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哪裡

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哪裡

  人之蓄蘊由學而大出自《近思錄》,作者是呂祖謙與朱熹,創作時間為1175年,卷數為14卷。

  《近思錄》是呂祖謙與朱熹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人之初,性本惡”語出自哪裡?

  1、“人之初,性本惡 出自:荀子《性惡篇》: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認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聲、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經過教化,才能去惡從善。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步。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

  這句話出自《孟母斷織》。意思是,孟子小的時候,放學回家。

  原文為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譯文為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死地後生出自哪裡

  一、出處:   出自《孫子》,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二、釋義: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三、故事: ...

人生平等出自哪裡

  人人生而平等出自《獨立宣言》中。   人人生而平等,嵌在《獨立宣言》第二段的段首。《獨立宣言》因為有了人人生而平等,成為一個可供傳誦的經典文字。獨立宣言是一份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並由其它13個殖民地代表簽署的最初宣告美國從英國獨立的檔案。早在獨立前的一百多年間,歐洲啟蒙思想就開始在北美傳播,為《獨立宣言 ...

魔女莉莉絲是出自哪裡

  莉莉絲又譯莉莉斯或李麗絲,最早出現於蘇美爾神話,亦同時記載於猶太教的拉比文學。猶太傳奇文學中亞當的第一個妻子,撒旦的情人,夜之魔女。主要掌管夢魘。傳言上帝創造第一個女人不是夏娃,而是夜之魔女莉莉絲,她跟亞當是同時創造,是亞當的原配夫人。 ...

情不知所起一往出自哪裡

  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出自這句話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   2、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 ...

盡人事知天命出自哪裡

  語出清代的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盡人事以聽天命。今仙姑既不能忍,又人事未盡,以致如此,何能言得天命。”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託生的唐小 ...

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出自哪裡

  1、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報任少卿書》。   2、意思: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還重(為人民而死);有的比鴻雁的毛還輕(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而死)。   3、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 ...

散亂心入於塔廟中出自哪裡

  簡稱《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說,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   《妙法蓮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   1983年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