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戲蓮葉間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出自漢代漢樂府創作的一首樂府詩《江南》。這是一首採蓮歌,反映了採蓮時的光景和採蓮人歡樂的心情,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畫面。
原文: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譯文:江南又到了適宜採蓮的季節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用了修辭手法的名人名言:1、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 我是你的,我的祖國!都是你的,我的這心、這靈魂;假如我不愛你,我的祖國,我能愛哪一個人?——裴多菲,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
3、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運用了用典的修辭手法。
“魚戲蓮葉間”直譯為魚兒在蓮葉間玩鬧嬉戲,以此來暗喻採蓮男女調情求愛的歡樂情景。這也是民間文學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魚戲蓮葉間”出自《漢樂府·江南》。其全詩如下: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黃河遠上白雲間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擬人可以透過形容詞等表現出來。擬人化的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又有了擬人化之後特有的具象效果。 ...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全詩是: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意思:留連:戀戀不捨;恰恰:是形容黃鶯的叫聲;嬉鬧的彩蝶戀戀不捨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叫聲婉轉動人 。
杜甫: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 ...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用了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以史詩般的氣勢記述農家的勞作、艱辛,以時間為線索將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現出來。出自《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意思是: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蘆葦割。敘述農人一年到頭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反映了豐富的生產勞動的內容和濃郁的節氣風俗,應該說是不可多 ...
1、遠遠望去,一座座翠綠的山峰連綿起伏,有的像高大的金箍棒,筆直筆直,峰頂隱沒在雨霧之中;有的如錐,就像一個三角形穩穩地矗立在那兒,更多的,則像一層層波浪總也看不到頭。
2、秋雨如煙如霧,無聲地飄灑在那空地上的瓦礫堆裡,枯枝敗葉上,淋溼了地,淋溼了房,淋溼了樹。
3、萬里晴空,陽光燦爛。春姑娘曬得 ...
1、艾青的這篇文章運用了比喻和象徵的修辭手法。
2、這是一首描寫“綠”的詩。作者是艾青。他用樸素的語句寫下了綠的美。
3、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蔣正涵,字養源,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於浙江金華,現當代文學家、詩人、畫家。 ...
運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將“芳菲盡”與“始盛開”對比,寫的是詩人在山外春已歸去的時節,在山中卻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這種自然界的強烈反差,令詩人產生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複雜感慨。從字面上,詩人在登山之前,曾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當一片春景映眼簾時,又感到一些由衷的驚喜與無奈的寬慰。 ...
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互辭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