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風箏的起源和它最初的用途

風箏的起源和它最初的用途

  1、風箏的起源,可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古人以鳥為形,以木為料,製成可在空中飛行的“木鳶”。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多線風箏。

  2、風箏的最初用途:戰爭時通訊和偵探的,並能作為武器帶上火藥進攻。

  3、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

  4、古代風箏,曾被用於軍事上偵察工具之外,更有進行測距、越險、載人的歷史記載。

中秋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是為了什麼 起源和發展

  中秋節是團圓,團聚的節日,而在中秋節不管是哪個地方都會吃月餅,那麼中秋節吃月餅最初的興起是為了什麼呢?中秋節吃月餅的起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吃月餅最初興起是為了什麼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

  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劃,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起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中秋節吃月餅起源

  中秋吃月餅起源於唐代。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傳最早還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貞觀四年時,征討突厥得勝並生擒其頭領,八月十五凱旋迴京。為慶賀勝利,京城長安通宵狂歡。當時有個經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獻餅祝捷。李世民接過華麗的禮盒,拿出胡餅笑指天上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之把胡餅分給群臣食之,這胡餅就是後來的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發展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白色情人節的起源和習俗

  起源

  白色情人節關於“白色情人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最多見的是起源與日本一說。但實際上,“白色情人節”是起源於義大利的羅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羅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對因為原本因違反戀愛結婚禁令而要被處死的戀人,羅馬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設立了情人節。而在一個月後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於是另訂為白色情人節。而此節日就從歐洲開始流傳到世界其它地方。

  習俗

  純手工曲奇由於“白色情人節”起源於歐洲,所以歐洲人對過“白色情人節”已有一定的歷史,並已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習俗。相傳,2月14日,男孩送女孩給禮物(一般為玫瑰花和巧克力)。經過一個月的考慮和考察,到了3月14日,如果女孩回贈男孩禮物(一般送純手工曲奇),就表示女孩認可男孩,可以談戀愛了。因此3月14日又稱為白色情人節。相比2月14日的熱烈,3月14日的故事表明了它更當是一個甜蜜的、相會的日子。

  禮物的含義

  皇后戀曲純手工曲奇是“白色情人節”的主要禮物,來源於英國的音樂家愛德華·埃爾加夫婦的愛情故事,因為愛德華的作曲靈感就是來源於他妻子所製作的純手工曲奇——皇后戀曲,所以純手工曲奇所代表的是女生對男生的溫柔、體貼、及愛意,所以成為了女士回禮給男士的重要禮物。

  名字的起源

  一開始,3月14日是沒有名字的,與2月14日一樣都叫做“情人節”。後來,人們為了把兩個節日區分開來,便將3月14日定為“白色情人節”。

  白色在歐洲國家看來是純潔、清純、有靈性的,就好像年輕的少女一般,就像西方人結婚要穿白色婚紗。這便成為了“白色情人節”名稱的重要來源之一。因為逐漸的流傳與發展,“白色”所代表的更是期盼與幸福,是對戀人的祝福。

  “白色情人節”源於歐洲國家,於上世紀70年代被日本人所接受並廣泛流傳。逐漸地,“白色情人節” 流行於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省等地區,是我們所知道的西方情人節的延續。

  因為西方對過“白色情人節”的習俗,所以在這一天,,或者購買純手工曲奇,以表達她們心中的愛意。

  近年來,“白色情人節”的風也開始向中國內地吹來,成為了情侶間必過的另一個節日,純手工曲奇便成為了“白色情人節”女生給男生比送的禮物之一。


萬聖節的起源傳播

  萬聖節前夜英文寫作 Halloween,是 All Hallow Even 的縮寫,也叫做“The eve of all Saintas' Day"。類似於平安夜被稱為 Christmas Eve,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夜。Hallow 來源於中古英語 ...

春聯的起源發展

   春聯的起源    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 ...

重陽節的起源習俗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 ...

母親節起源習俗

  母親節起源   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古希臘人每年春天都要為傳說中的眾神之母、人類母親的象徵--賽比亞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但這時還未形成母親節。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裡,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 ...

那達慕大會起源傳統專案

  那達慕大會起源   “那達慕”是蒙古語譯音,即“娛樂、遊戲”之意。作為蒙古族牧民的傳統娛樂競技活動,“那達慕”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區特點,發展至今,那達慕大會已是具備完整規模的年度體育盛會。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 ...

浴佛節起源各地活動

  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的佛教儀式節日。又稱佛誕節。是從求福滅罪的一種宗教要求傳衍而來。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蒙古族、藏族地區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盤日,故在這天舉行浴佛儀式。漢族地區佛教在北朝時多在四月八日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 ...

大年初一起源傳說

  大年初一起源   我國古代稱新年第一天為“元旦”或元日、元長、元朔、元春,具體日期在西漢以前各不相同,西漢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創“太初曆”,以正月初一日為元旦,從此歷代相沿,直至民國時期。“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