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一個帶刀的民族:保安族文化

一個帶刀的民族:保安族文化

  在保安族眾多的文化中,佩帶腰刀也成為了他們的特色之一,保安族的腰刀具有非常濃重的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從保安族腰刀上的紋飾可以看出他們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對於保安族的腰刀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保安腰刀與藏刀,蒙古刀齊名,是保安族人民的傳統工藝品。它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別緻的裝飾品和饋親贈友的上乘禮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歡迎,在阿拉伯國家也頗有名氣。

  保安族居住在甘肅省臨夏境內的積石山縣大河家。現有人口11000多人,信仰伊斯蘭教。這裡水草肥美、林木蔥鬱,泉水潺潺。據說是大禹治水的源頭。生產保安腰刀,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期腰刀是沒有鞘的木頭把子,後來發展成牛角把子,但是。造型、刀口、式樣仍然不夠理想。

  隨著社會的發展,能工巧匠們帶著各自的“絕招”,在一起不斷切磋打刀技藝,對於造腰刀的複雜工藝過程,像設汁、鍛打、粹火、鋃嵌、砸鉚等等,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別是近幾年來,市場開放,給保安腰刀打開了銷路,商業、外貿部門不斷訂貨,把保安人忙得更是應接不暇。

  保安腰刀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比較著名的腰刀有:“什樣錦”、“什樣錦雙刀”、“雅王其”、“波日季”、“一刀線”、“雙落”、“滿把”、“扁鞘”、“蒙古刀”、“哈薩克刀”、“魚刀”等等。刀面上,分別鐫刻著手、龍、梅花等各種圖案,這是區別腰刀的不同風格、不同式樣的主要標誌。其中,最漂亮的還數“什樣錦”。

  這種腰刀造型優美,線條明快,裝璜考究,工藝精湛。最引人注目的是腰刀的把子。五光十色的把子,多彩瑰麗,用鮮豔的什樣錦鑲嵌而成。金黃、翠綠、湛藍、澄紫、黛黑、銀白、桃紅……五彩繽紛,並夾有朵朵梅花。銀白色的刀鞘,包著三道棗紅色的銅箍,分外璀璨奪目。刀鞘上端,有個小孔,插著一把錚亮別緻的紫銅環子,拔刀出鞘,刀鋒閃閃發亮,寒光逼人。

  刷、刷、刷幾下子,可把鐵棒削得火星閃爍,鐵屑飛濺。而刀口不缺,刀刃不卷,仍舊鋒利無比,這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削鐵如泥”吧!保安腰刀還有一個特點,如果試刀鋒,可從頭上鋝下幾根頭髮來,把其中一根頭髮橫放在刀刃上,只要輕輕一吹,頭髮立刻斷了;接著又吹第二根、第三根……每根都是瞬即斷為兩截。這種腰刀還可以用作宰牲和餐具,削吃羊肉,更是方便、衛生。

民族風俗詳解:保安族有哪些節日

  人生世事無常,開心生活一天是一天。生活中也有開心的日子,為了紀念那些重要的日子,我們將那天定為特殊的日子,就是我們現在的節日。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節日,那麼保安族有哪些節日呢?本期保安族文化帶你來看看。

  聖紀節

  聖紀節,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舉行,相傳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節日期間,保安族人都要宰牛、宰羊,各清真寺裝飾一新,人們一大早就去清真寺聽阿訇誦讀《古蘭經》、讚頌穆罕默德,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蹟。

  開齋節

  又叫“肉孜節”、“大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譯音,是“迴歸及歡樂節日”的意思,是伊斯蘭教的宗教節日。開齋節在伊斯蘭曆九月齋戒期滿後開齋之後的三天為節日。齋日一般以見新月始,下月再見新月為終。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教徒要封齋30天,即1個月。在齋月裡,教徒每天黎明之前吃早飯,然後整日不進食,連水都不能喝,只有等太陽落山,叫拜之後才能吃晚飯。

  也就是說在齋月裡教徒每天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吃兩頓飯。齋戒是教徒必行的“天命”功課,象徵著內心負疚的穆斯林向安拉懺悔和贖罪,以此來培養教徒成為能夠忍受飢餓、克已禁慾、畏主守法的人。開齋後過爾德節,節日清晨保安族的男人們沐浴之後,到清真寺集體做禮拜。節日期間,保安族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服,互相拜節。節前家家戶戶還要炸油香、饊子、果果等節日食品。

  古爾邦節

  又叫“小爾德節”、“宰牲節”,是伊斯蘭教傳入保安族人民之中後逐步形成的,是按照伊斯蘭教曆法進行的節日,它在肉孜節之後70天,稱為回曆的新年,也叫大節,比肉孜節隆重。在伊斯蘭教義中相傳先知伊卜拉欣夢見安拉,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他惟命是從。正當伊卜拉欣準備執行時,安拉深為感動,特派人送來一隻黑色綿羊代替。

  伊斯蘭教根據這個傳說,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宰殺牲畜,祭祀安拉。節前,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每個家庭都要準備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

  浪山節

  保安族人民特別喜歡浪山,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初,人們都要帶上面、油、肉、鍋、帳篷等,到河邊、山坡上或草坡上去郊遊,過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保安人把這俗稱為“浪山節”。

