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有眼不識泰山的來歷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有眼不識泰山的來歷

  有眼不識泰山現在用作成語,比喻“自己的見識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認不出來。是一種比較恭敬的說法。”那麼,有眼不識泰山在我們生活當中用得很頻繁,你知道它的意義那你知道它的來歷嗎?來傳統文化故事看看吧!

  “有眼不識泰山”的來歷

  這條成語中提到的泰山,並不是指山東省境內的那座名山,而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著名竹匠。

  據傳說,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木匠魯班,曾經招收一批徒弟。魯班十分珍視自己的聲譽,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從徒弟中淘汰個別“不成器”的人。魯班徒弟中有個叫泰山的年輕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藝長進不大,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魯班毅然辭掉了泰山。

  事隔數年,一次魯班率徒閒逛集市,突然發現貨攤上擺著許多做工講究的竹製傢俱,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顧客爭相搶購。愛才的魯班很想結識一下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聽。人們告訴他,是魯班大師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魯班大吃一驚,想起當初錯辭泰山,感到後悔莫及,長嘆一聲:“唉!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眼睛留著還有什麼用呢?”說完,當即把自己的左眼挖掉了……

  從此,魯班就使用一隻眼乾活了,再也不嫉妒保守,把自己的技藝悉數傳授給後代。後來的木匠為紀念他,在檢查木條直、曲的時候,總是把一隻眼閉起來,只用一隻眼看,據說也是為了這個道理。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無商不奸的由來

  “閱盡人生百態,還是誠實最好;閱盡生活坎坷,還是真誠最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於其中,或是善良誠實,或是奸詐虛偽,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情態;生活就似一部書,於其間,或是真誠相待,或是虛情假意,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記錄。”

  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傳統文化故事看看無商不奸的由來吧!

  無商不奸

  “無商不奸”是後人杜撰的,原意為“無商不尖”。“無尖不商”,出典為舊時買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說。原意是說古時候開糧行、賣穀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賣穀米每次都把升和鬥堆得尖尖的,儘量讓利,以博得回頭客,所以叫無尖不商。而“無商不奸”說的是為了利益商人會出奸計,商人都是狡詐的”的意思,與古時的“無商不尖”意思截然相反。

  釋義

  商人都是狡詐的,略有貶義。

  賣家在量米時會以一把紅木戒尺之類削平升斗內隆起的米,以保證分量準足。銀貨兩訖成交之後,商家會另外在米筐裡氽點米加在米鬥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會鼓成一撮“尖頭”。量好米再加點添點,已成習俗,即但凡做生意,總給客人一點添頭。這是老派生意人一種生意噱頭,這一小撮“添頭”,很讓客人受用,故有“無商不尖”之說。“無商不尖”還體現在去布莊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點添頭;十里洋場的上海,在王家沙吃小籠饅頭免費送蛋皮絲開洋清湯,“老大昌”稱糖果奉送兩根品牌三色棒頭糖。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父子有親

  父子有親的故事大家有沒聽過呢?沒聽過的跟小編來民間故事看看吧!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接下來講解更多精彩哦!

  父子有親: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讚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母親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著母親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什麼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成功的!”

  獻之聽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捨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溫公愛兄

  “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步步緊逼,不如趨向做一個人群之中真實自然的人,不張揚,不虛飾,隨時保持退後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接下來,我們來民間故事看看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溫公愛兄的故事。   溫公愛兄   司馬光一生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忠於朝廷。他地位顯赫,德高望重,人們除了對他的德行備極推崇之外,他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飛毛腿的由來

  “一個人的成熟與否,不是出口成章,說出許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達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讓人舒適,並且不卑不亢。不是你能用很多大道理去開導別人,而是你能說服自己去理解身邊的人和事。”   接下來,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飛毛腿的由來吧!   飛毛腿   飛毛腿,源自古代的郵務系統,現在意義經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仲由負米

  相信大家都聽過很多的故事,那麼,這期民間故事給大家帶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仲由負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   仲由負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做東的由來

  這期傳統文化故事帶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做東的由來,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結束19年的流亡生涯回國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鄭國,鄭國對他極不友好,他就聯合秦國攻鄭。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瞭解吧!   做東的由來   之一:   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結束19年的流亡生涯回國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鄭國,鄭國對他極不友好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太太的由來

  “茫茫人海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只是擦肩而過,有些人可能也是點頭之交,有些人會和你一起走。然後,有的人走著走著也都散了,最後陪在你身邊的就剩那麼幾個,三兩個,甚至一個,這就是知己。”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太太的由來。   太太的由來   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即泰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醜八怪的由來

  “千山萬水阻隔不了心的遇見,時光流轉改變不了永遠的信念。身在天涯心在咫尺;情在墨裡愛在心裡。懂你這份愛,懂你的真誠,懂你,何需千言萬語,默默的給予,深深的疼惜。”接下來,來民間故事看看醜八怪的由來。   醜八怪的由來   “醜八怪”用以形容外貌醜陋的人。它來源於“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畫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陶侃勵志

  這期民間故事帶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之陶侃勵志的故事,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生產落後,人口不多。陶侃在那裡沒有多少公事可辦,生活很清閒。但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一起來看看吧!   陶侃勵志   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生產落後,人口不多。陶侃在那裡沒有多少公事可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