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魯迅風箏結尾段的內容作用是什麼

魯迅風箏結尾段的內容作用是什麼

  與開頭照應,在異地北京看到風箏,想起了故鄉春天的一段往事,引起無可把握的悲哀。弟弟對那段往事是否真的忘記,留給讀者極大的思索空間。如果真的忘記了,則使哥哥永遠無法補救錯誤,檢討錯誤,增加了文章沉重的心理份量。如果弟弟明明沒有忘記,卻對哥哥說忘了,這虛假的禮貌和可怕的城府,更說明封建的教育已經深深毒害了人的靈魂。以沉重、冷峻的結尾真切的表達了自己的自省之情,以及無法原宥自身的悲哀與苦悶。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對舊社會的厭惡之情,還有對精神的損傷,就是人吃人。

結尾段的作用結構上和內容上

  文章的結尾段在內容上,有抒發感情,表達思想,豐富文章內涵的作用;在結構上,有篇末點題,照應開頭,昇華主旨,畫龍點睛,讓結構緊湊,脈絡清晰的作用。

  結尾段的寫法(1)簡要評價或作結論:文章的最後幾句概括全文內容,並進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觀點。

  (2)首尾照應句: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句上,達到再次肯定或強調的效果。

  (3)用反問句結尾:雖然形式是疑問句,但意義是肯定的,具有很明顯的強調作用,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4)提出展望或希望:對未來提出展望或希望,號召讀者為此而行動。

  (5)引用名人名言、諺語、常用習語結尾。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1)開頭:總領全文,引出下文,開篇設疑,開門見山,開篇點題。

  (2)中間:承上啟下,為後文埋伏筆、作鋪墊。

  (3)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主旨(點明中心,揭示主題,畫龍點睛),首尾呼應,結尾照題,突出中心,深化主題,昇華主題。

議論文結尾段的作用

  議論文結尾段的作用:首先回應你的中心論點,其次鑑於文章結尾的多重性,可以以具體事項具體討論。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


結尾在結構和內容上的作用

  結構上收束全文,與開頭相照應;內容上,深化中心,留下想象的空間,增強感染力。結尾段作用往往是“卒章顯志”或進一步深化主題,使文章自然收束。   結構上:   1、總結上文。   2、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   3、照應題目、照應開頭、前文。   內容上:   1、畫龍點睛、點明事件的意義,點明中心   ...

文章開頭結尾即過渡作用

  文章開頭、結尾即過渡段的作用:   1、開頭:結構設懸念,做鋪墊,引下文,點題,總領全文內容,奠定基調,交代背景;   2、過渡段:結構上承上啟下;   3、結尾:呼應開頭,照應前文,總結全文,抒發作者的感情,昇華感情,點明中心。 ...

魯迅風箏結尾有什麼含義

  1、與開頭照應,在異地北京看到風箏,想起了故鄉春天的一段往事,引起“無可把握的悲哀”。這是魯迅對自己以前的一次錯誤的痛心的檢討;   2、北京雖然天空飄起了風箏,但是,與南方不同,此時“嚴冬”並沒有結束,還處在“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中,這些話暗示著扼殺童心的封建家長式的教育遠遠沒有退出歷史舞臺。魯迅心裡顯得 ...

小說最後一作用有哪些

  從結構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   小說結尾藝術效果①表現手法上,是否與前文伏筆照應,使人覺得在情理之中。與前文形成對比,昇華主題,發人深思。   ②主 ...

緩和坡作用是什麼

  緩和坡段指的是在縱坡長度達到坡長限制時,按規定設定的較小縱坡路段。   作用是避免汽車長時間使用低檔爬坡或下坡而使汽車汽車行車不安全的可能、減輕上坡時汽車機件負荷和下坡時降低制動器過高的溫度。.   緩和坡段的具體位置應結合縱向地形起伏情況,儘量減少填挖方工程數量,同時應考慮路線的平面線形要素。在一般情況 ...

關於魯迅的手抄報內容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 ...

關於魯迅的手抄報內容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男,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台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