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京杭運河建於什麼時候誰建的

京杭運河建於什麼時候誰建的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由隋煬帝楊廣主持建造,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為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運河——大地史詩(二)

  血淚堆砌的歷史京杭運河的光環掩蓋了無數勞動人民的血與淚。其實無論是運河的開鑿,還是運河的通航都凝結著萬千黎民百姓艱辛的勞作。滔滔的運河之水浸透著百姓的血淚,它的歷史也是一部心酸的血淚史。

  在開鑿運河時,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鑿通濟渠時,役丁死十四五”。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開永濟渠時徵河北諸軍一百多萬,男丁不夠,就抓女工上河。河工在五萬名監工監督下日夜勞作,動輒受“枷項笞背”的處罰,弄得許多人家賣兒鬻女,家破人亡。

  隋唐運河,運輸量巨大,船隊要從黃河三門峽經過。相關文獻對牽船縴夫的勞作情況有過生動的描述:“自集津上至三門,皆一綱船伕並牽一船,仍和僱相近數百人挽之。河流如激箭,又三門常有波浪,每日不能進一二百船,觸一暗石,即船碎如末,流入漩渦,更不復見。”“苟纖繩一斷,棧梁一絕,則撲殺數十人。落棧著石,百無一存,滿路悲號,聲動山谷。”

  歷史的沉思

  京杭運河是一條與五大水系相連的人工水道。初始的運河是用較小的工程把天然湖泊、河流連線起來,形成一條航道,即所謂借湖行運和借河行運。但天然湖泊,或豐枯變化,深淺不一,或風濤干擾,安全不保;於是京杭運河自然而然地走向河湖分離與河河分離,逐漸形成了單一的人工運河。顯然,前者與自然的關係較為和諧;後者,運河與河湖之間會造成複雜的相互關係,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元明清三朝,以“治黃保運”為中心:一是防止黃河沖毀運河,淤塞運道,二是防止黃河脫離運道,使運河水源枯竭。既要防河害運,又要用河利運。其後果是黃河不能離開徐州至淮陰一線,即黃河要與淮河共用一條出海口。因為黃河的自然趨勢是北走山東,那樣,不但容易沖斷並淤塞運河,而且此段運河也會失去黃河水源。

  元朝以前的淮河河道通暢,海潮影響直至洪澤湖一帶,所以淮河無大患。黃淮合流,黃河積累高水位,洪澤湖區不斷擴大。黃河頂託,淮河出水不暢。於是大修高家堰(洪澤湖大堤)攔蓄淮水,用洪澤湖蓄積的淮河水去沖刷黃河河床,實行“蓄清刷黃”的治理戰略。洪澤湖水還可接濟運河,並用淮陰以下運河河道作為排水通道。另外在運河上陸續修建了多座歸江壩和歸海壩,以排洩運河不能容納的洪水。這種戰略雖然起過一定的作用,但由於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技術難題,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其結果是延緩了清口以下河床抬高的速度,保證了運河的航運。但清口工程負擔極重,耗費巨大。對洪澤湖周圍和淮河下游一定區域造成極大損失,淮河的自然狀況受到嚴重破壞,左岸沂沭泗水系失去尾閭,泗州城沉入湖底,更多的矛盾轉至右岸。

  唐朝文人皮日休在評價隋大運河時說:“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這是對運河功過的高度概括。工程是人與自然相處的手段,人類透過工程實現社會和自身的發展,是以對自然的干擾和自身的付出作為代價的,其中對自然干擾的後果也需要人類來承擔。成功的工程應當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社會進步和人類自身的發展。

京杭運河——大地史詩(一)

  京杭運河,是一項華夏兒女都為之自豪的偉大工程。京杭運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長,它多次擴建和改建,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它像時代的記錄者,見證了過去的絢爛和平淡。

