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饅頭的由來與歷史典故

饅頭的由來與歷史典故

  由來:

  因為做了是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歷史典故:

  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

雷氏的由來與歷史

  雷姓是中國知名姓氏之一。雷氏是一個歷代悠久、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十八位, 雷姓,百家姓》中排名第69位。

  據《姓氏考略》所載,東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有潳山蠻和南安羌改姓為雷。他們逐漸全盤漢化,再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根本已經與漢族成為一體,再也分不出彼此了。先秦時期,雷姓活動限於河南,但一直不活躍,史書上很少有記載。直到秦漢,雷姓東遷安徽、江西,開始在東部發達起來,形成著名的豫章雷姓大族。魏晉南北朝是雷姓發展的重要時期,西北羌族、氐族以及巴蜀蠻中雷姓的興起和漢化,陝甘寧地區和川鄂地區成為雷姓的重要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馮翊雷氏望族。唐宋時期,雷姓除繼續在西北發展外,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成為主流,到明朝時,雷姓的重心向南和東南移動,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尤盛於贛閩地區。

陝北道情的由來與歷史淵源故事

  陝北道情是陝西陝北地區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在2008年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道情的發展中,該戲曲和道教有密切的聯絡,因此陝北道情的藝術特色也和道教分不開。那麼,陝北道情的由來和歷史都有什麼樣的淵源呢?

  陝北道情的由來:

  陝北道情最早出現於清澗縣東解家溝的玄武村。據該村道情藝人王儒倫口述,清道光年間(1821—1850),山西忻州一批道情藝人前來本村和附近的寨溝演出,始將山西道情傳入清澗。後與當地的民歌結合,並吸收了眉戶、秧歌的藝術成分,形成了清澗道情。最早組班演出的是王儒倫的老爺爺,稱王家班,以坐唱形式演出。光緒年間至本世紀三十年代,清澗縣出現了史家河、巖頭、袁家河、樂堂堡等村的道情班子。他們經常出外演出,使道情戲傳播到子洲、子長、志丹、橫山、綏德等地,出現了村村社社有班子的興盛局面。演出形式從坐唱發展為舞臺演出,成為各地廟會賽戲的主要娛樂品種。往往是白天演出道情戲,晚上鬧秧歌社火。每年春節期間,村與村的道情、秧歌班子還要進行下帖和還帖式的相互邀請演出活動,當地稱為鬧紅火。

  民國二十四年(1935)紅軍長征到達陝北,陝北道情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道情藝人在傳統道情的基礎上,於橫山等地創造出一種新道情,因多演出反映陝甘寧邊區人民革命鬥爭生活的現代戲,故被群眾稱為“翻身道情”。藝術風格與老道情迥然不同,老道情深沉悲壯,新道情歡樂、豪放和明快,多富有新的時代特色,普遍受到了歡迎。老道情因之日益衰落,各地城鄉班社均改唱新道情,如清澗下武村班、曹家塔班、陳家坪班、坡家溝班、八斗岔班、淮家灣班、橫山破羅村班、柴辛梁班、子洲裴家灣班、強家溝班、劉家川班、子長強家溝班、榆林鎮川堡班、延川白家河班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陝北新道情有了進一步發展。各村堡的民間班社不斷擴大,一些班社還購置了新箱,培養出了一代新的演員,並創作演出了大批現代戲。

  陝北道情的歷史淵源故事:

  道情,是由古代道士唸經、演唱、誦詠道教中的情理而得名的。據《唐書·禮樂志》“調露二年(公元679年)高宗命樂工制道調,祀老子”以及芝庵的“道家唱情,釋家唱性,儒家唱理,故曰唱道情,或曰道情,即道情調也,與法曲異名而同實”的說法便可得知,道情產生於唐代,最早是道教觀內詠唱的“經韻”,文體為詩讚體。後來吸收了詞調、曲牌,演變成為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也稱“道歌”。

  唐代,皇權與道教關係密切,將道教作為國教。為了維護道教的地位,爭取信徒,道士在道院大唱道經故事。為了招徠更多的聽眾,又採用民間故事和歷史傳說故事來演唱,逐漸將道院裡的說唱傳至民間。後經藝人們的創造、發展,形成了簡單的、也是最早的道情清唱、說唱形式。道情就是這樣隨著道教的興盛而興起。

