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鬧春牛是哪個少數民族

鬧春牛是哪個少數民族

  1、在立春之日舉行鬧春牛活動是侗族地區的傳統。

  2、鬧春牛活動既是慶祝頭年的豐收,又透過拜節的形式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成為侗家新春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

  3、鬧春牛在通道侗族自治縣村村寨寨都有,只是規模不同,內容一樣,形式一樣。

  4、“鬧春牛”是侗族地區最具嬉戲性、幽默性的娛樂專案之一,集生產勞動各個環節的動作以及村民們在勞動中的娛樂活動為一體。既有做各種農活的模擬動作,如犁田耙田,扯秧、插秧、耨秧、打穀、挑禾把等,又有婦女們身揹小孩撈蝦、捕魚、潑水嬉戲、山歌對唱、木葉伴歌等嬉鬧場面。所有婦女的扮演者都由男人裝飾扮成,動作詼諧、滑稽,令人捧腹。

鬧春牛是哪個少數民族

  1、在立春之日舉行鬧春牛活動是侗族地區的傳統。

  2、鬧春牛活動既是慶祝頭年的豐收,又透過拜節的形式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成為侗家新春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

  3、鬧春牛在通道侗族自治縣村村寨寨都有,只是規模不同,內容一樣,形式一樣。

  4、“鬧春牛”是侗族地區最具嬉戲性、幽默性的娛樂專案之一,集生產勞動各個環節的動作以及村民們在勞動中的娛樂活動為一體。既有做各種農活的模擬動作,如犁田耙田,扯秧、插秧、耨秧、打穀、挑禾把等,又有婦女們身揹小孩撈蝦、捕魚、潑水嬉戲、山歌對唱、木葉伴歌等嬉鬧場面。所有婦女的扮演者都由男人裝飾扮成,動作詼諧、滑稽,令人捧腹。

民間絕活深圳“鬧”春

  

  

  麵人深受孩子們喜愛。

  

  深大退休教授張濟康(左)展示剪紙作品。

  

  民間麵塑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的剪紙、活靈活現的麵塑、五顏六色的風車、巧奪天工的糖畫 這些散於民間的傳統藝術,春節期間被集體請進了深圳中心書城,不僅讓市民一飽眼福,而且也使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 年味 更濃 鄉味 更重。

  從年初一開始,位於深圳中心書城的中華民間手工藝展演,成為深圳人過年的一大熱門去處。來自五湖四海的民間藝術家匯聚一堂,現場表演剪紙、捏泥人、編織鞋、米上刻字、糖畫等各色民間絕活。市民在充分領略民間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感受著一個別有滋味的中國年。

  退休老人現場剪紙

  每逢下午2時開始,位於中心書城一樓中庭的剪紙藝術展演總是熱鬧非凡。來自彩田剪紙藝術研究會的一批老年人,正在這裡展出他們的剪紙作品,並現場表演剪紙。

  彩田剪紙藝術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新初是此次展演活動的組織者之一。他告訴記者,這次展出的154幅作品,大部分是由研究會里退休老人創作的,涵蓋了包括陝北、山東、北京等地的剪紙風格。 我們參加剪紙活動,就是為了求健康、求快樂、求情趣。此次參加中心書城的展演,也是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剪紙這項雅俗共賞的民間藝術,為深圳人的春節增添更多喜慶吉祥,增添更多傳統的中國元素。

  雖然屬於 半路出家 ,但這批退休老人的剪紙水平卻非同一般。展演現場,不少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拿起手工剪紙,根本不用畫,拿起剪刀喀嚓喀嚓幾下,一眨眼功夫,各種形象的人物啊、動物啊,都栩栩如生呈現於觀者眼前。他們的展演作品並非簡單地照著書本模仿,更多的是把鄉情民俗與民間傳說故事巧妙結合,或者乾脆是反映現代生活的原創作品。其中,既有中國傳統的 喜鵲報喜 、 鴛鴦戲水 等作品,也有 閱讀暖人心 、 放牛娃也愛讀書 等反映時代新貌的作品,吸引不少路人駐足觀看。

