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國飲食文化:立冬與冬至的食禮

中國飲食文化:立冬與冬至的食禮

  古人為了更好的區分氣候上的變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時至今日節氣的變化更是提醒著我們在生活中氣候變化帶來的溫差,這時候應該調整飲食起居,所以節氣的食俗被格外重視,那麼從用餐禮儀文化的角度來看,立冬和冬至節氣裡該有什麼食禮?

  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三)立冬;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十九)冬至。立冬的意思:立是建始;冬,終也,萬物收藏。立冬後46天,“中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至,不是“到”的意思,而是“至極”意,俗話說到頭兒了。

  古人有在立冬看氣象、卜冷暖的說法,如“立冬晴,一冬凌(嚴寒意)”;“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從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凍”。而到了冬至,則陽生,即陽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動。老天津衛說:“冬至起,一天長一抄。”意為白天漸長。

  在食俗方面,《天津衛志》和《天津縣誌》,對立冬沒有說法;對冬至,則說是“食餛飩,繪消寒圖”。而在民間,特別是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

  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稀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我讀書不多,是從農耕社會風俗理解這一點的。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天津人則吃“冬至面”,謂麵條長長,祝白晝一天天長了。

  中國的節氣是農耕風俗的載體,歷史過去了,留下的是文化。節令風俗實際是農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現代生活中雖然已無實際意義,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美國有的節日,就以南瓜或玉米為祝賀內容,遊行於現代化的紐約街頭。

飲食文化:立冬忌吃什麼東西?

  立冬後,天氣變得寒冷,人們常常聚在一起吃火鍋,眾所周知火鍋都是各種菜混在一起煮,想吃什麼就撈什麼,幾乎沒有人會去了解食物之間的相剋性,並不知道有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食用的,否則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你在吃火鍋的時候有注意過食物的相剋性嗎?你知道在立冬最好少吃什麼食物嗎?你知道哪些食物放在一起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嗎?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你解答上面這些問題吧,大家可要用心記下哦。

  吃牛羊肉少食海鮮

  立冬後,人們在飲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桑葚、桂圓、甲魚、黑木耳等。

  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來避免維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牛肉、羊肉、烏雞、豆漿、牛奶、蘿蔔、青菜、木耳、豆腐、芹菜、白蘿蔔、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都是立冬後比較適宜的飲食。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菠菜+酸菜:吃快腐爛的菠菜可導致亞硝酸鹽中毒。

  專家說法:放置時間較長的菠菜或是醃製不好的酸菜中含有有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會將血液中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為非正常的高血紅蛋白,在血液迴圈過程中可導致機體缺氧。長時間的缺氧,可引起機體出現一系列的病理臨床症狀。建議人們不要食用放置時間較長的菠菜或是醃製不到位的酸菜,吃酸菜前最好用水先泡上1~2天后再食用。

  胡蘿蔔+酒:胡蘿蔔素和酒精混合食用,容易引起肝病。

  專家說法:“胡蘿蔔下酒”的吃法不利於健康。胡蘿蔔中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酒精一起進入人體,會在肝臟中產生毒素,引起肝病。所以,胡蘿蔔不宜做下酒菜,飲酒時也不要服用胡蘿蔔素營養劑,特別是在飲用胡蘿蔔汁後不要馬上飲酒,以免危害健康。

  牛肉+栗子:牛肉和板栗子混在一起吃,易出現消化不良、嘔吐症狀。

  專家說法:據《飲食正要》記載:“牛肉不可與栗子同食。”栗子中富含維生素C,每100克含量達40毫克。牛肉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栗子中的維生素C易與牛肉中的微量元素髮生反應,削弱栗子的營養價值,這兩種搭配同食,不易消化。故牛肉不宜與栗子共食,最好間隔一段時間,分開食用。

  蘿蔔+木耳:蘿蔔與木耳混吃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

  專家說法: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益胃等功效。但需注意蘿蔔與木耳同食對某些特殊敏感性體質的人,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為健康起見,最好是不要將這兩種食物混合食用。

  豆腐+蔥:豆腐和蔥一起食用,易造成人體鈣質的流失。

  專家說法:豆腐含有豐富的鈣元素,而蔥中含有大量的草酸。當豆腐與蔥合在一起時,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草酸鈣難以被人體吸收。如果長期食用小蔥拌豆腐、大蔥炒豆腐之類的菜,就會造成人體鈣質的缺乏,易發生缺鈣而出現小腿抽筋、軟骨症、易骨折等病症。同燒時可以先把蔥、菠菜等含草酸的蔬菜用沸水燙一下,去掉大部分草酸後再與豆製品混合食用。

