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BURBERRY香水怎麼樣

端午節日掛香囊艾草的講究

   四五枝艾草、一兩根菖蒲,插結在房前屋後、懸掛於窗畔門旁,香氣四溢。“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江南人對艾草很有感情,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採些艾草作“門神”,懸掛門上。

  艾,是一種極平常的植物,每到春夏季節,路旁溪畔,田頭地角,荒野土丘,都生長著許多艾草。風吹過,散發著悠悠清香,沁人心脾。近日,記者在杭州各大菜場都看到,不少攤位上都碼著一捆艾草,買菜的市民幾乎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把艾草。

  記者來到有艾草的攤位,一邊是菜,一邊是艾草,攤主促銷“重心”明顯傾向艾草。短短十分鐘不到,就賣了三十幾把,她向市民介紹,艾草煎水洗澡,可殺菌治皮膚病,還可以洗乾淨了泡著喝。

  有關人士稱,端午將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溼,蚊蟲滋生,疫病增多,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可用來防蟲防蚊(直接懸掛也有此效果,但煙燻更好);燃點艾條還可灸治多種病症。

  “我母親對艾草的利用非常豐富多樣。”在採訪中,張女士回憶起她母親和艾草的故事,“梅雨季節,她採幾棵放置家中,調節空氣;天氣悶熱,她放些新鮮艾草到廁所裡,除去異味;盛夏之夜,家裡焚燃艾葉,驅逐蚊子;孩子們身上長了毒瘡膿癤,將艾葉熬成水喝下去或擦洗患處;若遇創傷流血,則將幹艾葉揉成絨狀敷上止血。”現在每逢端午節,當看到菜市場有艾草,她都要買上幾棵。

  而一些有心的主婦,還以五彩花布縫製成各種花樣的小袋,內塞艾葉,袋子下端垂有穗帶,佩於小孩胸前,既顯示家婦聰明手巧,又利用“艾”與“愛”的諧音,表示對孩子的疼愛。在浙江鄉村,人們還把它採來洗淨,煮熟,剁碎,然後和在米粉裡做艾粑粑。做出的粑粑一個個碧綠碧綠的,又清新,又細膩,味道非常好。

  筆直挺秀、微風搖曳著的艾葉,散發出特有的清香,在端午這個特殊的時節,讓人們思念故鄉、想起母親、回憶起童年……

古茶新香滿邊寨:德昂族

  離開熙熙攘攘的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朝西南方向行駛三十餘公里,就進入了德昂族最集中的聚居區——三臺山鄉。聞名中外的滇緬公路從它的心臟部位穿膛而過,黑亮的柏油馬路像根青藤把它緊緊地拴在中國西南邊疆的版圖上。這裡層巒疊嶂,雲蒸霧繞,充滿神秘。這裡的神秘不僅源於大山的深邃,更來自於德昂族文化的古老、豐富與深沉。

  德昂族是中國的古老民族之一。史學界的研究表明德昂族是“滇西最早的居民之一”。德昂族的古歌裡也自豪地宣稱德昂人的歷史像江河一樣源遠流長。德昂族與佤族、布朗族一樣,其淵源都可追溯到古代的百濮族群中。文獻記載濮人定居雲南地區的時間相當久遠,至少在隋唐時期,德昂族的先民——濮人已在今雲南的保山、德宏、臨滄等地建立起具有地緣部落或政治雛形的社會組織,即唐代史書上所稱的“茫蠻部落”,並與布朗族和佤族先民一同建立了“金齒國”,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化和文明。在今天的德宏、保山、臨滄一帶都留下了許多引人注目的德昂族先民的歷史遺蹟,如今瑞麗縣孟修寨旁的古佛塔,南津裡附近的石鋪村道,潞西縣遮放壩莫列(意為鍊鐵廠)遺址中的塔座、佛寺石腳、石頭道路、石拱橋等,隴川縣的崩龍城和崩龍女王宮遺址等等,都是德昂族先民曾經輝煌過的實物證明。

