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領略: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泉州開元寺

領略: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泉州開元寺

  記得唐朝詩人杜牧曾在詩中寫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以想象當時佛寺是有多盛行。在中國著名景點中泉州就有一座從唐朝垂拱二年流傳到現在的寺院。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他的歷史吧。

  開元寺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大開元寺溯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初名“蓮花寺”,後幾經易名,至唐開元26年唐玄宗下昭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遂改現名。元至元22年合120院為一禪剎,始稱大開元萬壽禪寺。

  開元寺寺址本是黃守恭的桑園,相傳“守恭夢僧欲化其地為寺,辭曰:待桑樹生蓮花乃可,不數日桑樹盡生蓮花,守恭神之,即舍為寺”,因此,開元寺得名“桑蓮法界”。它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徵,也是全國佛教重鎮――福建的驕傲

  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弘一法師紀念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是粱槽間的24尊飛天樂伎,在中國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臺須彌座的72幅獅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後廊的兩根古婆羅門教青石柱,同為明代修殿時從已毀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來。大殿內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撐殿堂,俗稱“百柱殿”,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莊嚴,是漢地少有的密宗軌制。大雄寶殿之後的甘露戒壇,系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壇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鋪作間的24尊木雕飛天。

  主要建築

  天王殿

  開元寺的山門與天王殿合二為一,現存建築建於民國十四年。殿內石柱為梭柱,石柱上有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師所書。石柱上懸掛有一木製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該對聯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分坐在天王殿兩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規制所配置的密跡金剛與梵王。它們怒目挺胸,狀極威嚴,與一般寺廟所雕塑的四大金剛有較大差別,有人謔稱它們為“哼哈二將”。

  藏經閣

  藏經閣原來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僧錄劉鑑義建造的。元、明時期已經過多次重修,至民國十四年圓瑛和尚改建為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為寺僧唸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

  大雄寶殿

  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始建於唐朝垂拱二年,先後經過唐、南宋、元、明幾次受災與重建,現存建築物是明代崇禎十年遺物。大殿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建築面積1338平方米,重簷歇山頂,通高20米。前簷重簷下橫匾書“桑蓮法界”四字。殿內減柱造,共有86根大石柱,承託抬梁式木構架,號稱“百柱殿”。殿內鬥拱共76朵,分佈在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梢間各有補間鋪作兩朵,盡間僅一朵。斗栱上雕有有“飛天樂伎”二十四尊,集佛教妙音鳥、基督教天使和中國飛天造型於一身,雕刻精美。

  甘露戒壇

  泉州開元寺大雄寶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臺階上。甘露戒壇始建於宋,明末重建,重簷八角攢尖頂,四周環廊,佔地645平方米。壇有五級,最高一層供奉明代盧舍那佛坐像木雕。開元寺甘露戒壇與北京戒臺寺、杭州昭慶寺並稱中國三大戒檀。

  東塔

  泉州開元寺東為“鎮國塔”,始建於唐鹹通六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南宋寶慶三年改七級磚塔,今石塔為南宋嘉熙二年至淳佑十間重建,高48。24米。

  西塔

  西為“仁壽塔”,始建於五代梁貞明二年,初為七級木塔,稱“無量壽塔”。北政和四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今石塔為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

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福州金雞山公園

  福州,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文明誕生了。在中國著名景點中福州又叫榕城,在歷史的長河中基本上都是福建的政治中心。今天呢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在福州市那帶有歷史氣息的金雞山公園,希望大家喜歡。

  金雞山位於福州市晉安區茶園街道、嶽峰鎮,東北西南走向,是北嶺山脈的支脈,為福州城名山。山麓周圍有福州火車站、福建省圖書館、溫泉公園、東二環泰禾廣場和登雲水庫等重要地標,二、三環路和溫福鐵路穿山而過。位於金雞山上的金雞山公園是福州城區少有的山野情趣濃郁的風景區。

  公園裡有魏傑故居、南天照天君宮、疊石飛瀑、梅花林、人大櫻花林、大成基金亭、望城亭、望景臺(觀晉臺)、飛虹橋、桃花坡、棲霞臺、虎眺臺、松林臺、銀杏廣場等人文和自然景觀,其中最為有名的景點當屬供奉著照天柱的南天照天君宮,一直香火興旺,人們祈求照天柱在天上繼續庇佑福州人民風調雨順,盛世太平,安居樂業。

