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近思錄》,作者是呂祖謙與朱熹,創作時間為1175年,卷數為14卷。
《近思錄》是呂祖謙與朱熹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近思錄》,作者是呂祖謙與朱熹,創作時間為1175年,卷數為14卷。
《近思錄》是呂祖謙與朱熹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1、“人之初,性本惡 出自:荀子《性惡篇》: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認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聲、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經過教化,才能去惡從善。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
這句話出自《孟母斷織》。意思是,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
原文為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譯文為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