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華民族故事:八月浮槎

中華民族故事:八月浮槎

  古代中國的神話故事十分豐富,是古代先民流傳後世的寶貴遺產。從眾多或奇幻浪漫、或氣勢恢宏的神話故事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人的想象力之雄奇奔放,天馬行空。今天的民族故事就為你講述一個充滿神秘浪漫色彩的故事——八月浮槎。

  晉代張華寫作的《博物志》卷十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古時候人們傳說,天河與海是相通的。當時有一個住在海邊的人,每年八月,總會看見一隻木筏(即浮槎)從海上漂來。多少年過去了,木筏來而復回,從來不誤日期。

  這個人覺得很怪異,不明白這木筏從哪裡而來,往哪裡而去。有一回,他突發奇想:何不乘上木筏去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於是,他就打造了一個小閣子,安置在這個屆時漂來的木筏上,作為棲身之處;帶足一年的糧食,登上了木筏,任隨它漂流。

  木筏在海上漂了十幾天,不曉得到了什麼地方。這十幾天裡,還能看見日月星辰。可是到後來,就渺盼茫茫,看不清東西了,也不知道是白天還是夜晚。大約又過了十幾天,木筏漂到一個地方,頓時天朗日麗。

  這個人縱目望去,可見到城郭,還有嚴整的宮室,那些屋子裡有很多織婦在忙著織錦……再過一段,又看見一條河,一個男人正牽著牛韁繩,牛在河裡悠閒地喝水。

  牽牛人發現了木筏上的陌生人,驚奇地問:“你是什麼人?怎麼來到此地?”

  這人回答:“我是住在海邊的,只因每年看見木筏來而復去,想探探究竟。”他又問牽牛人:“這裡是什麼地方?”牽牛人說:“你回去以後,到蜀郡去問嚴君平吧,他會告訴你的。”這個人點點頭,木筏繼續漂浮,第二年八月,木筏如期漂回了海邊。

  後來,這人跑到蜀郡去找嚴君平詢問,嚴君平說:“某年某月某日,有一顆客星進入牽牛星座。”一算時間,正是此人到天河見到牽牛人的時候。

  張華對此記道:“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八月浮槎”這一典故,就被人們用來形容乘船遠航,“八月槎”這一在八月裡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也被人們用來借喻如期來往的船。

中華民族故事:三日新婦

  古時有志之士,在戰場上奮勇拼殺,有朝一日論功行賞,得以身居高位,威震一方,想想這該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事!不過也有些人,功成名就之後反而不以為喜,感到鬱悶和拘束,今天的民族故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曹景宗是南朝梁的大將,宇子震,新野人。他出身將門,年輕時就武藝高強,善於騎馬射箭,尤其愛好打獵,常常與十幾個少年在平原沼澤中追逐獐鹿,以此為樂。

  景宗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酷愛讀史學著作,每次讀到穰苴、樂毅的傳記時,就讚歎說:“大丈夫應該如此啊!”齊朝末年,梁王蕭衍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曹景宗出力很大。蕭衍建立梁朝,史稱梁武帝,任命曹景宗為侍中、領軍將軍。

  然而,身為武將,景宗的性情急躁好動,不能沉穩行事。他出去巡視的時候,總想把車子的帷幔掀起來,看外面發生的事情,侍衛勸他說:“將軍現在是朝廷重臣,地位顯赫,德高望重。您把簾子掀起來,老百姓都想看看您的容貌,這樣有損您的地位和尊嚴,實在不可以。”

  景宗聽後不以為然,氣呼呼地說:“想當年我在家鄉,騎著快馬自由馳騁,龍騰虎躍一般,與十幾名年輕健兒騎著馬去野外打獵,拉弓弦聲如霹靂,箭飛起來就像餓急的老鷹在叫,耳邊呼呼生風,鼻尖也冒出汗來,那種快樂,真叫人難忘啊。不知不覺年紀已經大了,如今到揚州來做這種達官貴人,活動處處不隨便,連坐車子掀起簾子下人也說不合適。我被悶在車中,像過門三天的新媳婦樣。做官如此受罪,真叫人喪氣。”

  後來,“三日新婦”這一典故,就被用來形容做官受拘束,索然無味,也用來比喻行動備受拘束者。

中華民族故事:人琴並絕

  世間一大悲苦事,便是生死相隔。睹物思人之時,更覺愁腸百結。即使是與己無甚關聯之人逝去,也令人感嘆命運無常,更何況是血濃於水、朝夕相處的親人呢?只能感嘆人生在世的時候,多多珍惜身邊眼前人而已。今天的民族故事就為你講述東晉王徽之痛悼兄弟的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子一女,其子女在書法上幾乎都有成就。其中五子王徽之的書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僅次於七子王獻之。在七個兄弟之中,王徽之與七弟王獻之的感情也是最深的。

  少年時,弟兄倆同居一室,王獻之遇事沉著冷靜,膽子很大;相反,王徽之雖是哥哥,但膽量不如弟弟。有一次,他們家中失火,王徽之嚇得魂不附體,來不及穿鞋就逃出門去;而王獻之卻毫不慌張,喚過僕人,這才從容走出府去。

  還有一次,一個小偷半夜光顧他們的房間,打算把他們房間中的值錢東西席捲一空。王獻之醒來見了小偷,不慌不忙地說:“偷兒,那塊青氈是我家的祖傳之物,你留下它!”小偷聽了,知道自己的形跡敗露,慌忙逃走了。

