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鴻山泰伯祭祖節

鴻山泰伯祭祖節

  殷商末年,周太王長子泰伯為讓位於弟季歷,偕弟仲雍由陝西來到無錫,開創了吳文化。泰伯卒後,葬於鴻山南麓。泰伯墓始建於東漢年間(154年),後歷代都有修建。為了緬懷這位淡泊權位、開拓江南的吳國始祖,每逢清明節前後附近百姓和泰伯後裔便會自發祭祀泰伯,由此形成一年一度的泰伯廟會,參加人數達幾十萬。

“中國名小吃之鄉”大理巍山將舉辦彝族祭祖節暨小吃節

  

  人民網昆明2月16日電 2月25日至3月1日,雲南大理巍山將舉辦 2012年中華彝族祭祖節暨“美食大理·品味巍山”第二屆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活動期間,遊客們不僅可以親身感受濃郁的南詔文化和彝族文化,還可以品嚐到巍山傳承上千年的扒肉餌絲、過江餌絲等地方特色,大飽口福。

  巍山有著“魅力巍山,小吃天堂”的美譽,被中國烹飪協會命名為“中國名小吃之鄉”。據介紹,在舉行中華彝族祭祖節的同時,巍山還將舉辦“美食大理·品味巍山”第二屆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不僅可以品嚐到巍山傳承數千年的扒肉餌絲、過江餌絲、“一根面”、青豆小糕、涼粉等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還有蜜餞、鹹菜、牛乾巴等老字號食品在茶餘飯後點綴餐點。不僅如此,小吃節還將組織燒烤一條街活動,大理州十二縣市最具特色的燒烤將集中展示。此次活動期間,大理巍山還將舉行人工栽培最高茶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申報活動。

  說到彝族祭祖,還有一段歷史。在公元714年,南詔第三代王盛邏皮奏請唐皇李隆基並得到恩准,在巍寶山建土主廟為祖父細奴邏塑金身供奉。自此,誕生了彝族不同於其他民族的獨特信仰崇拜——土主信仰崇拜。每年,彝族同胞都要在巍寶山土主廟殺豬宰羊,載歌載舞以傳統的祭祀方式祭祀先祖,1200多年從未間斷。2007年3月26日(農曆二月初八),巍寶山南詔土主廟舉辦了盛大的南詔十三代王銅像開光祭祖活動。專家一致確定把巍寶山南詔土主廟定為中華彝族尋根祭祖聖地,並將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十五定為祭祖節,確定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為主祭日。今年的祭祖活動將於2月29日(農曆二月初八)在巍寶山舉行。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和古都。“南詔古都、彝族故里、道教聖地、鳥道雄關、紅河之源、和諧回村”,是大理巍山極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六張名片。

祭祖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故人們也在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氣候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稱為"燒衣節"。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關於祭祖節還有這樣一個蔡倫造紙和蔡莫燒紙的故事。

  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回來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開啟,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慧娘慷慨地送給鄉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俗。相傳這一習俗起源於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共慶彝族祭祖

     開幕儀式上的文藝表演現場。      彝族演員們在表演節目。      歌手曲比阿烏為群眾演唱歌曲。      開幕儀式現場。   2月29日,2012中華彝族祭祖節暨 美食大理、品味巍山 第二屆中國大理巍山小吃節在雲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開幕。當地數萬各族群眾與中外來賓歡聚一堂,共慶佳節。   新 ...

焉支風情旅遊觀光

  農曆六月初六,俗稱"去病節",是河西走廊民間的傳統節日。山丹、永昌、民樂、甘州等地農家多有到焉支山賞景消夏,遊玩避暑;上鐘山寺求兒盼女,償還心願,或在家中晾曬衣物、清掃房屋、防蟲防鼠防病的農家習俗。每年這一天,焉支山香客蜂擁,遊人如潮。玉皇觀、三佛殿中香花寶幢,梵唄陣陣。縣上同時舉辦焉支山 ...

畲族——祭祖

  祭祖節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祭祖活動。畲族村寨建有宗祠、支祠或祖寨。內供畲族祖先的祖牌,有的還塑有藍姓和雷姓始祖的塑像,祠內擺有龍頭杖、香亭、香案、香爐等。祭祖開始,先放神銃三響,鞭炮連聲,鑼鼓喧天,祭案上擺供茶酒三牲。凡本族祠後裔當年 結婚者,生有男孩子者,家有老翁做壽者,均要送“兩日製”龍燭一合, ...

摩梭人的轉、轉海

  轉海節   鑲嵌在鹽源縣左所區崇山峻嶺之中的瀘沽湖,當地人稱“謝納咪”,意思是母海,母親的海,她用寬厚的胸懷、肥美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勤勞、純樸、熱情、豪爽的摩梭人。轉海節,即轉母湖、祭母湖神之意,每到初一、十五或初五、二十五,轉海者個個穿著鮮豔的服裝,帶著乾糧或騎馬,或步行,或坐船繞湖,湖面和湖岸上不時傳 ...

洪洞縣大槐樹尋根祭祖

  隨著改革潮流的高漲,以古大槐樹移民遺址為載體的“根祖文化”活動空前活躍,蓬勃發展。九州大地、乃至四海大槐樹後裔,思鄉尋根之情,回鄉祭祖之潮與日俱高。為順應這一歷史潮流,1991年,由洪洞縣委、縣政府,舉辦了首次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   “尋根祭祖節”,定為每年4月1日至10日。主祭日為漢民族傳統節日 ...

精神是什麼

  1、泰伯精神,即禮讓仁孝、清廉守信的高貴品質和躬耕為民、開拓進取的高尚精神,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主旋律。   2、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三讓王位、千里奔吳的禮讓精神;中原文化與江南文化相存的包容精神;開挖伯瀆河、構築勾吳城的開拓精神。 ...

奔吳的故事發生在哪裡

  1、《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泰伯奔吳的故事發生在今天(無錫)一帶。   2、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周太王非常喜歡季歷的兒子姬昌,想將來讓姬昌繼承王位。泰伯為了成全父親的這個願望,就三讓王位帶著弟弟仲雍,從中原到了現無錫市郊的梅村(也稱梅里),開發了廣大的江南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