  哈其麥節

  甘肅臨夏等地保安族傳統紀慶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教歷的九月選一吉日舉行。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女兒哈其麥與阿里結婚時,阿里非常貧窮,哈其麥傷心地哭著向父親訴說,而穆罕默德則耐心地開導女兒說:“人生在世,要知足,有這點家當,就應該感謝真主。”,哈其麥聽後,轉憂為喜,高高興興地與阿里結了婚,保安族的哈其麥節為了紀念她的高尚品德。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宰殺牛羊,準備雞和油香到寺院舍散,穆斯林還要去寺院唸經。這天的一切紀念活動都由婦女們主持。

民族服飾欣賞:保安族服飾圖片

  文化是民族融合的產物,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造就了這個社會的多樣性。服飾是民族文化中的代表,保安族分佈在全國各地,和當地的不同民族相互融合,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文化。保安族服飾是怎樣的呢?本期中國傳統服飾為你揭曉。

  保安族的男子,平時喜歡戴白色或黑色的“號帽”,裡邊穿白襯衫,外面套青布背心;在喜慶節日時,戴禮帽,身穿黑色翻領大襟長袍,束彩色腰帶,繫腰刀,足登高筒牛皮靴,顯得威武瀟灑、美觀大方,富有民族特色。這種袍子很像“藏袍”,但又比“藏袍”稍短,飾有不同寬度和不同色彩的“加邊”。腰帶的長度一般都是圍腰三圈還須外露一尺汗大約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長。冬季穿翻領皮襖,多褐色。

  婦女平時穿紫紅色或墨綠色的大襟上衣,外套“坎肩”,藍色或黑色的土布褲子,有的穿過膝的長袍,衣袖和褲邊也都有不同花色的“加邊”;在喜慶節日裡,保安族婦女上身喜歡穿色彩鮮豔的衣服,下身多穿水紅的花色褲。婦女們還喜歡戴蓋頭,一般婚後婦女喜歡戴圓形白帽,黑色“蓋頭”,少女是戴綠色的蓋頭,老年婦女戴白色的蓋頭。

  與蒙古族相鄰居住,服飾也基本上與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長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則穿夾襖,戴白羊毛氈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鮮豔的絲綢腰帶,並帶有小裝飾物。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它造型優美,線條明快,裝潢考究,工藝精湛。它不僅是生活用具,也是別緻的裝飾品和饋親贈友的上乘禮品。因此,深受西北各族人民的歡迎,在阿拉伯國家也頗有名氣。


保安腰刀保安禁忌文化的命脈

  保安族人民是一群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英雄兒女,他們也是常年生活在馬背上的遊牧人民,刀也是象徵著民族精神和勇敢的象徵。在保安族腰刀是他們隨身攜帶的物品,它既能生活變得更加的方便也能體現出男兒本色。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保安族的腰刀文化。   聚居於大河家鎮甘河灘、梅坡村、大墩村及劉集鄉高李村的保安族人民擅長制 ...

中華民族保安

  保安族是由元明時期一支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帶駐軍墾牧,同周圍各民族融合而成。分佈:甘肅省保安族自治縣。   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通用漢文,以漢文為社會交往的工具。   保安族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手工業。所制傳統手工藝品腰刀(又稱保安刀)工藝高超,鋒利精製,譽滿甘青。   保安族人民能歌善 ...

馴鹿的民族鄂溫克信仰什麼教

  鄂溫克族,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自稱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對於鄂溫克族來說,他們從遊牧到定居,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那麼,以宗教信仰來說,鄂溫克族信仰什麼教呢?一起到鄂溫克族文化中瞭解看看。   解放前的鄂溫克族,大部分人信仰薩滿。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們對自然界的敬畏衍生出萬物有靈的觀念。此外,某些鄂溫克人 ...

著名的臺灣旅遊景點文化

  臺灣在六七十年代對大陸人來說一直是神秘的,那裡有眾多的親人及同胞卻不能相聚,身上流著同樣的血液,有著共同的觀念。隨著近年來,臺灣對內地人逐步開放,讓國內同胞欣喜若狂,旅遊人數逐年上漲。那麼,九族文化村作為臺灣的旅遊景點有著怎樣的淵源呢?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高山族文化吧!   九族文化村位於臺灣省南投縣日月潭 ...

獨具民族特色的保安飲食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信仰,而保安人的信仰則是伊斯蘭教,因為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同時又夾帶了一些蒙古族的習俗,從而形成了保安族的民族特色。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獨具民族特色的保安族飲食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於面製品,經常食用饅頭、花捲、煎餅、包子、湯麵條、臊子面、饊子、涼麵、漿水面 ...

鍛造工藝失傳的保安折花文化

  折花刀是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民刀之一,它也是保安族的腰刀,它的出現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保安族獨有的民族工藝品。折花刀的做工精細,也是保安族腰刀中最經典的工藝之一。想更瞭解保安族的折刀文化嗎?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傳說一   保安腰刀是 保安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種民族工藝品,習慣掛在腰間, 就稱 ...

民族文化鄂溫克的待客習俗

  俗話說:“來者是客。”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待客之道更為眾所周知。人們對於客人的招待頗為重視。不同的文化,自然有一樣的待客習俗。鄂溫克族文化中的待客之道具體有哪些呢?大家不妨繼續往下看。   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樺皮佔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樺皮文化”。其打獵、捕魚、擠奶用的製品很多都是用樺皮製作的。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