  方寸之間別有天地

  一隻小小的鼻菸壺,內壁竟可以用細小的針筆畫上山水、花鳥、人物,形象逼真,筆觸精妙。昨天在中心書城二樓中庭的民間藝術展區,冀派內畫代表劉守信的超凡技藝,著實讓不少觀眾大開眼界。

  據介紹,內畫藝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以玻璃、水晶料器、琥珀等為壺坯,用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瓶內反手繪出精妙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色彩豔麗,可謂 方寸之間,別有天地 。迄今,內畫藝術在中國形成了冀、京、魯、粵四大內畫學派。

  已經從事內畫20多年的劉守信此次也是受中心書城的邀請,特意來參加民間藝術展演活動。為了強調內畫的精雕細刻,劉守信拿起畫筆伸進玻璃瓶內現場演示如何作畫,一筆一畫小心翼翼,讓一旁觀看的人都忍不住屏住呼吸,大氣都不敢出,生怕打擾了藝人創作。 內畫最考驗人的專心和耐心,別小看一隻小小的鼻菸壺,有的時候也要畫上兩個小時,複雜的還需要10天。 劉守信指著他已經完成的作品介紹說。

  (責任編輯:admin)


“舞”漸成絕唱

     春節期間,東莞常平將與珠璣古巷聯手舉辦首屆東莞民間藝術節,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舞春牛”將作為古巷民間藝術重頭戲被列入邀請名列。但由於“春牛”只剩下舊牛頭、隊伍難於組織等原因而難以成行。   為讓人們欣賞到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代表作之一的“舞春牛”,承辦方隱賢山莊又利用元旦假期,走遍了南粵大地。但是“ ...

高州舞

  舞春牛又稱唱春牛和送春牛,流行於高州市與廣西接壤的南塘、石板、荷花、潭頭、大井、東岸地區、十九世紀由廣西傳入。凡例民間傳說為演唱主要內容,表演形式十分簡單,唱腔只有“牛娘腔”一種,唱詞多為三、七、十字偶句,按本地聲韻分為上、下句,演出時配以打擊樂、管絃樂伴奏,唱詞即興編成,多為祝頌歲稔豐收、人壽年豐之類的 ...

九江

  春牛   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東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勸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 ...

太谷打

  清代,每歲立春時節,居民有打春牛習俗。立春前數日,縣城各商行籌集資金,紙紮春牛,內裝五穀雜糧及核桃、柿餅、油麵、米粘等年貨,另裝365枚銅錢。屆時將春牛置縣城南關春臺之上,立春之日,各村社火入天助興。時辰一到,迎春鼓響,鳴炮三聲,縣令步上春臺,默禱五穀豐登祝詞,並用木棒將春牛打碎。肚內什物四濺,居民爭搶, ...

武城文化

  彩紛呈的廉政歌曲大聯唱、妙趣橫生的廉政猜謎活動、活潑搞笑的廉政小品……連日來,武城縣各社群將廉政文化建設和春節文化活動有機結合,使廉政文化融入到社群群眾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中。   春節前後,武城縣積極舉辦了寓教於樂的廉政文化藝術活動,開展了廉政電影巡迴放映、廉政書畫攝影比賽、廉政猜謎活動、廉政徵文比賽、 ...

“立春”喝酒吃春餅打

   “立春”喝春酒吃春餅打春牛   “立春”是24節氣之首,這時氣溫開始回升,多風,民謠說“春天鵝毛起”,象徵春天開始了。   立春為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每年的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開始。《曆書》中說:“大寒後十五日,鬥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立 ...

  廣西邕寧縣等地春節遊藝活動。牛身用竹片編織而成,黑布或灰布做套。綿紙做頭和角,畫上中眼。兩人一頭一尾鑽入布套中,邊唱邊舞。一人頭包毛巾,手扶犁架跟在後面,做犁田狀。其他人或提燈籠,或敲鑼鼓,或領唱春牛歌。每到一村,先在土地廟前表演,叫做"老虎入村投土地"。然後挨家挨戶預祝人壽年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