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中華民族:+-+門巴族

中華民族: - 門巴族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有自已的語言,無文字。多通曉藏語,通用藏文。信奉喇嘛教,在一些地區信奉原始巫教。

  門巴族的民歌曲調優美,流傳久遠。其中以“薩瑪”酒歌和“加魯”情歌最為奔放、動人。著名的詩歌集《倉央嘉措情歌》為六世紀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

  門巴族主要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林業。

  習俗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願結夥,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餘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後,將肉割好、烤熟揹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後要將多餘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論相識與否,都要贈達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門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攜酒到村口為客人洗塵,並做好米飯、燉肉款待。宴請客人時,主婦要站立一旁,為客人斟酒,並保證客人的酒杯總是滿的。如客人酒醉主人會很高興,認為自己的真誠為客人所接受。客人離別時主家要執酒送到村外。

  門巴人死後多用水葬和土葬,也用火葬和天葬。

  婚俗

  門巴族婚禮饒有風趣,婚禮前,新郎一方要帶幾竹筒酒上路迎親,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進屋後,新郎家要擺酒肉和油餅款待客人,屆時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難新郎家,以考驗男方的誠意。新郎家要獻哈達、陪話,不斷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滿意後,才能開懷暢飲。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輪流給客人敬酒,客人還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對飲,並讓他們當眾比試誰喝得快,誰先喝完就預示著今後誰當家。門巴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

  食俗

  門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區主食糌粑。門達旺地區、錯那縣、墨脫縣等地以雞爪谷加工成食品作為主食。門巴族還喜用蕎麥麵在薄石板上烤烙蕎麥餅。大米的吃法與漢族相同,玉米和雞爪谷則用來做成糊粥食用。

  肉類以犛牛、黃牛肉居多,也食豬肉和羊肉及獵獲的野生動;食用方法習慣燉或製成肉乾。

  有些地區種植蔬菜歷史悠久,品種有南瓜、黃瓜、白菜、西紅柿、洋白菜、辣椒、非菜等。

  門巴族善用雞爪谷、玉米、高梁等糧食釀酒。所有餐具大都是木製,門巴族食工製作的木碗,已成為傳統的手工藝品。

  節慶

  門巴族沿用藏曆,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

中華民族:哈薩克族

  主要分佈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塔城地區以及木壘、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及烏魯木齊等地,少數分佈在甘肅阿克賽和青海等地。“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哈薩克有自已的語言,1959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哈薩克族民間流傳許多古老的詩歌、故事、諺語、格言。著名的史詩《薩里海與薩曼》、《阿爾卡勒克英雄》等流傳於世。

  哈薩克族人大部分從事畜牧業,除了少數經營農業的已經定居之外,絕大多數牧民都按季節轉移牧場,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哈薩克族過去信仰薩滿教,公元十一世紀前後,改信伊斯蘭教。

  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

  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讚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

  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時喜歡把麵粉做成包爾沙克(油果子)、烤餅、油餅、面片、湯麵、那仁等,或將肉、酥油、牛奶、大米、麵粉調製成各種食品。

  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奶子,特別喜歡馬奶子,馬奶子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階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次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

  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

  節慶

  哈薩克族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和那吾熱孜節。在那吾熱孜節裡家家戶戶都要用肉、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庫吉”(稀粥)。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中華民族: - 赫哲族

  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沿岸。少數散居於樺川、依蘭、富錦三縣和佳木斯市。是中國北方唯一的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

  赫哲族有自已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沒有自已的文字,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文。信仰薩滿教。人口超過門巴族,居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第五十五位。主要從事捕魚和狩獵。狗拉雪撬是他們的主要交通工具。

  風俗

  赫哲人在飲第一口酒前,要用筷頭蘸少許酒甩向空中和灑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諸神。但不喜歡喝茶,有時也把小米炒焦後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葉以及小柞樹的花苞採來曬乾沏水當茶喝,但大多數一年四季均喜歡喝生涼水。

  赫哲族婦女生小孩時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鯽魚湯、嗄牙魚湯、兔子肉湯以及“莫溫古飯”、面片、麵湯、雞蛋等食品。產後三天內不能吃青菜,以免產婦和嬰兒瀉肚。在坐月子期間均吃滾燙的熱飯,以免受涼,影響身體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後,必須用麵粉製成油炸薄面塊和各種形狀的薄面點心,供在桌上,參加悼念活動的人們也食用。

  婚俗

  在男女青年訂婚的過程中,要擺酒宴宴請雙方的長輩和媒人;迎親時,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時,新娘要面朝牆“坐福”,直到送親的人散席離去後,才可下地並與新郎一起共吃豬頭豬尾,新郎吃豬頭,新娘吃豬尾,意為夫領婦隨,團結和睦,最後新娘新郎共吃麵條,以表示情意綿綿,白頭到老。

  食俗

  赫哲族人喜歡吃“拉拉飯”和“莫溫古飯”。“拉拉飯”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軟飯,拌上魚鬆或各種動物油即可食用。“莫溫古飯”是魚或獸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鹽而成的稀飯。現在與漢族相同,絕大部分人家均吃饅頭、餅、米飯和各種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獨特的魚、肉類風味食品,可以分成: 生食有生魚乾、生肉乾和新鮮生魚。新鮮魚的吃法較多,主要是拌菜生魚。還有一種冬季食用的凍魚片,如果尊貴的客人來了,有一盤凍魚片是上等的下酒佳餚,其味鮮美涼爽,現在仍然備受人們的歡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鱘、鰉、鮭魚子,其營養價值較高。也將魚片和獸肉蒸、烤、煎、燉、煮、炒等技法加工後食用。其中魚鬆每餐必不可少。

  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魚,赫哲人叫“他勒卡”,魚鬆,赫哲人叫“它斯恨”。

  節慶

  節日期間,特別是春節,是一年中飲食最豐盛的日子,家家要擺魚宴,用當地產的各種魚類製作各式菜餚,以鮮紅、透明的大馬哈魚子製作的菜餚最為鮮美。節日裡還必須吃餃子和菜拌生魚,飲酒,每餐均不能吃剩菜剩飯,把剩飯存起來,待到過完春節後再吃。


中華民族基諾族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新中國誕生時,基諾族人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社會過渡的農村公社階段。   基諾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族支。無本民族文字。相信萬物有靈,崇拜祖先,尊奉諸葛孔明。基諾族主要從事農業,種茶歷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習俗   基諾 ...

中華民族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中華民族 - 滿族

  滿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另外,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 ...

中華民族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其餘分佈在廣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是嶺西的土著民族。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今稱。   毛南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幾乎所有毛南族人都兼通漢語和壯語。毛南族沒有本民族文字,現通用漢文。大多信仰道教,崇拜多神。   唱歌是毛南族 ...

中華民族納西族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裡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東巴象形文字和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東巴經。東巴象形文字,納西語叫 ...

中華民族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貢縣、貢山獨龍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等地。   怒族有自已的語言,怒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怒族人無自已的文字,解放後使用漢語。怒族過去崇拜圖騰,信萬物有靈。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怒族人主要從事農 ...

中華民族水族

  分佈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雲南富源縣的黃泥河、古敢一帶,彝良縣的大河、龍安等地也有分佈。   用漢語漢文。原有“水書”,僅巫師占卜時使用。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水族擅長農耕,以種植水稻為主。   習俗   民間有尊老習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輩兒女要特意縫製自制白布長衫和白布頭帕敬獻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