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魚紋彩陶盆屬於新時期時代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於1955年,其主要作用是作為兒童翁棺的棺蓋,盆高16.5釐米,口徑為39.8釐米,整體顏色為紅色,內部繪有兩組相同的圖案,分別是用線條描繪的利於和人面魚紋圖案,充滿神秘色彩。
人面魚紋彩陶盆屬於哪個文化
人面魚紋彩陶盆在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是新時期時代前期的陶器,是一種特製的葬禮器具,主要用來作為兒童翁棺的棺蓋,是中國一級文物,先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人面魚紋彩陶盆高16.5釐米,口徑為39.8釐米,用紅陶製成,整體顏色為紅色,口沿位置繪有黑綵帶,內壁則主要以黑彩繪畫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也因此而得名。
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以細泥為原料,捏製成型之後著彩再放到窯裡燒製而成,其面積並不大,在內部上描繪著兩組相同的圖案,一組是用線條描繪的鯉魚,另一組是兩個人面魚紋的圖案,充滿的神秘的奇幻色彩。
人面魚紋彩陶盆出自新石器時代。
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人面魚紋彩陶盆內壁以黑色顏料繪出兩組對稱的人面魚紋,構畫手法大膽誇張。人面為圓形,頭頂上有高聳的三角形,額頭左半部塗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彎鐮形,可能是當時的文面習俗。人物眼睛細長,雙眼眯成“一”字,鼻樑挺直,神態安詳,悠然自得。嘴旁分置兩個變形魚紋,大魚的魚身以斜方格為鱗,魚頭與人嘴外廊重合,配上兩耳旁相對的兩條小魚,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表現出製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陶器珍品,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半坡人面魚紋盆的作用是作為生活中普通的器具使用。
半坡人面魚紋陶盆,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物,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1955年在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此件陶器人魚合一,人面呈圓形,嘴角兩邊各銜1條小魚,兩側耳部則簇擁著兩條小魚。高高束起的髮髻用魚紋裝飾。半坡人何以創造出人魚合一的圖紋成了千 ...
舞蹈紋彩陶盆屬於新時期時代後期馬家窯文化。舞蹈紋彩陶盆高14.1釐米,口徑為28釐米,整體顏色為紅色,並用黑色的線條裝飾,在內壁還繪有舞蹈圖,這些舞蹈圖描繪了原始先民生活場景,也證明了當時人們除了狩獵之外,已經開始從事農業活動。
舞蹈紋彩陶盆是什麼文化的代表作
舞蹈紋彩陶盆是新時期時代的代表物品之 ...
1、人面紋三角青銅鼎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口寬23、7釐米。
2、1959年寧鄉黃材出土鼎為炊器,上有兩耳,便於提攜,下有四足,便於加溫。
3、腹部浮雕的四個人面,濃眉大眼,高鼻樑,凸顴骨,寬嘴緊閉,表情莊重。在人面的額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兩側置獸爪。 ...
1、沒有銘文在上面。
2、人面方鼎(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1959年湖南省寧鄉市黃材寨子山(炭河裡遺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商器體呈長方形,立耳,四柱狀足,為商代後期鼎常見的樣式。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體裝飾,面部較為寫實,特徵突出,十分醒目。 ...
1、沒有銘文在上面。
2、人面方鼎(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1959年湖南省寧鄉市黃材寨子山(炭河裡遺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商器體呈長方形,立耳,四柱狀足,為商代後期鼎常見的樣式。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體裝飾,面部較為寫實,特徵突出,十分醒目。 ...
這是在新疆賽里木湖北岸發現的一尊帶發冠的石人(7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橋 攝
新華網烏魯木齊8月10日電(記者毛詠羅驍兵)溝壑縱橫的天山,不僅阻隔了新疆南北,還深掩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考古人員日前在西天山的一處高山牧場中,意外地發現了雕刻在巨大冰川漂礫石上的奇怪“臉譜”。
...
捏面魚,就是用麵粉捏成魚的形狀,然後放到蒸籠裡蒸熟,再把蒸熟後的面魚放冷,著色加彩,描線點睛。經過藝術處理的面魚,自然是色彩豔麗,栩栩如生了。在著色加工的基礎上,再用文火烘乾,便可將面魚當工藝品收藏了。經過加工的面魚,或贈送親朋,或贈送好友,或給家人外出時作乾糧,儘管用途不一,但已經成為一種工藝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