  海蝦+柿子:海味與水果同食,容易出現腹洩、胸悶等中毒現象。

  專家:海味中的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同食,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刺激胃而引起不適,出現腹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因此水果不宜與海味菜同時食用,以間隔2個小時為宜。

  蘿蔔+水果:蘿蔔和水果同吃,可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專家說法:人吃蘿蔔後會在體內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如果此時攝入大量含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這些水果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化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它們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大。

  胡蘿蔔+白蘿蔔:胡蘿蔔會破壞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

  專家說法: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胡蘿蔔中卻含有一種叫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一旦紅白蘿蔔配合,白蘿蔔中的維生素C就會喪失殆盡。不僅如此,在與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調時,紅蘿蔔都充當了破壞者的角色。

  土豆燒牛肉:土豆、牛肉一起做菜,長期食用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專家說法:土豆燒牛肉是一道大家喜歡與熟悉的菜餚,從口味上講,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但從健康的角度上講,是不應該提倡長期食用的。因為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時所需的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引起胃腸消化吸收時間的延長,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

  維生素+蝦:蝦中的砷與維生素C反應,在死者腹內產生砒霜致人死亡。

  專家說法: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與服用的維生素C反應,轉變為有毒的三鉀砷,這就是人們俗稱的砒霜!砒霜能麻痺毛細血管,抑制巰基酶的活性,並使心、肝、腎、腸充血,上皮細胞壞死,毛細血管擴張。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當忌食蝦。

飲食文化:立冬為什麼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在立冬日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人們常說吃啥補啥,以形補形,餃子形狀像耳朵,為了在寒冷的冬天耳朵不被凍壞掉,北方的立冬日便有了吃餃子的習俗。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立冬吃餃子的典故吧,瞭解下立冬吃餃子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餃子也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中國許多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除了北方將餃子作為節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場合中食用餃子。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餃子的原名據稱叫“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他的“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至今還在我國民間流傳著。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陽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紛紛被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於是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也有一些地方稱“扁食”或“燙麵餃”。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名醫,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中國飲食文化不言寢不語出自哪裡

  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不過在如今能夠遵守下來的晚輩還是很少的。“食不言寢不語”是常常會聽到長輩教導我們的語句,只不過經常被我們所忽視,你知道食不言寢不語的出處嗎?   那麼,本期中國飲食文化解析食不言寢不語出處。   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孔子舉止言談的某些規矩或者習慣。他 ...

飲食文化上海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各個地方都會過冬至,但形式各不相同,就例如蘇州,廣東,一些地方的冬至很具特色。其實上海大家也很熟悉,他們的冬至一樣也是吃湯圓,但也很有特色。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走進上海,看一看上海是怎樣過冬至的吧。   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 ...

飲食文化獨特的湖北飲食習慣習俗

  湖北文化那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所建立起來的,優秀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湖北獨特的飲食習慣與習俗,三面環山,中部處在“魚米之鄉”江漢平原,使得湖北不僅有山珍,也有海味。同時保留我們最基本農業生產。   楚人飲食之原料,為楚地所產,它的特色和水平,與楚地物產資源特色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一致。楚人飲食文化 ...

中國飲食文化地理環境的關係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導致各地的飲食文化差異特別大。中國飲食文化包括:粵菜文化、湘菜文化、川菜文化等多種文化形式所組成。中國飲食文化不光包括了各地菜系,同時它也融合了各地傳統風俗文化的精華。接下來就由小編我向大家介紹中國飲食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從菜系來看,南方菜系優勢明顯、有廣東的粵菜、四川的川菜、湖 ...

飲食文化廣東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我國流傳至今的一個傳統習俗,在我國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要數冬至那天吃的最豐盛的就是廣東了,廣東不僅吃湯圓,還有各種燻肉臘味,還有養生老鴨湯等等。想了解更多嗎?一起隨小編走進廣東看看吧。   燒臘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 ...

飲食文化南方冬至吃什麼

  一年冬至只有一次,並且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在人們的心裡頗為重視。雖然各個地方都過冬至,但北方是吃餃子或者餛飩,南方吃湯圓,年糕等等,因地不同。你想了解南方冬至吃什麼嗎,一起隨小編看看飲食文化吧。   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 ...

飲食文化南方立冬吃什麼?

  立冬是預示冬季開始的節氣,在這一天農民都會給自己放一天假,弄些好吃的犒勞自己。在立冬日這天,由於南北的差異,北方的習俗是吃餃子,而南方是吃什麼呢?你知道嗎?這些吃食又是怎麼做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南方的習俗,看看南方在立冬吃什麼。   四物雞   材料:當歸20克、熟地黃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