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是資源保護。
2、可持續發展最初於1972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3、早期認為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隨著發展問題的進一步暴露以及認識的加深,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認識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經濟的發展(更不是經濟增長的意思),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四大支柱是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只有四個方面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是資源保護。
2、可持續發展最初於1972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3、早期認為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隨著發展問題的進一步暴露以及認識的加深,人們對可持續發展認識已經不僅僅侷限於經濟的發展(更不是經濟增長的意思),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四大支柱是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只有四個方面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1由征服自然轉向尊重自然:倡導人們在追逐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不再做自然的主宰者,對資源不再一味掠奪,而應該充當生態環境的管家,更好的促進人與自然的融合;
2、樹立生態文明建設意識: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全人類、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人們應該樹立主人翁意識,自覺地投入生態文明建設,培養生態自覺意識;
3、倡導綠色消費、節約資源:鼓勵在消費的過程中對垃圾進行妥善處理,提倡購買綠色產品,減少隨手亂丟垃圾的現象,積極引導人們在追求舒適方便的同時,節約資源,做到可持續消費;
4、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方式、重視網路整合:中國社會已經開啟了大規模網路化模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網路傳播這一平臺,傳播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及舉措,政府可以透過手機微信等平臺定期對外發布資訊,關注民生,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發揮網路宣傳的積極作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1、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人滿足起需求的能發展。
2、它具有這樣的意義: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能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