  目前公園有南大門(金雞山路)和西大門(前岐路)兩個主要出入口以及雙溪庵(登雲路)、沁園支路、雙龍寺、水頭村等幾個次入口。

  金雞山開拓於秦代,傳說大仙李鐵柺路經福州東門城外時,看見有一座山冒出一股氣,鐵柺子覺得奇怪,便墜下雲頭,登山跟蹤尋找,只見山峰下面突出一塊又長又大的岩石,形似“狀元帽”,俗稱“金雞洞”。他還發現了山上有金雞(也就是雉雞)成群在這塊岩石附近飛翔,便把這個地方稱之為“金雞山”。

  金雞山的人文歷史可上溯到秦漢。古籍《閩中記》載:“秦始皇時,望氣者雲:此山有金雞之祥。遂屬斷山脊,目厭王氣。舊斷處為人行路,號雞公巷。”可見,此山因有“金雞之祥”,才命名為“金雞山”。“金雞之祥”指的是“王氣”,故秦始皇在閩中郡(今福州)的地方官就砍斷金雞的脊背,不讓金雞飛翔。又闢成“人行路”,踏上千萬只腳,叫金雞永世不得翻身。據山老說,雞公巷或雞公弄,就是今天金雞山路的前身。

  約2003年後,金雞山公園一度破敗,園容風貌差,遊人越來越少。公園裡的涼亭、石階、圍欄等基礎設施破損嚴重,多年無人維護,人工瀑布停止使用,公園內多處墓葬群未得到有效清理。同時,公園南大門西北角的地塊在2007年——2014年間被出租用於開設高檔餐廳性質的“映山紅”酒樓,遭市民詬病。當年南天照天君宮成了園內唯一值得一去的景點,因此多數福州市民去金雞山公園是為了拜祭照天君,鮮有去遊玩的遊客。

  2012年後,金雞山公園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造提升,因此提升了旅遊價值。2013年,金雞山公園改造工程一期1500米長的木棧道建成,完成金雞山公園南大門及入口廣場改造、環山公路“白改黑”改造和建設觀景平臺。2014年,園內的“映山紅”酒樓被強制關閉。2015年春節,金雞山公園的人工瀑布(三層疊瀑)景觀改造完畢,公園內部多條棧道完工,透過連線棧道環、攬城觀景棧道環、山脊休閒棧道等串聯公園各處,走在環山木棧道上,市民在休閒散步之餘,還可以一覽福州美景。

  步入公園大門,一組大型的“金雞報曉”群雕呈現在眼前。群雕高達8米,19只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生動逼真的雞站立在假山上。有的翹首引吭長鳴,有的雄風抖擻競相爭鬥,有的母愛深深呵護著小雞……它們極好地體現了整座公園的主題和特色,成了公園的標誌。

  群雕的背後屏風是一座高3米、長15米的弧形青石浮雕照壁,題為“原野牧歌”。壁上展現出一片古樸、淡雅的田園風光:山莊的疏籬茅舍,淙淙流水,茂密的林木點綴其間。轉運的水車和勞作的農夫重現遠逝的故事。整座浮雕宛如一首優美的田園山水讚美詩,使人耳目一新,心胸開闊。

  金雞山是北嶺山脈的支脈,它像一顆碩無比的碧綠翡翠,縱臥在晉安河東岸,為福州城名山,是福州市唯一由環城山脈嵌入市區的山,歷史文化積澱極多,曾出土從漢代到清代的許多珍貴文物。古籍《閩中記》載:“秦始皇時,望氣者(風水先生)雲:此山有金雞之祥,”山形似雞,故名金雞山。金雞山一帶名勝古蹟很多,如山頂有始建於唐朝的雙龍寺,山下有建於唐代的地藏寺,2004年後又搬遷修建了魏傑故居、南天照天君宮,增加了金雞山的人文底蘊。

  【結束語】金雞山公園依然保留著大自然山林的原始風貌,是福州城區少有的山野情趣濃郁的風景區,負氧離子濃度高,空氣清新。2015年,公園進行提升改造,新建環山攬城棧道、飛虹橋,新種植大量花草樹木,人文景觀亮點日益增多,成為福州市景觀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

泉州開元寺

  泉州開元寺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位於市區西街,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名蓮花寺,後改名為興教寺、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年號為名,遂改今名。

  開元寺現存僅為原來的十分之一二,在宋、元鼎盛時期有寺院120所,僧侶達千人。開元寺的大雄寶殿有86根大石柱,叫做百柱殿,因傳說建殿之時有紫雲蓋地,所以又叫紫雲大殿。大殿上方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亨,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