  到成年以後,王獻之繼承了父親的書法技藝,書畫都十分精通。他的行書、草書都寫得十分出色,很早就享有盛名。當時人們把他和王羲之並稱為“二王”。而生性不羈的王徽之先當上了車騎將軍桓溫的參軍,後來又到朝廷當了黃門侍郎,但因無法忍受朝廷中各種規矩的束縛,不久就棄官歸隱,退居山陰。

  到了晚年,兄弟倆都生了重病。有個看相的人對王徽之說:“人的壽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如果有個活人願意替他去死,把自己的壽命給他,那個快要死的人就能活下去。”

  王徽之聽了,說:“我的才德比弟弟差遠了,就把我的餘下壽命給他吧!”看相的人聞言,搖頭說:“代人去死,必須自己壽命較長才行。現在你自己壽命不長,怎麼能代他死呢?”

  過了不久,王獻之去世了。王徽之家中的人怕他悲傷,不把訊息告訴他。王徽之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聽到弟弟的訊息,十分擔心。有一天,他問家中的人說:“獻之病情怎麼樣?為什麼一直聽不到他的訊息?”

  家中人支支吾吾,不肯直說。王徽之明白了,說:“看來,弟弟已比我先走一步了。”於是,王徽之強忍悲慟,從病榻上下來,叫人準備了車輛,前往獻之家奔喪。

  王徽之來到獻之家中,拜祭畢,他想到獻之生前最愛好彈琴,便吩咐把獻之生前所彈之琴取來。焚了香,便在靈前彈了起來。他一面彈,一面想著過去兄弟倆的情誼,他越想越悲傷,怎麼也彈不成曲。

  五內俱焚之下,他舉起琴,砸向地上,把琴砸得粉碎,長嘆一聲,說:“獻之,獻之,人琴並絕!”說罷,他昏了過去,很久才醒來,回到家中後僅過了一個月,便也去世了。

  後來,“人琴並絕”這個典故,就被人們用來形容睹物思情,或形容對去世親友的悼念。也有稱“人琴俱亡”、“人琴俱逝”、“人琴兩亡”的。


中華民族故事三箭定天山

  輝煌燦爛的中華歷史上,自古湧現出諸多忠勇無雙的名將,其中唐代的著名將領薛仁貴,想必大家透過現代影視作品都非常熟悉了,那麼今天的民族故事就為你講述,這位神勇無匹的大將“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薛仁貴是唐朝初年第二代將領中的佼佼者。他本是農民出身,擅長騎馬射箭,武藝高強。他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應徵入伍,由於作戰 ...

中華民族故事士元驥足

  喜讀《三國》的朋友,一定記得潁川司馬徽所說的“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講的就是諸葛亮和龐統兩位難得的賢良。相較於留下“多智近妖”美名的諸葛丞相,英年早逝的龐統無疑令人惋惜,但他在短暫人生中留下的事蹟,已足夠後世津津樂道,景仰不已。今天的民族故事就為你講述龐統的故事。   三國時的龐統,字士元,是襄陽人 ...

中華民族故事丁公鑿井

  流言漫天,八卦紛飛,是當今時代司空見慣的現象。發達的網路帶來的是爆炸的資訊量,這雖與人方便,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但也給了各種荒誕不經的流言蜚語滋生的溫床,如果人們不能理智客觀地分辨,那就要鬧出笑話,甚至造成壞結果。今天的民族故事就要講述這樣的故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戒。   《呂氏春秋·察傳》中說,春秋時, ...

中華民族故事三刀夢

  有理論認為,一般情況下,夢境都是不具備傳統的邏輯性。從古至今,人們對夢境的含義總是興趣濃厚,但又因為夢境往往情景詭譎而不得其真義,各種各樣對夢境的解讀,不論準或不準,都給夢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今天的民族故事則要講一個古人所做的夢,這個夢準確預言了此後發生的事實,成為了著名的掌故。   王浚(別名王濬)是西晉 ...

中華民族故事九方皋相馬

  伯樂相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爛熟於心,這一典故常被用來形容善於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慧眼識珠、舉薦人才。不過今天小編要講的民族故事,則與伯樂的繼任者——九方皋有關,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   伯樂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名的相馬能手,他的相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在伯樂暮年之時,有一回秦國國君秦穆公召見他時 ...

中華民族故事丁蘭刻木

  百善孝為先,這是代代相傳的古訓,銘刻在國人的心中。而今時代雖然不同,但孝順父母、禮敬長輩,也依然是當代人不論老少都應該繼承和弘揚的中華孝道。那麼今天的民族故事就為你講述古人刻木孝親的孝道故事。   晉代孫盛的《逸人傳》中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傳說在漢朝河內地方,有一個人叫丁蘭。傳說他有感於“羔羊跪乳”和“烏 ...

中華民族故事三鱣集堂

  博學多智、品性高潔之人,退可處江湖之遠,教書治學,桃李遍天下;進可居廟堂之上,行政為官,清譽滿人間。我國古代紀傳體史書《後漢書》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位賢達之人的故事,現在就讓民族故事為你細說。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楊震,字伯起,出身官宦世家。他少年時跟隨太常桓鬱學習《歐陽尚書》,勤學好思,博覽群書,通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