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戲劇—老調

中國戲劇—老調

  老調起源於冀中白洋淀周圍農村花會中的俗曲,受當地高腔和說唱藝術的影響,約於清道、咸豐年間形成。因早期老調行當以生、淨為主,且生淨兩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調,故稱老調。老調形成後,一直與以生、旦為主的絲絃班合演,藝人兼唱兩種聲腔,即所謂老調絲絃班。老調的伴奏樂器在河北梆子興起後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棗木梆子,故又稱老調梆子。

  清光緒以前,老調沒有固定班社,演出主要在農村子弟會或玩藝會,藝人多是半職業,農忙務農,農閒從藝。從清光緒年間至抗日戰爭之前,是老調較為發達的時期。光緒初年,班社日益增多,首先出現了韓大倉班、高老壽班,以後出現了小蓮花班、周福才班、槓子紅班等二十多個班社,同時湧現出二十多位較有成就的藝人。1890年,老調名家韓大倉帶領老調班進京,演出於天橋廣興園。這一時期,老調的演出範圍輻射到北至哈爾濱,南至安陽的廣大地域。

  老調著名藝人周福才吸收和借鑑了崑曲、京劇、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優長,創造出一套新的老生唱腔,改變了原來生淨不分腔的唱法;樂器伴奏也使用了蘇器,後又將大板胡改為小板胡。同時,他還向一些通音律、愛戲文的貢生、秀才等請教,請其釋詞、改句、正音,成為承前啟後的傑出代表。自此,老調形成東西兩路。以周福才為代表的東路老調,經常活動於保定地區東北部,以演出《調冠》、《臨潼山》等文老生戲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質樸抒情,善於刻畫人物;以蕭寬玉為代表的西路老調,經常活動於保定地區西南部,以演《下河東》、《太平城》等文武老生戲見長,注重靠架和武打,唱腔挺拔,動作豪放。

  老調屬梆子聲腔,常用的板式有頭板、二板、三板、哭板等。文場伴奏樂器以胡板為主,武場與河北梆子同。

  目前,保定老調劇團是該劇種的中堅。

  老調代表劇目有:《山海關》、《鐵冠圖》、《楊家將》、《潘楊訟》、《忠烈千秋》、《楊金花奪印》、《母女倆》、《紅燈記》等。

中國戲劇—亂彈

  “亂彈”是河北省的地方劇種,這是從狹義來說;若從廣義講,亂彈戲又不囿於河北。明代至清初,陝西的秦腔因用彈撥樂伴奏,而被稱為“亂彈”。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仁,於康熙四十六年秋在山西平陽觀看了當地的戲曲,寫有一首《亂彈詞》:“亂彈曾博翠華看,不到歌筵信亦難。最愛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鄲。”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對崑腔以外的其他劇種統稱“亂彈”。

  京劇興起之初,有人也稱其為“亂彈”,瞿秋白在一篇文章中就曾說過,“不登大雅之堂的‘亂彈’—皮黃,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直到今天,人們在褒揚某些演員能文能武、什麼劇種也能唱時,依然稱之為“文武昆亂不擋”。這裡的“亂”即指崑腔以外的劇種。

中國戲劇—絲絃

  絲絃又名河西調、弦子腔、弦腔、小鼓腔、女兒腔、羅羅腔等。流行於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和山西省的晉中地區東部以及雁北地區,其起源不詳,一般認為早期的絲絃戲是在元人小令、明清俗曲的基礎上衍變而成的。

  清初,絲絃在河北已普遍流行,並深受群眾的歡迎。康熙十年纂修的《保定府祁州束鹿縣誌》卷八,已有俗喜俳優。正八日後,高搭戲場,遍於閭里,以多為勝。弦腔、板腔、魁鑼桀鼓,恆聲聞十里外,或至漏下三鼓,男女雜旮,猶擁之不去的記載。又據乾隆九年成書的《夢中緣傳奇-序》和李聲振於乾隆三十一年成書的《百戲竹枝詞》的有關記述,說明此時絲絃不僅盛行於河北農村,在京城也已流行。

  同治七年,井陘白花村出現了絲絃班社;光緒七年廊坊地區文安縣太保莊創辦了絲絃老調同樂會;光緒十六年霸縣出現了韓大倉老調絲絃班。同、光時期,絲絃再度興起,韓大倉等率班進入北京演出。光緒初年,東路絲絃老調藝人呂洛脆,張洛棟,穆壞旦等,到井陘白花班搭班,遂將老調劇目、音樂、表演等傳入絲絃班,開絲絃與老調同臺合演先例。自此,石家莊地區的絲絃主要伴奏樂器由絃索、三絃等彈撥樂器改為板胡、曲笛、笙。

  清末民初,絲絃不僅與老調同臺演出,還曾與河北梆子組成過三合班,有的甚至還兼唱京劇、亂彈成為五腔班。絲絃的打擊樂器,此時也由南到北,一改原來使用的高腔鑼鼓,而採用京、梆劇種所用的蘇家夥。


中國戲劇—哈哈腔

  哈哈腔,也叫“喝喝腔”、“閤兒腔”。有的地方又叫“柳子調”或“拉拉調”。迄今有300年的歷史。是產生於河北省民間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   此劇的藝術特色是表演樸實,以唱見長,敘述性、說唱性較強。開始主要演唱一些生活戲,如《小年過》、《拴娃娃》等,以後逐步能演唱較大型歷史故事戲。   哈哈腔的唱腔屬於板腔體 ...

中國戲劇—北京曲劇

  說起來,好象京劇當然是北京的地方劇種,其實不然,北京曲劇才是真正發源和形成於北京的唯一劇種。它源於單絃及其它北方曲種曲牌,興起於解放後的五十年代,劇種由老舍先生提議定名。沒有嚴格的程式和行當,有著異乎尋常的適應力和表現力。   它崛起之初是以現代戲聞名的,《羅漢錢》、《婦女代表張桂榮》、《喜笑顏開》、《楊 ...

中國戲劇—北昆

  北方崑曲簡稱“北昆”,是我國古老戲曲聲腔崑山腔的一個分支。主要流行於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東部一帶。因長期與弋腔聯合演出,故稱“昆弋腔”。辛亥革命後,曾有人稱其為“高陽崑曲”,建國後改今稱。   崑腔於明萬曆年間已流傳到北方。清初,江蘇的崑曲班社和藝人不斷北上獻技,清政府曾把崑曲稱為“雅部”,搬演於內廷。 ...

中國戲劇—京劇

  京劇於清光緒年間形成於北京(一說形成於道光年間)。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   徽戲進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臺”諸班,合稱“四大徽班”。   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簧調吸收,形 ...

中國戲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1、中國戲劇是從秦漢時期開始的。   2、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   3、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髮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 ...

中國戲劇種類

  戲劇是藝術當中的一個類別,那麼中國的戲劇種類到底有哪些呢?實際上,中國的戲劇種類可以被劃分為五種,分別是京劇、黃梅戲、評劇、越劇和豫劇。京劇的伴奏樂器主要是胡琴和鑼鼓等樂器,也被稱作是中國國粹。越劇則是吸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等比較有特色的劇種的特點,在浙江興起,後來在上海得以發展。黃梅戲是來自安徽的一種 ...

中國戲劇有哪些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晉劇、漢劇、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河南墜子、湘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湖南花鼓戲等。   中國戲劇五大核心:   一、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越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