  德昂族是山地居民,還保持著濮人先民的農耕傳統。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在山區開闢梯田種植水稻,並充分利用山區的特點,進行旱谷生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德昂族的耕作技術普遍高於當地其他民族。德昂族居住分散,在山區他們與景頗、傈僳、佤、漢等民族交錯而居,在壩區他們與傣族和漢族分寨雜居,但是,每個居住點的德昂族依然保留著許多獨特的文化傳統,有著本民族共同的文化情結。目前,德昂族大部分自然村通路、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改善。

  德昂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水鼓是德昂族特有的民族樂器。它用質地較軟的木頭挖空心子製成,鼓身呈長型,有大小頭,表面繪有花紋,鼓面繃以牛皮。鼓的大小、輕重不定,小的輕的可一人掛在身上敲,大的重的要多人抬或用車拉。打鼓前要用水或酒溼潤鼓皮以增音色,故叫水鼓,德昂語叫“格楞當”。水鼓是一種德昂族祖先傳下來的獨特的民族樂器。

  見過德昂族的人都知道,腰箍是德昂族婦女身上與眾不同的標誌。德昂族的腰箍因民族支系和地域的差異而各不相同,更使這一民族文化的符號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花德昂”採用草藤來製作,顏色多是天然色,年輕姑娘也常把腰箍染成五顏六色。“紅德昂”和“黑德昂”多采用藤篾來製作,藤篾外面還漆上紅漆或黑漆。藤篾腰箍很細,婦女們一般要戴20~30道。也有一些地方的婦女,她們的腰箍是用竹片削製成的,腰箍大約一指多寬,上面還雕鏤著各種花紋圖案,婦女一般要戴3~5道。有的婦女戴的腰箍,是用銀片或鋁絲包裹起來的,晶瑩透亮,閃閃發光,顯得雍容華貴。

  德昂族不僅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長輩撫育幼輩、幼輩尊重長輩的好風氣,而且對社會上的老人的尊重、愛護也是習以為常的。因此,每當逢年過節時,年輕人總要把家裡最豐盛的飯菜送一份給村裡的高壽老人,以表示敬意。對於村裡喪失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當他們無力耕種土地時,親戚們要不求回報地替他們下種和收穫,使他們有飯吃,生活有保障。有的則把他們接到家裡,讓他們和自己一起生活。

  一向被譽為“古老的茶農”的德昂族,自古以來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人說,德昂兒女,是茶的兒女。凡有德昂族的地方就有茶山,就有茶文化。德昂族與茶葉的關係遠遠超出了物質的範疇,而有著更多的精神方面的情結。德昂族種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對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甚至將自己民族的來源也說成是由茶樹葉子變成的。歷史上德昂族雖有過幾次大的遷徙,但凡是德昂族居住過的地方一般都有大片茶樹遺蹟留下。在盈江縣德昂族過去的居住地有樹齡在千年以上的老茶樹,銅壁關附近也有成片的老茶林;在瑞麗市戶育鄉的雷弄山上,德昂族留下了好幾片茶林,現經當地居民修整改造,仍是當地人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德昂族善於種茶,更善於用茶,他們常說,“離了茶辦不成事情”;“有茶才能表明‘茶到意到’”。他們賦予茶葉更多更廣的文化內涵。茶俗幾乎始終伴隨著每個德昂族的生命歷程。如“出生茶”、“成年茶”、“集會茶”、“社交茶”、“戀愛茶”、“定親茶”、“成親茶”、“敬老茶”、“上房茶”、“和睦茶”、“祭祀茶”等等,成了德昂族生命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些用茶的種種習俗行為,全面地折射著德昂族的歷史傳統、民族性格、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茶不僅只再是一種食品,而變成了一種社會交往和溝通的“潤滑劑”。

