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成語“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出自唐代詩人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1、表裡山河的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裡山河,必無害也。’”杜預注:“晉國外河而內山。”
2、表裡山河,漢語成語,拼音是biǎo lǐ shān hé,意思是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
“誠”與“信”作為倫理規範和道德標準,在起初是分開使用的。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說:“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義是指遵守承諾,言行一致,真實可信。
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書》中:“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裡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是“誠信”的意思。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信用,強調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
1、大義凜然:意思是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2、浩氣凜然:意思是浩然之氣令人敬畏;
3、正氣凜然: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4、天賦凜然:很有天賦,曠世難尋;
5、神色凜然: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
釋義:純正和諧。
出處:《論語·八佾第三》:“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八佾第三》是指《論語》的第三篇。本篇以”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開頭,所以後人取名為《八佾第三》。文字為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
修養,指人的綜合素質;道家的修煉養性等。語出唐 呂岩《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裡。”是修行後的表象,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改造,透過修行後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修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養只是表象。 ...
文淵:出自明代的文淵閣明宣宗所言:“太宗皇帝肇建北京,亦開閣於東廡之南,為屋凡若干楹,高亢明爽,清嚴邃密,仍榜曰文淵。” 乾隆帝說:“蓋淵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於是乎分焉。欲從支派尋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則躡迷途而失正路,斷港之譏有弗免矣。”
文淵就是指知識淵博,文淵閣就是藏書之地。 ...
”實事求是“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意思是指從實際物件出發,探求事物的內部聯絡及其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事物的本質。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實際情況辦事。當時河間王劉德應時而起,“於灰盡之餘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劉德為王26載,始終沒有捲入諸王爭權的政治漩渦,而將其畢 ...
同“青眼”。宋王明清《春娘傳》:“居二年,會新守至,守與司理有舊,司戶又蒙青睞。”
青睞音:qīnglài。釋義:[favour]青眼;垂青。青,黑色。青眼,眼睛正視時,眼球居中,故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尊重。白眼,眼睛斜視時則現出眼白,故“白眼”是對人輕視或憎惡的表示。
相關文獻:阮籍“曠達不羈,不 ...
《禮記·禮運》的《大同篇》中,有這樣的幾句:“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意思是說:讓年老的各有適當的歸宿,年輕的各有一定的用處,年幼的各有應得的成長條件,鰥寡孤獨和廢疾人,都有受到贍養的權利,這是儒家設想的所謂“大同世界”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