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人日節日風俗

人日節日風俗

  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勝日”“人慶”等,民間傳說,女媧造人時,前六天分別造出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漢民族認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

  人日節的主要習俗有: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云:“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人的生日嘛,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裡,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

  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昇。

大冶人節日風俗

  春節,正月初一是最隆重的節日,家人無論在何地,離家多遠,大都都要趕回家與親人團聚。早晨開門時,各家各戶要放鞭炮,接著家人團拜,互相祝賀,然後進門向尊老拜年,熟人是面抱拳作揖,恭賀發財。鄰居、朋友家家上門拜年,名曰“拜跑年”。初二拜年與鄰地不同,別的地方禁忌這天到親戚家拜年,但若有新亡人則一定要去,名曰“新香”。而本地可到親戚拜年,白無禁忌,一般都是女客回孃家,名曰“出方”,俗語:“拜家婆”。

  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早晨吃油炸糖拌糯米粑,俗說:“吃了月半粑,各人扒土巴”。晚上各家每間房子都要點燈,“月半夜的燈”,由此而來。還興玩花燈、玩龍。

  花朝節(二月十五日),因是百花生日,青年男女多在此天辦理結婚大事。

  端午節(五月初五),俗稱“端陽節”,此節,女客回孃家送禮,名曰“送節”。節日當天都要大掃除,各家門前遍插艾蒿和菖蒲;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小孩掛香包等習俗。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是鬼魂的節日,各家各戶將紙錢包成長方形,名曰“包袱”,寫上死者與奉送人的姓名於十三或十四日晚焚燒。

  中秋節(八月十五),各家各戶要吃一頓糯米食,晚上賞月,一家人聚在月光下分吃月餅,親戚間互送禮物,月餅當先。

  臘月初八為臘八節,意在紀念如來佛,這天各家都要用大米、雜糧、豆類等混煮成稀粥,名曰“臘八粥”,因這天是舊俗的好日子,青年男女結婚者眾多。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開始加餐,這一天要洗衣服,打揚塵,收拾房屋,迎接春節。臘月三十吃年飯,又叫“團年”,晚上“除夕”一家人圍上火一圈,談古論今,通宵達旦,名曰“守歲”。

  舊社會對窮人來說,過節好過劫,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春節,逼租逼債的都上了門,節日不但未給窮人以歡樂,卻帶來了災難,解放後,傳統節日保留下來,公曆卻增加了許多節日,如元旦、婦女節、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人民才真正是過節。

人日是什麼節日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立春是什麼節日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   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上古“斗柄指向法”,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   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   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 ...

描寫了哪些節日風俗

  1、《元日》這首詩寫了(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燃放爆竹,喝屠蘇酒,貼春聯和門神)等習俗。   2、原文:《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 ...

的來歷和習俗

  人日的來歷與傳說中女媧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關。據《北史·魏收傳》,晉朝議郎董勳《答問禮俗》雲:“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還有補充的說法,初八是穀日,初九是天日,初十是地日。   皇上在人日這天往往賜給群臣金彩人勝,“勝”,也稱“巧勝”,是一種裝飾品。《荊 ...

正月初七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 ...

安徽的人文風俗之———節日風俗

  農曆   又稱陰曆、夏曆或古歷。相傳中國的歷法始創於夏朝,《尚書·大傳》稱“夏以十三月為正”,即每年定l2個月,至第13個月時轉為新一年的正月,至漢代時統一使用這種曆法,因而稱之為“夏曆”。夏曆極為重視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與農業、作物生產與生長的關係,故其別稱為“農曆”。夏曆主要是對照月亮(太陰)繞地球環行 ...

春節習俗之大年初七“節”

  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神話:女媧開天闢地,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幾經演變,成為漢族吃七樣羮習俗。 【人日】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造世上生靈萬物,第一日造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

正月初七為什麼叫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