中都會大汗淋漓。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之一,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初一前後,同時民間人們也會有很多的風俗講究,以求好運。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更是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第九個節氣農忙季節

  芒種夏季中的第三個節氣,氣溫也相對比較高,天氣非常炎熱,特別容易中暑,因此外出的時候要做好防暑措施。同時芒種是收穫的好時候,農民朋友們忙著進行收割農作物,辛苦但是感覺非常值得。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這時候,這太陽剛好到達了黃經75°,時間一般都是在每年的6月5日 ...

冬至的來歷風俗 冬至有什麼禁忌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冬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所以,永定河沿岸民間又把冬至俗稱為“日短”。他們認為,從冬至開始,陽氣四開,又有了“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故冬至有3種意義:一是陽極之至;二是陽氣之至;三是日行南至,故謂“冬至”。   從冬至這一天起,到驚蟄節後6天,共有九九 ...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風俗

  二十四節氣立秋的特點 立秋的來歷和風俗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立秋的氣候特點:氣溫逐漸減低、秋老虎;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體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 ...

芒種節氣的來歷風俗 芒種這天人們要幹什麼

  芒種節氣的來歷和風俗   芒種一詞,最早出《周禮》的“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東漢鄭玄的解釋是,“澤草之所生,其地可種芒種,芒種,稻麥也”。芒種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兒子叫芒種,二十歲了還沒有娶妻,母親老得頭髮都白了 ...

夏至的來歷風俗 夏至人們會幹什麼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 ...

國慶節的來歷風俗 國慶節的風俗特點

  國慶節的來歷和風俗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於西晉。西晉的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我國封建時代,國家喜慶的大事,莫大於帝王的登基、誕辰等。因而我國古代把皇帝即位、誕辰稱為“國慶”。今天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為國慶。   1949年10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