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離我們很近,如若不堵車,驅車半小時就能到達,因為沒有舊時的記憶,不知那條重新煥發青春的老街,究竟還儲存了多少古韻,進老街先入眼簾的是牌坊,就建築而言,長廊可避雨,大廈可住人,不知這牌坊有何功能,但是這種看似沒有功能的牌坊,卻有著極強的形式感,蘊含著人文精神與彰顯了東方的文化,老街是石板鋪成的,兩旁是店鋪,哪怕是一開間門面的,也都有一塊像模像樣的木匾,街上到處插滿杏黃旗,人群絡繹不絕,摩肩接踵,穿梭於小街;
七寶古鎮的熱鬧超出了我的想象,一條寬不過兩米的老街就像是一條水渠,趕街的人們就是一股潮水,本地人外地人,男人女人,還有不少外國人,坐在輪椅上老年人匯聚在老街的人流中,人流沿著水渠轟隆地往前湧去,遇上湧回來的人流,老街上頓時擠得水洩不通,整條街上充滿了人們喊叫聲,小販吆喝聲,混雜著油煙、辛香、腥羶的各種氣味從狹小的街上漫過老街兩旁低矮的屋簷,竄飛到空中,散向四面八方。
1、白切羊肉:白切羊肉是湖北宜都縣的漢族傳統名菜,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
2、湯糰:湯糰又稱湯圓,是浙江省寧波地區著名傳統小吃之一,也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悠久;
3、海棠糕:是甜品點心菜譜之一,創制於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行名,後逐漸成為蘇州漢族糕類小吃之一;
4、章魚小丸子:起源於日本大阪,原名“章魚燒”,其歷史要追溯到大正年代;
5、牛雜湯:是一道以牛雜和湯汁為主料,配以各種輔料製成的一種小吃是最受中國人民歡迎的傳統小吃之一;
6、臭豆腐:中國傳統特色小吃,臭豆腐在南方又稱臭乾子;
7、烤肉串:將肉塊用烤的方法烹飪,肉色紅潤,外焦香,裡軟嫩,鹹鮮微辣;
8、酸辣粉:是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等地的漢族傳統特色小吃;
9、竹筒飯:用山蘭稻為原料,放進新鮮的山竹鋸成的竹筒中蒸熟而成;
10、小籠包:著名的中國漢族傳統麵點,最早出現於清代同治年間的江蘇常州府一帶。
上海閔行七寶老街特色小吃有:
1、常熟叫化雞:又叫叫花雞,主要材料有雞等,炸燒味,入口酥爛肥嫩,風味獨特;
2、七寶湯圓:湯圓的的面子非常醇軟細膩,用心擀出來的,品種有鮮肉、豆沙、棗泥、芝麻幾樣;
3、千里香臭豆腐:一種極具特色的中華傳統小吃,古老而傳統,令人慾罷不能;
4、老街牛肉湯:牛肉湯故以湯為主,湯不醇則無味,然牛肉湯的燙制方法多樣,都取用當地特產;
5、佳美烤豬蹄:一種新的特色燒烤菜餚,色、香、味具佳,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廣大食客的追捧。
公交線路:地鐵10號線173路,全程約20.4公里
1、從外灘步行約810米,到達南京東路站。
2、乘坐地鐵10號線,經過14站,到達航中路站。
3、步行約90米,到達新鎮路吳中路站。
4、乘坐173路,經過1站,到達新鎮路漕寶路站。
5、步行約570米,到達七寶老街。 ...
比較著名的美食有:
1、白切羊肉是湖北宜都縣的傳統名菜,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選長陽山羊肉的夾腿部位為主料,以當地手工方法所釀窩子醬油等調料煮制而成。成菜色鮮味醇,肉質緊密,醬香濃郁,風味別緻,是秋冬季節的時令佳餚。
2、扎肉是古鎮的特色,用荷葉包肉,再放入滷汁裡久煮,可以減少肥膩的感覺。雖然外 ...
用七種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時候食用,以此來取吉兆,並說此物可以除去邪氣、醫治百病。各地物產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別。廣東潮汕用芥菜、芥蘭、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蔥、芫茜、韭菜加魚、肉等;臺灣、福建用菠菜、芹菜、蔥蒜、韭菜、芥菜、薺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 ...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 ...
提到大上海,人們都會覺得那是個繁華熱鬧、日新月異、時尚前衛的大都市,但是就是在這樣的上海的版圖上,卻有著一個與上海格調不太一樣的地方——七寶古鎮。
上海人說:“十年看浦東,百年看外灘,千年看七寶。”七寶雖然是離上海最近的古鎮,但依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拱橋、寺廟、街道等建築,每個景觀都有一段歷史。就如古鎮 ...
俗話說:一夏無病入秋三分虛。經歷了苦夏的“摧殘”,進入秋天就感覺身體慢慢變虛弱了,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是人們在夏季吹空調,偏愛各種冷食,脾胃受損變虛弱。所以,進入秋季,飲食方面應該吃一些可以補養脾胃,同時還能夠潤肺降燥的食物。秋天多吃這“七寶”,健脾養胃,潤肺降燥
1、山藥
為什麼叫山藥?是山中之 ...
七夕經典詩句
無半點閒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笑倩誰扶,又被春纖,攪住吟須。——《折桂令.七夕贈歌者》元.喬吉
河漢女,巧雲鬟。夜闌干。釵頭新約,針眼嬌顰,樓上秋寒。——《訴衷情.七夕》宋.吳文英
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相逢,縱相疏、勝卻巫陽無準。——《惜秋華.七夕》宋.吳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