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韓非子這本書講了什麼

韓非子這本書講了什麼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韓非的樸素辯證法思想也比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童年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

  1、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2、《童年》是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3、《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童年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

  1、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裡行間湧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2、《童年》是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3、《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多少歲

  韓非子活了47歲。   韓非子簡介:   韓非子生於公元前280年,是韓國貴族子弟,他到楚國拜荀子為師,學成後回到韓國,眼見國勢衰弱,向韓王建議透過改革,增強國力,但韓王不信任他,於是他寫了諸多著作,希望韓王改變主意 。秦始王讀過韓非的著作,非常佩服。秦王的宰相李斯告訴秦王韓非正是他的同窗師弟。於是秦王為 ...

的經濟思想

  韓非子的經濟思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歸正:一、韓非的歷史觀和社會觀。韓非認為人類社會是不斷變化的,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他把人類社會的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今世四個階段。“當今之世”與過去相比,有什麼變化呢?韓非認為人類社會發展到戰國,最大的變化就是從“民不爭”,發展到“民爭”。他說:“上古競 ...

的法制原則

  韓非是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他的法治原則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法要統一。法應有相對的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隨心所欲地任意解釋,法不應彼此矛盾,前後不一。第二,法要嚴峻。韓非和秦國法家一樣,是重刑主義者。他說:“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聖人陳其所畏以禁其,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 ...

和《

  韓非子有兩個解釋:一指人物,戰國末期韓國的哲學家、法家學家韓非;二指一本書,也就是韓非的作品集《韓非子》。韓非(約前280年-前233年),是戰國末期韓國(今河南新鄭)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當時韓國國力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韓非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 ...

論政治與社會的關係

  首先,韓非子認為君臣、夫婦乃至父子之間的交往都是以私利至上的,是彼此相互利用的。其中君臣之間尤其如此。君主要小心保持其威嚴與權勢,君主的利益處處與社會民眾的利益相沖突。知臣主之異利者王,以為同者劫,與共事者殺。(韓非子·八經)其次,對社會治理有益還是無益的標準只能看能不能耕戰,耕可以富國,戰可以強兵,富國 ...

論社會變遷

  韓非子(約前280年-前233年),戰國晚期韓國人,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法家學說集大成者、散文家,今存《韓非子》五十五篇。韓非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苟卿,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嬴 ...

論社會控制

  首先,韓非子的社會控制思想其實只是政治控制思想,只關心如何最直接、最有效地控制民眾以方便當政者的統治,此外的各種社會控制方式則被視為無效而不屑一顧的。   夫聖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夫必恃自 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