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有寓言約300-400則。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巧妙地運用寓言故事來說理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良好的效果。
韓非子的書中名言:
1、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2、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3、欲速則不達。
4、不吹毛而求小疵。
5、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6、民之性,飢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利,死則慮名。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8、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9、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10、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1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2、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13、凡奸臣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親倖之勢也。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凡人之大體,取捨同者則相是也,取捨異者則相非也。
14、人主之患在於信人。信人,則制於人。
15、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
16、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17、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1、私行勝,則少公功。
2、數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不勝春風,枝將害心。
3、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4、自見之謂明。
5、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6、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7、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
9、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10、佯愛人,不得復憎也;佯憎人,不得復愛也。
11、存亡在虛實,不在於眾寡。
韓非子的經濟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歸正:一、韓非的歷史觀和社會觀。韓非認為人類社會是不斷變化的,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他把人類社會的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今世四個階段。“當今之世”與過去相比,有什麼變化呢?韓非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到戰國,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民不爭”,發展到“民爭”。他說:“上古競 ...
韓非是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的法治原則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法要統一。法應有相對的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隨心所欲地任意解釋,法不應彼此矛盾,前後不一。第二,法要嚴峻。韓非和秦國法家一樣,是重刑主義者。他說:“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聖人陳其所畏以禁其,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 ...
韓非子有兩個解釋:一指人物,戰國末期韓國的哲學家、法家學家韓非;二指一本書,也就是韓非的作品集《韓非子》。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是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新鄭)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當時韓國國力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韓非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 ...
首先,韓非子認為君臣、夫婦乃至父子之間的交往都是以私利至上的,是彼此相互利用的。其中君臣之間尤其如此。君主要小心保持其威嚴與權勢,君主的利益處處與社會民眾的利益相沖突。知臣主之異利者王,以為同者劫,與共事者殺。(韓非子·八經)其次,對社會治理有益還是無益的標準只能看能不能耕戰,耕可以富國,戰可以強兵,富國 ...
韓非子(約前280年-前233年),戰國晚期韓國人,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法家學說集大成者、散文家,今存《韓非子》五十五篇。韓非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苟卿,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嬴 ...
首先,韓非子的社會控制思想其實只是政治控制思想,只關心如何最直接、最有效地控制民眾以方便當政者的統治,此外的各種社會控制方式則被視為無效而不屑一顧的。
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夫必恃自 直 ...
怎樣處理社會各階級、階層、集團之間的利益,是諸子討論的中心問題,也是政治思想中根本性的問題。先秦時期許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國家之利應高於君主之利,唯獨韓非子不同,他提出君主之利高於國家之利。
韓非子認為“國者君之車也”,韓非把天下完全視為君主的私囊之物。他主張用利導的辦法,使臣民的“自為”為君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