  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關於這件事,有一個很動人的傳說:一天,黃守恭夢見有一個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說等桑樹開白蓮花後就獻地結緣。幾天後,滿園桑樹果然都開出白蓮花,黃守恭深被無邊佛法所感動,果然把這片桑樹園捐獻出來。其實,黃守恭本為樂善好施之人,桑開白蓮之說乃是人們敬慕佛祖,附會而成,但這一神奇的傳說卻為泉州人民所津津樂道,世代相傳,因而開元寺也得了“桑蓮法界”的美稱。

  開元寺最有名的是它的雙塔,東為“鎮國塔”,西為“仁壽塔”,它們高40多米。塔每層的門龕兩旁有武士、天王、金剛、羅漢等浮雕像。雙塔歷經風雨侵襲,仍屹然挺立,它是泉州古城的獨特標誌和象徵,也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它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著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遊覽、觀瞻、揣摩和研究。其中東塔曾被列為“中國古塔”郵票四圖案之一。

  東塔名“鎮國塔”,鹹通六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十年才完工。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簷呈彎弧狀向外伸展,簷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態勢,顯得輕盈。每層塔簷角各系銅鐸一枚,微風吹動之時,鐸1聲叮咚,悅耳怡人。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紫氣飄搖。每一層塔壁上還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別刻有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共計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巧奪天工。

  西塔名“仁壽塔”。五代梁貞明三年王審知由福州泛海運木來泉州建此塔,初名“無量壽塔”。北來政和四年奏請賜名“仁壽塔”,前後經毀壞與重修多次,易木為磚,至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由自證法師易磚為石,先於東塔十年建成。西塔通高44.06米,略低於東塔,其規模與東塔幾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須觀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遊客與學者的廣泛興趣。


福建泉州戒壇的簡介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拜亭、大雄寶 ...

泉州的傳說

  泉州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原建於唐武則天時,唐玄宗以開元的年號為此寺命名。五代到宋時,寺旁設支院120所,元代併為一寺。現佔地50畝。寺內建築規模宏大,有許多茂密的古榕樹。大雄寶殿雕塑技術高超,尤其大殿柱頭鋪仰蓮護鬥上挑出一拱,上面附刻帶翅膀的飛天樂伎24尊,在國內古建築中罕見。殿前月臺須彌座的72幅獅身 ...

泉州門票是多少

  自2015年2月起,泉州開元寺取消門票,對所有遊客免費開放。   開元寺佈局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有:紫雲屏、山門、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東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館、準提禪院;西翼有安養院、功德堂、水陸寺;大雄寶殿前拜亭的東、西兩側分置鎮國塔、仁壽塔兩石塔,俗稱東西塔。   拜庭兩旁古榕參天,大 ...

泉州內的宋代石塔叫什麼

  泉州開元寺內的宋代石塔叫東西塔,它也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泉州開元寺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蹟,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內東、西兩座塔是中國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對石塔,是中國古代石構建築的瑰寶。   泉州開元寺內的宋代石塔叫什麼   泉州開元寺作為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一直以來被很多 ...

感受歷史文化氣息慈禧太后行宮

  相傳當年督辦衙門聽說慈禧太后要來避暑,便重金聘請高人設計太后行宮,但由於慈禧太后未成行而沒有開工。據說現在的慈禧太后行宮是根據當年的圖紙所建。傳說,慈禧太后的行宮的修建還與當時她的一個老情人有關。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本期鶴崗文化來為你解答。   慈禧太后行宮是清光緒年間,為迎接慈禧太后到觀都金廠“胭脂溝”視 ...

盤點安徽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可謂是人傑地靈,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建安文學、龍城畫派、北宋理學、徽文化、皖江文化等,湧現出老子、莊子、管子、曹操、華佗、包拯、朱元璋、李鴻章、陳獨秀、胡適、鄧石如、趙樸初、吳作樟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他們對安徽文化的形成都作出卓越的貢獻,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盤點福建歷史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每一個時期都不缺乏英雄,尤其是在戰亂時期,不是有句話說:“亂世出英雄”嘛!而福建作為周朝時期的七閩之地,又有哪些英雄人物和歷史名人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1、林則徐(1785—1850年),字少穆,福州閩侯人,。嘉慶進士。曾與龔自珍、魏源、黃爵滋等提倡經世之學。歷官道員、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