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不是處暑就涼快了,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乾燥,稱之為“秋老虎”。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
2020不是處暑就涼快了,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天氣依然炎熱,但是早上和晚上的溫度又會較夏季降低,而且此時天氣還會逐漸變得乾燥,稱之為“秋老虎”。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不時有秋雨降臨。
處暑後還要熱多久 過了處暑多久就涼快了
處暑時,南風仍有“秋老虎”,而“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月——9月之間,所以處暑之後還要熱上半個月之後。
處暑氣候特點: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後,屬短期回熱天氣,就像一隻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所以民間稱這段時間為“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相差不會太高。
處暑期間,明顯降溫的地方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溼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
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華南、西南和華西地區雷暴活動仍較多。在華南,由於低緯度的暖溼氣流還比較活躍,因而產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華西地區,由於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動也比較多。
處暑後注意“秋凍”:
“秋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溫度逐漸降低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產熱效率,提高對低溫的適應能力。
另外,秋季天氣轉涼後,時而出現氣溫回升的現象,俗稱“秋老虎”。因此,過多過早地增加衣物,一旦遇到氣溫回升,出汗著風,很容易因熱傷風而感冒。
天氣從熱到冷是個漸變的過程,有的人一到秋天就趕緊穿上許多衣服,甚至冷一點兒就穿上棉衣,這種做法欠妥。因為過早地穿上棉衣,會使身體缺失對冷空氣的逐漸適應過程,導致抗寒能力降低,從而使身體在低溫環境下的主動調節功能降低。
等到了數九寒冬的時候,鼻子和氣管一旦受到冷空氣侵襲,就會過度收縮,使血流量減少,引起抗菌能力減弱,躲在鼻子或氣管裡的病菌趁機活動,引起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發燒,使人傷風感冒。所以,衣物要慢慢地新增。
人的體溫一般在37攝氏度左右,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如今已經入秋,天氣轉涼,適當少穿些衣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增強對低溫的適應力。
但是“秋凍”並非適宜所有人,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肺病患者等特殊群體,並不適合低溫。
“秋凍”也要有個度,小心凍出一身病!老病根都是這樣凍出來的!
處暑為什麼在立秋之後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之後,代表由炎熱的夏天進入涼爽的秋天。但是南方和北方有很大的區別,一般北方立秋之後,早晚天氣會轉涼。
而南方的天氣,即使是立秋之後,仍然持續炎熱的感覺。對於南方大部分地區而言,常年8月暑氣猶重。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的來臨才標誌著炎熱的夏天正式結束了,所以處暑才會在立秋的後面。
處暑過後就涼快了嗎
一般有立秋後還有18天地火的說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涼,那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適一些。但白天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溫,有時仍會感到悶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後,這是相對於南方的天氣來說。
在北方,有“秋老虎”一說,就是說秋熱,到了秋天一般是早上和晚上涼快,中午還是熱的早晚的溫差大,中午的日頭也很毒。其次,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並沒有過完。
處暑後天氣怎樣
天文專家稱,處暑當天,太陽直射點已經由“夏至”那天的北緯23°26′,向南移動到北緯11°28′。北京城區,白晝長度已經由夏至的15小時縮短到13小時25分鐘,正午太陽高度也由夏至的73°32′降低至61°34′,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太陽開始偏南了。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
處暑無三日,新涼值萬金。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在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至此而止,開始退伏潛藏,以待來年了。
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陽氣催熟萬物後自然退位,陰氣開始瀰漫,萬物收成而祀,一派肅穆之景。
處暑標誌著什麼
處暑標誌著夏季正式結束。
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在北方,有“秋老虎”一說,就是說秋熱,到了秋天一般是早上和晚上涼快,中午還是熱的早晚的溫差大,中午的日頭也很毒。其次,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這天往往還處在中伏期間,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夏天並沒有過完。而到了處暑節氣之後,才標誌著炎熱的夏季正式結束,這個時候全國各地暑氣逐漸散去,涼意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