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23除夕守歲的由來及意義+除夕守歲的由來及意義是什麼

2023除夕守歲的由來及意義 除夕守歲的由來及意義是什麼

  1、守歲的含義: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bai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閤家歡聚,迎接新年。

  2、守歲的由來: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中國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

除夕了你可知道它的由來和習俗

  除夕,又稱大年夜,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故又稱年三十晚。“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

  除夕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一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比,箭無虛發,獵狗也非常厲害,見鄉親們被“夕”所害,決心除掉“夕”。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找到鎮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著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夕”力不從心,想逃跑,哪知後腿被獵狗死死咬著,七郎趁機一箭把“夕”射死。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節日習俗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佈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守歲的習俗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守歲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人歡聚一堂,茶點瓜果放滿一桌,說說笑笑,敘舊話新,溫馨無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晚蘋果是少不了的,寓意“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上一盆飯,叫“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有黃有白,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這叫“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2、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根據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我國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定火鍋,因此也稱圍爐。古代,一些監獄官員甚至在除夕晚上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年夜飯在古代人中的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既享受佳餚美食,也享受那份快樂祥和的氣氛。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3、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的說法。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王安石《元日》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但燃放爆竹汙染環境,易引發火災,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現在全國已多個地方禁放、限放煙花爆竹。我們要遵守當地禁放、限放管理規定,文明過年。

  4、祭祖

  古時,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禮俗很盛。各地禮俗不同,祭祖形式各異,而大多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點上香燭,倒上美酒,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以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山西呂梁山區有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他們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各地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的除夕守歲,要等到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擺上供品,到了晚上,閤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的富壽越長,孝心越大。

2023除夕的傳說故事簡短 除夕的傳說故事簡短是什麼

  1、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2、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3、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2023春節裡包不包含除夕 春節只有一天嗎

  1、春節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春節是指正月初一這一天,自然不包版括除夕。   2、廣義的春節,指的是圍繞春節前後這一時間段,其中包括除夕。民間從臘月初一開始,過正月,直至二月二,春節才算過完,這段時間的習俗有臘月初一吃炒豆、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除夕團聚過小年,初一過大年、破五、初十 ...

2023年1月21日除夕訂婚會不會百年好合

  一個非常好的日子是可以幫助兩位新人發展美好的婚姻的,也可以助力兩位新人往後的生活可以越來越好,所以說這樣特別多的人在訂婚的時候都會提前選好一個吉利的日子,畢竟好的日子不僅僅有著好的彩頭,也是喜上添喜,因此這是絕對不能夠馬馬虎虎的。   2023年1月21日訂婚怎麼樣   新曆:2023年1月21日,星期六 ...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大寒的來歷傳統活動盤點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大寒的來歷及傳統活動盤點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 ...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的來歷習俗儀式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的來歷及習俗儀式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透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   《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作為古代節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 ...

植樹節的由來簡介 關於植樹節的起源和意義

  植樹節的由來簡介 關於植樹節的起源和意義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 ...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意義 51勞動節的重要意義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及意義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   五一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稱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節日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 ...

母親節的由來100字 母親節的來歷和意義簡單一點

  母親節的由來100字   母親節最早起源於古希臘。古希臘母親節在每年的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赫拉致敬。當然,古時人們對女神的崇拜只不過是一種迷信,它同今天人們對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安娜·賈維斯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安娜·賈維斯於1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