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鵝湖山下稻梁肥原文

鵝湖山下稻梁肥原文

  1、原文:

  《社日》

  【作者】王駕 【朝代】唐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譯文:

  鵝湖山下,莊稼長勢喜人,家家戶戶豬滿圈,雞成群。天色已晚,桑樹柘樹的影子越來越長,春社的歡宴才漸漸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攙扶下高高興興地回家。

鵝湖山下稻梁肥全詩

  1、出自唐代王駕的《社日》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譯文: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裡豬肥雞壯,門扇半開半掩。

  3、西斜的太陽將桑柘樹林拉出長長影子,春社結束,家家攙扶著醉倒之人歸去。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原文翻譯及賞析

  1、原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翻譯: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來游去。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3、詞中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悅性的漁人形象:春江水綠、煙雨迷濛,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岸畔桃紅,江水猛漲,鱖魚正肥時;青箬笠,綠蓑衣,漁人醉垂忘歸時。全詞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這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這是一首色彩明優意萬千,脫離塵俗釣湖煙。思深韻遠情融景,生活任行樂自然的抒情詩。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之上原文及翻譯

  1、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

菽的菽是指

  1、菽是豆類的總稱,此處指豆類。   2、《春秋·考異郵》裡面有詳細的解釋:   “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意思是菽是莊稼裡面最強的,古時候稱作尗,漢代的時候稱為豆,現在稱作菽。菽是豆類的總稱,不過大豆叫菽,豆苗叫霍,小豆叫荅)。 ...

菽的菽是指

  稻梁菽的菽是指大豆。原句出自《三字經》:“稻梁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意思是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如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 ...

菽的菽指什麼

  菽是豆類的總稱,此處指豆類。《春秋·考異郵》裡面有詳細的解釋: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   豆類泛指所有能產生豆莢的豆科植物,同時,也常用來稱呼豆科的蝶形花亞科中的作為食用和飼料用的豆類作物。在成百上千種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廣為栽培的豆類作物不逾20種。 ...

菽中的菽指的是啥

  菽,豆類的總稱。   1、《說文》中有:“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   2、《漢書·五行志》中有:“按,象戴種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菽草之難殺者也。”   3、《春秋·考異郵》中有:“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   4 ...

謀是什麼意思

  為稻梁謀   釋義:中途離席是因為怕聽到有關文字獄的訊息和議論,著書寫作只是為了餬口而已。   出處: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詠史·金粉東南十五州》裡一名句:“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此詩反映的是那時文人做文章只為謀生存,提及文字獄,就面有異色,真是談虎色變。   賞析:這兩句詩寫出了清代一些知 ...

後漢書班列傳原文

  1、漢將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風。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為軍司馬。與兄雄俱出敦煌,迎都護及西域甲卒而還。因罷都護。後西域絕無漢吏十餘年。   2、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請出兵匈奴,報索班之恥,因復取西域。鄧太后召勇詣朝堂會議。勇上議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強盛,兼總百蠻,以逼障塞。於是開通西域,離其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