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中國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導致各地的飲食文化差異特別大。中國飲食文化包括:粵菜文化、湘菜文化、川菜文化等多種文化形式所組成。中國飲食文化不光包括了各地菜系,同時它也融合了各地傳統風俗文化的精華。接下來就由小編我向大家介紹中國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從菜系來看,南方菜系優勢明顯、有廣東的粵菜、四川的川菜、湖南的湘菜、江浙的杭幫菜等。而北方卻幾乎沒有獨立的菜系,當然東北的菜還是頗有特色。總體特點是南方飲食講究的是精細,而北方體現的是粗獷。

  從菜量來看,南方多數是小而精。北方是多而粗,南方一年四季蔬菜豐富,北方到了冬季就數大白菜最多,要不就是大棚的蔬菜,但是品種相對還是少了些。尤其在農村可能差別更大。

  從喝湯來看南北迥異:南方人喝湯是作為一個菜上桌的,更多的是在夏季天氣炎熱喝湯,廣州、福建一帶在飯前、飲酒前喝湯,尤其廣州人堡湯是出了名的。而北方人一年四季都喝湯,但是湯是在飯後喝,一般不是作為一道菜上桌,而且主要在冬季喝湯,覺得熱乎、暖和。

  從喝酒來看,北方人豪爽,平均酒量大於南方人,特別是山東、東北和內蒙人酒量驚人。南方生產白酒,有名的貴州茅臺、四川五糧液。夏天可能南北都已啤酒為主,但是冬天北方人更喜飲白酒,但是冬天南方的江浙一帶喜喝黃酒,比如紹興女兒紅、上海的和酒、石庫門等。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菜,大聲說話。南方人相對精細。

  我國飲食的總體特徵:

  我國飲食文化的歷史起步較早,發展也很快。

  早在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已懂得烤吃食物。陶器、陶罐等較為先進的儲器或飲器問世後,人們能較為方便地煮、調拌和收藏食物,飲食習慣便進人了烹調階段。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夏商時代已經有王者十二鼎食之說。漢代時已經發展形成並充分掌握了燉、炒、煎、煮、醬、臘、炙等烹調方法,並外傳到中亞、西亞和東南亞。封建時期每個朝代的宮廷御膳,都代表了當時的飲食最高水平。可見我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容又相當豐富。

  我國的飲食結構複雜多樣,以五穀為主食者為最多。

  因為我國廣大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尤其是東部廣大平原地區適宜種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大多地區習慣於早、中、晚一日三餐

  我國的飲食調製方式各式各樣

  烹、妙、煮、炸、煎、涮、燉等,加之豐富的佐料大蔥、香菜、蒜、醋等,使我國的飲食和菜餚花樣繁多,色香味俱全。這是西方型飲食所不能比的。

  東西南北飲食文化地域差異原因分析:

  地理位置的影響:不同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造就了各地區不同的氣候條件,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食物所佔比重大,尤其在牧區,牧民的飲食以奶製品、肉類等為主。南方人飲食以植物類為主,居民有喝菜湯吃稀飯的習慣,比如我們海南,“飯前喝湯”,海南人吃飯一般要在飯前喝湯,無論飯菜是否已經擺上,先要吃的東西一定是湯,喝過湯之後才吃飯吃菜,酒足飯飽以後,還要再喝碗湯,才算是吃完了一頓飯。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裸是藏民主要種植的作物和主食,同時為了適應和抵禦高寒的高原氣候,具有增熱活血功效的酥油和青裸酒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飲料。

  你可能也會喜歡:

  舊金山漁人碼頭:海味美食的天堂

  為你一一介紹韓國地方特色食物

  特殊文化背景下的美國飲食

  韓國飲食文化悠久的歷史

文化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

  1、地理環境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2、地理環境條件對文化發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

  3、環境條件的差異性造成了文化的差異性;

  4、人類活動產生的文化,改變了自然面貌,形成了文化景觀;

  5、地理環境的開放與封閉是相對的,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生產力對環境有不同要求,也會產生不同結果。

中國民俗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1、傳統民俗形成與演變的自然基礎是地理環境。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傳統民俗形成的自然基礎;

  2、傳統民俗的傳播與擴散受地理環境的制約;

  3民俗區域差異是地理環境區域差異的反映。


旅遊地理環境關係

  旅遊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如下:   1、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係。   2、地理環境為旅遊活動提供了載體,沒有一定的地理環境,旅遊活動根本無法得以順利的開展。   3、旅遊活動會進一步的影響地理環境,不合理科學的旅遊活動開展會對地理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4、科學發展開發旅遊資源。   5、規範遊客的旅遊活 ...

城市形成發展地理環境關係

  1、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絡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   2、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到30千米;   3、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 ...

中國飲食文化:立冬冬至的食禮

  古人為了更好的區分氣候上的變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節氣的變化更是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差,這時候應該調整飲食起居,所以節氣的食俗被格外重視,那麼從用餐禮儀文化的角度來看,立冬和冬至節氣裡該有什麼食禮?   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 ...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介紹

  1、介紹:《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中國飲食文化概論》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向社會之後至今已第7次印刷。《中國飲食文化概論》是我20年前《中國飲食文化》書稿的節略改寫。後者20章,70餘萬字,是本人在讀書和教書過程中逐漸完成的,近年用為研究生授課講義。   2、6個年頭以來,筆者聽到了許多執教者對《中國飲 ...

文化經濟的關係

  經濟是基礎,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經濟的發展會決定或帶動文化的發展。但是又不能認為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絕對同步的,兩者的發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況。   關係(1)一方面經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而知榮辱”,強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水 ...

如何理解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關係

  1、由西方引導的近代化和現代化,雖然給人類帶來了高科技的享受,比如迅捷的交通和通訊、充分發揮所有感官功能的文化生活等等。但隨著地球資源日益加速的耗竭和生物圈環境日益嚴重的破壞,它也越來越快地把人類推向了不可救藥的死亡邊緣。   2、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即強調天人合一,這是近代以來西方在 ...

中國飲食文化

  1、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2、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3、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