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中元,或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俗稱“七月節”。農盧沽酒殺鴨歡宴。此時,夏種已畢,鴨子肥壯,又不準下田,需要宰除一些,故又名“鴨子節”。農曆七月十五日,又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又叫“鬼節”,佛教稱“盂蘭盆會”。舊時各地成立無祀會,剪五色紙衣裳,稱為孤衣,與金銀紙錢一併焚燒。有人以紙為袋,袋上書已故親人姓名,中裝紙錢,焚之。還有人到“厲壇”或路口祭祀無後代的死者。還有一些地方請道士設壇打醮,系迷信之陋習。
本區中元,或在農曆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俗稱“七月節”。農盧沽酒殺鴨歡宴。此時,夏種已畢,鴨子肥壯,又不準下田,需要宰除一些,故又名“鴨子節”。農曆七月十五日,又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又叫“鬼節”,佛教稱“盂蘭盆會”。舊時各地成立無祀會,剪五色紙衣裳,稱為孤衣,與金銀紙錢一併焚燒。有人以紙為袋,袋上書已故親人姓名,中裝紙錢,焚之。還有人到“厲壇”或路口祭祀無後代的死者。還有一些地方請道士設壇打醮,系迷信之陋習。
相信很多朋友對於放蓮花燈這一習俗並不陌生。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某些影視劇上,都常常能看見一些人逢年過節會在池中放入蓮花燈,而燈上寫上自己的心願或是思念之人的姓名,以及對逝者的祝願等等。這些都是民間的一些重要習俗。
七月十五鬼節
中元節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大節之一。在過去,中元節的隆重甚至超過了春節。又稱為七月半、吉祥如意月、盂蘭盆節、施孤、齋孤、鬼節這些,實際的傳統節日時間就是在每一年的陰曆7月14或十五日。傳統節日目地便是祭祀祖先、拜祭神鬼的傳統節日。
放荷花燈為習俗
蓮花是佛教中吉祥的物品,而數字七在過去也擁有復活的含義。過去人們覺得先祖的亡者會在中元節的情況下返回世間,因此大家在這一天要提前準備拜祖、放河燈、燒香這些。在其中放荷花燈便是最重要的民俗文化習慣性之一。
祭拜河神
在我國赫哲族,河燈節是當地隆重的傳統節日,與中元節是同一天。傳統節日舉行的目地便是為了更好地祭拜河神、祈禱平安身心健康、祝願族人順利大豐收,實際的傳統節日時間就是在每一年的陰曆七月十五。而放河燈的目地便是為了更好地祈禱平安、祝願身心健康、祝福大豐收這些,這也是赫哲族最重要的河燈節慶賀方法。
每個節日都有屬於它的固定時間以及風俗民情,比如七月節這一天,就是在七月初七。這個日子往往很受人們的歡迎,因為它的來源起於一個美麗而又悽美的傳說,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一天也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深受大家的喜歡。
時間在七月初七
七月節是我們都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它的具體時間是在農曆的七月初七,又叫做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習俗乞巧
在七夕節這一天,我們會有一個乞巧的習慣,有名七夕乞巧。傳統說來,這是閨中雅事,這一天,凡是想成為巧婦的女子,都有向織女乞巧的方法。《西京雜記》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皇室貴族,競相追逐效仿乞巧之盛事,民間百姓跟隨學習,一時蔚然成風,以至於七夕亦有女孩節之稱。各地乞巧習俗,據《陝餘業考》和《續博物志》記載,並不僅限於七夕,就是在正月、八九月也都有。至於乞巧的方法,也多有不同。
七夕的習俗鵲橋會
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我們都聽說過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會有鵲橋相會,七月七日,因為月份和日期都屬陽。因此古人稱之為七夕,把它作為情人相會的佳期。《物原》中有“楚懷王初置七夕”的記載,由此可見,民間流行的七夕節,始於戰國時期。宋朝初期,北方民間也有將七月六日作為七夕節的。《容齋三筆》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治:七夕嘉辰,菩於令甲,今之習俗,多用六日,非舊制也,宜複用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