  飄著茶香的德昂族,在吸收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力求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古老的德昂族文化是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民族大家庭中獨具魅力的花朵。

中國民俗信仰之上香細節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上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上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上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諸佛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養佛、菩薩一定要上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資訊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佈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佈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捨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裡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上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上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唸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上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八、寺院裡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佈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唸: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唸: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唸: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汙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風相星座代表--水瓶座裡奈

  風相星座代表--水瓶座香裡奈:喜歡嘗試各種偏方   作為瑞麗的當家花旦,日本超人氣混血名模香裡奈的知名度雖然輸給其他女明星,但是身材可是絲毫不遜色其他人的。在日本,香裡奈已經成為所有年輕女孩子爭相效仿的時尚典範,更是日本最受矚目的廣告女明星。香裡奈非常可愛,討人喜歡,把各種服裝演繹得很好,水瓶女的百變氣質 ...

金牛座--仙履密碼:BURBERRY(圖)

        金牛座--仙履密碼:BURBERRY   金牛座--仙履密碼:BURBERRY   素咖色不是重點,重點是BURBERRY帶給牛牛的物質滿足感。和今年的其他大牌流行釋出相比較,這款仙履的樣式絕對稱得上過於簡單,但當流行過後的仙履慘遭遺棄,金牛們仍可大方蹬著鞋子四處玩樂,誰叫BURBERRY的風 ...

端午佩飾:制袋“壓午”

  中國許多地方,在端午節都要做幾個香袋給小孩掛在身上,這就叫做“壓午”。   香袋有各種各樣,如:玉兔拜月、葫蘆劍、如意袋、錢袋、雞心袋、虎袋、繡球袋等,最常見的是粽袋。這些香袋,手藝精巧。有用色線扎的,有用色布做的,造形優美。有的袋中裝以香粉,有的袋中裝以金屬、玉器等,錢袋就是以古錢紮成。   扎香袋錶現 ...

北京山寺復建20多座古建 再現乾隆鼎盛時原貌

     香山寺修復工程2012年5月29日在北京正式啟動。此次工程歷時2年半,將復建20多座古建景觀,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修繕工程。專家稱,修復後的香山寺將再現清乾隆鼎盛時期的歷史文化景觀和獨特的歷史原貌。   香山寺全稱“香山永安禪寺”,坐落於北京著名景點香山公園南麓,始建於唐代,歷經遼、金、元、 ...

晚春品新茶 太湖碧螺“嚇人

  【導語】:往年這個時節,島上梅花盛開,站在縹緲峰上向下觀望,應該是一片白中帶粉的梅花。今年卻梅花羞澀,依然含苞。海拔300米的縹緲峰是西山島上最高的山峰,春霧纏繞其間,茶樹、枇杷、桃樹、梅花間雜其中。清晨有農婦採茶,炊煙升起,恍如幾百年前的舊時光。      碧螺春: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地在蘇州吳中區洞 ...

百年糖

  徐家邊的灌芯糖已註冊了商標,有了自己的品牌。 春節將至。走進南豐縣琴城鎮徐家邊村製糖師傅劉金星家,一股濃郁的麥芽糖香撲面而來,禁不住讓人饞涎欲滴。劉金星老人從15歲開始學習做糖,已有40多年的歷史,在徐家邊村早有名氣。從立冬那天開始,劉金星一家做糖要忙到春節。每天一大早,老劉一家就忙碌開了,炒餡的、熬糖的 ...

壯族“七月”戲水節

  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在粵、湘、桂三省(區)交界處,有壯族人口近5萬。這裡的壯族人節日很多,“七月香”戲水節便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舉行,已流傳上千年。   戲水節這天,壯家人不請客也不務農事,而是要下吉水河戲水、沐浴。傳說此日天上銀河水與吉水河水匯流,河裡流的都是聖水。人沐浴後可消炎、除毒、驅邪、潤膚,益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