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在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一般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食品中黃麴黴毒素的檢出率比較高,在中國,產生黃麴黴毒素的產毒菌種主要為黃麴黴,1980年測定了從17個省糧食中分離的黃麴黴1660株,廣西地區的產毒黃麴黴最多,檢出率為58%,總的分佈情況為:華中、華南、華北產毒株多,產毒量也大,東北,西北地區較少。
黃麴黴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在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一般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食品中黃麴黴毒素的檢出率比較高,在中國,產生黃麴黴毒素的產毒菌種主要為黃麴黴,1980年測定了從17個省糧食中分離的黃麴黴1660株,廣西地區的產毒黃麴黴最多,檢出率為58%,總的分佈情況為:華中、華南、華北產毒株多,產毒量也大,東北,西北地區較少。
1、黃麴黴素汙染主要存在於發黴的玉米中。
2、黃麴黴毒素及其產生菌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有些菌株產生不止一種型別的黃麴黴毒素,在黃麴黴中也有不產生任何型別黃麴黴毒素的菌株。
3、黃麴黴毒素主要汙染糧油及其製品,各種植物性與動物性食品也能被汙染。
由於黃麴黴毒素需要在280C的條件下才可以發生裂解,其毒性才可以被破壞,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如此高的溫度。去除常見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可以採用另外一種方法,即透過鹼水的洗滌,以使黃麴黴毒素轉化成一種可以溶於水的物質,進而將其去除。
稻米: 其汙染的黃麴黴毒素主要分佈於米糠層內,在淘米時,應反覆加水搓洗,直到水清為止。
蘑菇:發黴後,要經沖刷、烘乾冷卻儲存。
榨菜、大頭菜等鹹菜:一旦生黴,要立即洗淨烹熟食用,不可再存放。
香腸、臘肉:若出現黴斑,應立即用溫水洗刷,然後掛通風處晾乾,臘肉亦可先採取滷煮法處理後再晾乾。
黃花菜:返潮生黴時先曬除潮氣,再衝冼晾乾。
黴變的花生:其果仁外表長有黃綠色黴菌,種皮或兩片子仁內表面呈暗褐色,正常的種皮有皺褶,與未成熟花生仁的幹成熟花生仁種皮應該成淡紅色、紅色、深紅色或褐色,癟皺縮不同,或花生仁有破損現象等,都說明有可能汙染了黃麴黴毒素,應棄之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