  宋代,以道教為正教,大力宣揚道教之說。真宗尊奉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並修築了極為壯麗的昭應宮、會靈觀。後來,徽宗迷道更甚於真宗,在全國各地廣修道觀,使道院與道士劇增。這就使當時流行於民間的道情得到了擴大和發展,主要表現在:在唐代使用琵琶、座鼓、鍾、磬等伴奏樂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迄今為止道情仍然沿用的主要樂器——漁鼓和簡板,促進了道情唱調音樂形式的建立和風格的形成。

  元代,元太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為統一中國,均曾求助於道教。他們對宣揚漢族統治之戲曲予以禁止,但對神仙道化戲卻很少干涉,故元雜劇作家寫八洞神仙度化之戲,在元曲中佔到了四分之一多。此時,已在民間廣為流行的道情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由坐班清唱發展成為廣場演出,並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皮影,成為有人物、情節的對唱表演,作為戲曲劇種已見雛型。

  清代較重喇嘛教,道教漸趨低潮。但因慈禧夢想長生不老,道士高雲溪便“以神仙之術惑慈禧,時入宮數日不出”,並秘密參與朝廷之事,故道教得以繼續延續,而此時的道情也繼續得以發展。一些文人學士紛紛循舊調創新曲,使道情的體載更加豐富。道情以“耍孩兒”、“清江引”、“罩羅袍”等為主要唱段,又吸收、採用了秦腔與其它梆子戲的一些鑼鼓、唱腔、表演、劇目以及民歌小戲,逐步形成為成熟的道情戲。

  綜上所述:道情不僅源於道教,而且在它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一直與道教有著密切地聯絡,是一種與道教無法割裂的戲曲藝術形式。


敦煌飛天的由來歷史

  敦煌飛天起源於佛教剛傳入不久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人們將飛天稱為飛仙,後來隨著佛教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將飛天和飛仙的形象融合,慢慢變成中國敦煌藝術的專用名詞。敦煌飛天曆經十個朝代的交流變化,藝術形象各不相同,頗具特色。   敦煌飛天是怎麼來的   敦煌飛天的稱呼起源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佛教剛傳入不久時, ...

寒食節的由來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寒食節由來的傳說

  寒食節的由來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寒食節由來的傳說   寒食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之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後為 ...

南京玄武門的由來有何歷史典故

  南京玄武門的由來的歷史典故: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也就是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 ...

有關川菜的起源歷史由來

  川菜在中國的飲食界裡具有特別的地位,川菜的口感號稱百菜百味,當然讓人最為影響深刻還是川菜獨一無二的辣和香。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川菜文化有著二十多種複合味型。那麼關於川菜的起源和由來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川菜是中國十大名菜的主要菜餚,發源於古代的巴國和蜀國,經歷了春秋至秦的啟蒙時期後,在兩漢兩晉,呈現成初 ...

淺析魯菜起源歷史由來

  山東地區的飲食特點,傳統食俗被統稱為魯菜文化。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不斷的總結和探索魯菜最終成為了中國八大菜系之首。魯菜影響廣泛,那麼關於魯菜的起源和魯菜形成的歷史由來,你是否有所瞭解呢?   山東古為齊魯之邦,地處半島,三面環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海鮮水族、糧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蟲野味一 ...

淺述葡萄酒的起源歷史由來

  葡萄酒是經由新鮮葡萄汁的發酵而後釀製而成的一種酒精飲料。和普通的酒精飲料不同,葡萄酒中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葡萄酒的酒文化擁有的年代更是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的先人就已經飲用葡萄酒了,時至今日更是風靡全球。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記載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萬年前誕生,已遠至歷史無法記載。葡萄酒是自然發酵的產物 ...

荷葉粉蒸肉的由來典故

  荷葉粉蒸肉是一款在家常菜文化裡享有較高聲譽的漢族名菜。其味散發著荷葉清香,蒸出來的五花肉鮮肥軟糯而不膩,再加上作料的相襯,即使是在夏天食用也感覺很適合胃口。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荷葉粉蒸肉相關的歷史傳說。   自從關羽救下了落草為寇的周倉後,周倉遍忠心耿耿的追隨關羽左右。傳說周倉手腳上長滿了厚厚的茸毛,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