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神樹出土於哪裡
三星堆遺址
出土於四川省的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現在藏於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一共有八顆,而裡面最完整的一顆高度大約是395cm,也是全世界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
青銅神樹,青銅神樹商代晚期文物,青銅神樹樹幹高384釐米,通高396釐米 ,由於最上端的部件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含底座、樹身、龍三部分。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云氣紋。樹幹接鑄于山頂正中,幹直,樹根外露。樹幹上有三層樹枝,每層為三枝丫,枝丫端部長有果實,一果枝上揚,果上站立一鳥,兩果枝下垂。在樹椏和果託下分別鑄有火輪。在樹的一側,有一條龍援樹而下,龍身呈辮索狀馬面頭,劍狀羽翅。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桑”。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青銅神樹文物主要特徵
青銅神樹由於最上端的部件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含底座、樹身、龍三部分。樹的下部有一個圓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狀的斜撐扶持著樹幹的底部。樹幹筆直,套有三層樹枝,每一層三根枝條,全樹共有九根樹枝。所有的樹枝都柔和下垂。枝條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鏤空花紋的小圓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隻昂首翹尾的小鳥;枝頭有包裹在一長一短兩個鏤空樹葉內的尖桃形果實。
在每層三根枝條中,都有一根分出兩條長枝。在樹幹的一側有四個橫向的短梁,將一條身體倒垂的龍固定在樹幹上。底座圈上三個拱形足如同樹根,主幹上三層樹枝,均彎曲下垂,樹枝尖端有花朵果實,其上均有立鳥,全樹共九隻鳥。主幹側有一身似繩索的殘龍。這株鑄造於3000年前的青銅神樹,極為壯觀,真可算是獨樹一幟,舉世無雙。
青銅神樹歷史
1986年7月18日,當地磚廠在取土時挖出玉石器,經考古人員搶救性發掘,發現祭祀坑(後被命名為一號祭祀坑),先後清理出玉器、青銅人頭像、青銅人面像、跪坐人像、銅戈等青銅器,以及石器、陶器、海貝等,另有金杖、金面罩、虎形箔飾、金塊等4件。
同年8月14日,距一號祭祀坑東南約30米處發現二號祭祀坑,發現更多文物:高大、繁縟、精美的青銅尊、罍,各不相同的青銅人頭像,大大小小的青銅面具,閃閃發光的金面罩、金面人頭像,巨大的銅樹,以及玉環、玉璧、玉璋、玉戈、玉管、玉珠等。青銅神樹便是其中之一。
轉至10月,破舊的青銅神樹被裝進紙箱放入貨車,送進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修復,而青銅神樹被土層夯實,變形尤為嚴重。樹幹斷成3截,樹枝斷成18截,其餘的鳥兒、果實碎片多得難以計數。
修復神樹的工作一直持續到1996年,楊曉鄔和他的團隊用了10年。
其中完成神樹主要的整體面貌花費了8年,剩下兩年是做完善工作。
1997年三星堆博物館開館,青銅神樹挪至此館收藏。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兩件陶器被震落摔破,月亮灣城牆遺址輕度受損,鎮館之寶青銅神樹沒被搖倒。檢視錄影發現青銅神樹當時不停地搖晃,但由於神樹被一根銀色鋼絲繩牢牢地固定在玻璃罩內,底座也用牢固的螺絲釘加固在大理石底座板上,所以沒有倒下。但經過檢查發現,還是有部分鋼絲繩被搖鬆了。
青銅神樹出土於三星堆遺址,它是國家一級的文物,在1986年,四川省的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青銅神樹裡面最大的一顆被命名為一號神樹,只有下半部分的神樹被稱之為二號神樹。青銅神樹是古蜀文明的代表,也是青銅鑄造工藝的集大成者。
青銅神樹出土於
商青銅神樹是國家一級文物,它是1986年在四川省的廣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現在藏於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一共有八顆,而裡面最完整的一顆高度大約是395cm,也是全世界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單件青銅文物。
青銅神樹裡面最大的一顆被命名為一號神樹。而另外一顆只有下半部分樹身的則為命名為二號神樹。一號神樹主要是由基座和主體兩個部分所組成的,它的樹頂殘缺,樹枝可以分為三層,每層有三枝,而每個樹枝上分別有兩條果枝,一條往下垂,一條則向上延展。二號神樹則三面各有一跪著的銅人像,銅人像的前臂殘缺。
青銅神樹是古蜀文明的代表。它展現了古代先人們精湛的青銅鑄造工藝,也是古蜀先民們神話意識形象化的寫照。在青銅神樹的上面有一條蜿蜒盤旋的龍。神樹和神龍融為一體,更顯示了它非凡的魅力和獨特的象徵意義。
商後母戊鼎出土地點: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商後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於1939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展廳內。
商後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轉角、上下緣中部、足上部均置扉稜。“商後母戊鼎器身與四足為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之後再裝範澆鑄而成。
商後母戊鼎,形制巨大,雄偉莊嚴,工藝精巧;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
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於炭河裡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釐米,高58.3釐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 ...
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東漢銅奔馬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 ...
1、骨笛是笛子中的一種,也是出現比較早的樂器,它主要出土於我國河南地區,在很早的時候,考古團隊在河南的舞陽縣賈湖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完整的骨笛,其主要材料是用動物的長骨製成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2、而賈湖遺址中的骨笛在我國比較出名,其外形因石化而變得晶瑩透亮,也是眾多骨笛中的精品,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 ...
1、西漢長信宮燈出土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
2、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
3、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 ...
1、司母戊鼎殷墟是商朝古都的遺蹟,鼎是商周很流行的青銅器,它所代表的意義很多很光,是權利地位的象徵。
2、青銅立人像、甲骨文。
3、人面魚紋彩陶盆和蛋殼黑陶杯是原始的氏族部落文明所誕生的,以後掌握了鐵和青銅冶制後就停了。
4石器與玉器:殷墟出土的玉器體現出中國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藝術想像力 ...
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東。玉衣出於西漢末期梁王墓,是由2008個玉片,用金絲綴合而成。按人體部位分別為頭罩、面蓋、上衣、袖、手套、褲、腳套等,玉衣為上古貴族的斂葬服飾,始於戰國末期而盛於兩漢,根據身份與等級的不同,玉衣的聯綴又分為金縷、銀縷、銅縷和絲縷。
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 ...
1、青銅山大峽谷在濟南市南部山區錦繡川老莊村北,就是濟南青銅山大峽谷景區。
2、景區的原名是齊魯第一大佛景區。濟南青銅山大峽谷景區裡面主要的景點有齊魯第一大佛、中華龍門、九龍壁、錦繡宮、銀河天街、銀河飛瀑、觀音聖壇、福地洞天、月老、財神。濟南青銅山大峽谷景區的主峰海拔有754米,也叫青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