  一部流動的厚重史書

  我國的河流水系,除橫斷山區外,基本都是自西向東流,各水系之間有分水嶺阻隔。為了擴大活動空間,人們自然想到溝通各水系的運河,以緩解陸路來往的艱辛。

  京杭運河開鑿始於春秋時期的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北上爭霸,在今揚州南北,利用連線成串的天然湖泊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後又利用菏水和鴻溝把黃河和淮河聯絡起來;用靈渠穿越南嶺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爭的需要,又開鑿了白溝等運河,黃河和海河水系直至灤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珠江的南北通道已經形成,其中包括了初期的京杭運河。

  在以後的各朝各代,固然水道興廢不一,但水道網路卻始終存在,並根據需要進行不同的延伸。在隋朝和元朝,又有兩次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前者都城在西,後者都城在北,淮河以北的線路有很大的改動,但重點基本沒變。

  一次耗時數百年的初創,兩次巨大規模的改建、擴建和無法勝數的小規模改建、擴建,構成了京杭運河的全部歷史。它是數十代人的集體創造,它關連著一個國家的歷史程序。

  承載帝國夢想

  中國歷史上秦、隋、元的三次大統一都把建設京杭運河作為優先規劃和實施的大事,歷朝歷代都把維護運河的通航作為要務。運河已經成為國家的生命線,它承載著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

  《舊唐書·崔融傳》描繪了京杭運河水運網在國家經濟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天下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漢,前指閩越,七澤十藪,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軻鉅艦,交貿往還,昧旦永日”。當時唐朝都城的運河港口廣運潭盡收天下財富,匯聚著全國各地的舟船,“若廣陵則錦、銅器官端綾繡,豫章力士瓷飲器,宜城空青、石綠;吳郡方文綾。船皆尾相銜進,數十里不絕”。

  唐宋時期大量來中國朝聖或求學的國外使者和學者多由運河來去,他們生動地記載了運河及其沿岸的繁榮景象。《馬可波羅遊記》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對運河的敘述。運河所經過的地方,名城薈萃,人才輩出,是我國曆史面貌的重要見證。

  水利工程的典範

  京杭運河行經不同地形、地質和水資源條件的地區,這使運河的修建、維護極其困難和複雜。然而我們的祖先卻解決了運河的眾多難題,在水利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先人們根據運河各段的具體條件,做出了各具特色的高水平的工程規劃,綜合解決了匯水、引水、節水、行船、防洪等難題,實現了運河全線的通航。其中,白浮引水、引汶濟運、南旺分水、清口樞紐等工程,至今為國內外專家所讚歎。

  京杭運河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一個奇蹟。它創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庫——洪澤湖;它綜合解決了蓄水、運河供水、衝沙、分水、防洪等多項水利需求;它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斜面升船機,其中最大的瓜洲堰,以22頭牛作為升船動力,使得長江中的航船能夠進入蘇北運河;它還有大量人類早期的通航閘門,特別是宋代在今淮安附近的復閘,是世界上最早的兩個閘門的通航船閘。在元朝,運河上已有了通惠河、會通河、濟州河等多個渠化河段。


運河

     京杭運河,從北京至杭州的運河,全長1790km以上。春秋時開始開鑿,元代最後開通。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聯絡成一個統一的水運網,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動脈。   溝通江淮的邗溝在春秋末年已經開通。杭州至鎮江的江南運河大致在春秋時形成,隋代曾大 ...

杭大運河始建於哪個朝代 杭大運河修建的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哪個朝代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誰修建的   京杭大運河是在春秋時期開鑿的,它的建設在隋朝時期完成,後還在多個朝代經過多次修建,因此人們大多是說京杭大運河是由隋煬帝下令修建的。    ...

運河能釣魚嗎

  京杭運河能釣魚。京杭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運河始建於什麼哪個時期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開鑿運河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例如吳王夫差命人開鑿邗溝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運送軍隊北伐齊國,公元前360年魏惠王開鑿的鴻溝,基本都是為了征服他國的軍事行動服務的。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 ...

杭大運河修的

  一般認為是:隋煬帝楊廣。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漫長的歲月裡,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最後一次的興修完成才稱作“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 ...

運河起點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運河全長約1794公里,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大運河,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尤其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 ...

杭大運河建於什麼時期

  1、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